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0904
 櫻花紛落前的寧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為人父母跟做人子女的都需要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看過最感人的動畫作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 櫻花紛落前的寧靜 日期: 2009.04.04  天氣:  心情:
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 --------------------------------------------------------------------------------  

哪些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雖然,至目前為止,僅增加少許溫度(過去100年只增加0.3℃至0.6℃),海平面則持續上升(10至15公分)。工業革命後CO2濃度增加28%,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則於西元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l℃至3.5℃,海平面將上升15至95公分,此種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包括地球、海洋與人類的經濟、社會等)及全球氣候,將有深遠而不可知之影響。 

地球溫度增加的趨勢 (1861 ~1991) 

一、溫室效應的形成   地球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就像溫室的透明玻璃,在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 150C 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
   若無溫室效應,來自陽光的能量會很快地由地表釋放回去,地球的溫度也將降至 -160C 左右,而成為寂冷的世界。適度的溫室效應適宜地球生物存活,使人類悠游於四季的交替。

 二、過度的溫室效應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及臭氧,這些污染物主要是燃燒石化原料(例如:煤、石油)所產生的。

   原本可藉由熱帶與林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人類過渡砍伐雨林,卻破壞了森林利用二氧化碳的這到防禦工事,使溫室效應日漸嚴重。

   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節節上升,其所造成的氣候改變,將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例如氣溫上升會使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若加上氣候帶位移,可能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也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蔓延。

 三、溫室效應氣體 

1.二氧化碳(CO2): 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約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2.氟氯碳化物(CFCs):目前以 CFC-11, CFC-12,CFC-113 為主。使用於冷氣機、電冰箱的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劑、發泡劑,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3.甲烷(CH4):有機體發酵與化及物質不完全燃燒的過程會產生甲烷,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掩埋場及汽機車的排放 

4.氧化亞氮(N2O):係由燃燒石化燃料、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所排放。

 5.臭氧(O3):來自汽機車等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氣體。

 四、不同的氣體對於溫室效應增溫效果的比較:

 氣體別                       增溫效應(以二氧化碳作為基準) 

二氧化碳(CO2)          1 
    甲烷(CH4)             10 
氮氧化合物(N2O)    100 
    臭氧(O3)              1000 
氟氯碳化物(CFC)  10000     

附註:另外水蒸氣也具有部份的增溫效應


   除此之外人類還有許多活動也產生了許多溫室效應的氣體:  

人類活動 產出氣體 石油、煤等石化原料的燃燒 二氧化碳(CO2) 
農業活動 甲烷(CH4)、氮氧化合物(N2O) 
工業製成品 氟氯碳化物(CFC) 物質燃燒 氮氧化合物(N2O) 
工廠、汽車排放之氮氧化合物及碳水化合物經過光所合成 臭氧(O3)  

台灣今年冬天台灣雨量是近五十年來第三高雨量,與溫室效應有關,不止台灣像美洲與歐洲有許多國家天災不斷,這都是溫室效應有關!! 溫室效應為地球特有之現象。由於大氣層的保護,再加上一些能吸收長波長之氣體如水蒸氣(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氧氣(O2)、臭氧(O3)等分子,吸收太陽之輻射熱,使地球能維持年均溫在15℃,成為適宜生物生長的星球。若無溫室效應,地球之溫度將低至-19℃,也就是說,溫室效應的結果幫助了地球溫度提高了34℃(想像月球或火星的情況)。注意!正常情況下水蒸氣(water vaopr)才是地球上最重要之溫室效應氣體,而非二氧化碳。 

ANS.1. 1991年8月,研究人員首次指出,臭氧也是一種溫室氣體。臭氧的損耗實際上會影響淨降溫作用,甚至於可能會抵銷大氣中與CFCS相關的輻射強迫作用。這個結論由1991年晚些時候NNEP臭氧損耗科學評估予以強化。評估報告一開始就指出:臭氧損耗“事實上由於過去10年間各種溫室氣體的增加已經抵銷了相當一部分輻射強迫作用。

”1992年中,IPCC將其對21世紀全球變暖的“最佳猜測”評估從3.3℃減至2.5℃,就是因為臭氧損耗、硫酸氣溶膠之類溫室氣體的影響。 1992年晚些時候,研究人員第一次提出了下述可能性,即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將使平流層低層降溫,促進臭氧損耗並有可能導致北極臭氧洞的形成。臭氧的損耗又會造成進一步的降溫,從而造成臭氧的進一步的損耗和其它情況。科學家同時還指出,目前大氣中氯含量條件下和二氧化碳倍增氣候背景下,預期每五年平均形 

ANS.2. 海洋變暖、許多海洋生物面臨生存的嚴重考驗.海平面將於2100年上升 15-95公分,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於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 原因 回顧人類的歷史,地球氣候的變遷起自於數千萬年來自然事件的發生。但今日,人類的活動卻立即且嚴重地影響地球氣候,溫室氣體迅速地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攫住了應散發到太空中的熱,使得原來的溫室效應更加強化,導致了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或所謂的全球溫暖化現象。

全球溫度的上升會使得海平面升高、改變降雨量及某些地區的氣候。區域性的氣候變遷會改變森林、農穫量及水供應量並威脅人體健康、危害鳥類、魚類甚至其他更多的生態體系。沙漠也許會向現存的平原擴展、而一些國家公園的獨特景象將消失殆竟。目前科學家們尚無法測定那些地方會變得更加乾燥或更潮濕,但整體看來,似乎朝向降雨量與蒸發量增加、更強烈暴風雨以及更乾燥土地的趨勢。 某些溫室氣體自然存在於大氣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及臭氧。然而由於人類的活動,增加了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

當燃燒固體廢棄物、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等)、木材與木製品時,二氧化碳即被排放至大氣中;於生產與運輸煤、天然氣與石油過程中即會排放甲烷,垃圾掩埋場有機物分解時以及畜牧,亦會排放甲烷;氧化亞氮的排放,則來自於農業與工業活動,以及燃燒固體廢棄物與化石燃料所致。 至於非屬自然存在的溫室氣體包括,發泡製程、冰箱、空氣調節器等之副產品,即所知的氟氯碳化物(CFCs)與氫氟化碳(HFCs)以及由工業製程產生的過氟化碳(PFCs)。 

每一溫室氣體攫住大氣中熱氣的能力均不同。HFCs與PFCs吸住熱的能力最大;甲烷吸收的熱超過二氧化碳吸收的21倍;而氧化亞氮所吸收的熱較二氧化碳所吸收的多270倍。估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常以百萬公噸碳當量(millions of metric tons of carbon equivalents, MMTCE)為單位,亦即以其GWP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計算之。 


影響   

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因為工業進步帶動了經濟繁榮。改善了人類生活水準,因而也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得太快﹒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為了繼續追求經濟發展,不得不過度開發地球的天然資源。於是大規模砍伐森林,以取得耕地,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取得能源。這些人類活動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使大氣的溫室效應加強,導致全球的溫度上升。 首先,未來百年之中,溫度上升3℃的速率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溫度自然變異所僅見,而升溫的幅度亦可能是過去十萬年來最高的,現今氣候變遷的速率較之過去自然變遷加快了大約15~40倍。平均溫度在百年中激升3℃更意味著氣候體系中其他因子的劇烈變化,如全球降雨型態必然隨之改變,有些地方雨量大增,其他地方轉為乾旱,植物的分布將大為改變。

美國環保署1988曾評估,全球暖化將使北美洲內陸中緯度地帶的夏季嚴重乾旱。除雨量外,風暴的路徑及頻度也將改變,土壤受侵蝕、搬運及淋餘作用的程度及速率也隨之改變,土壤化學的性質就變了。 這種氣候變化會對人類造成何種影響?據預測,兩極氣溫的增高,會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0.2到1.4公尺,陸地將變成茫茫大海,許多城市將被淹沒,居住在海岸線60公里以內的居民,占世界1/3的人口,將蒙受其害。中國大陸官方估計,海水面上升20公分,中國大陸沿海將有110萬公頃遭淹沒;50公分的海水面上升,則將淹沒孟加拉10萬公頃的土地。沿海低地沈沒海中,將使原來居住其地的居民流離失所,變成難民,因而可能導致社會、經濟及政治的動盪不安。另外,中緯度地區會面臨乾旱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變成不毛之地的沙漠。 氣溫上升也會傷害人體的抗病能力、若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動物大遷徒,屆時極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的大規模蔓延,後果相當可怕。

 CO2濃度的增加可能有利於某些植生而抑制他類植物,而改變植物社群結構;海水面上漲也將影響海岸植物社群的生態(NRC, 1983)。 許多電腦模擬顯示,全球暖化主要將表現於高緯度地帶(Hansen et al., 1987),也因此,高緯度的生物將首當其衝,受到最大的衝擊,寒帶森林將因3℃之升溫而銳減37﹪(Emanuel et al., 1985)。也就是說,目前熱帶森林的破壞而動植物大量絕滅,將來全球暖化又將對溫帶的生物多樣性嚴重打擊。全球暖化亦將衝擊熱帶地區,主要表現於乾旱及半乾旱地區,降雨模式的變化可能造成沙漠化的擴大(Soloman, 1994)。 可能有人認為這些現象不過是誇大其詞,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發生氣候異常,天災頻仍的現象。1980年夏季廣闊的亞洲大陸洪水泛濫 ; 印度北方大水淹沒2/3的土地;非洲西部的長期乾旱,使若干地區飢荒遍野;1991年中國大陸華東地區空前水患,更引起國人莫大的關注。1995年初歐洲萊茵河出現百年大洪水、加卅多年乾旱後出現大豪雨、西班牙持續5年大乾旱 、美國7月熱浪造成上百人死亡、泰國10月底出現百年大洪水、菲律賓在10月底11月初至多十天之內竟出現2次颱風侵襲多人傷亡,今年英國、法國等地均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水患以上等等,均使得科學界 相信:「氣候暖化」會使得今日到未來 50年間,氣候的變動(或震盪)愈來愈顯著,各地出現創紀錄的異常天氣現 象將愈來愈頻繁,造成這些異常氣候的原因,雖未完全了解,但大多數氣象學家認為,溫室效應的影響將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解決方法 

從歷年氣溫的變化,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及大氣中CO2的濃度,三者之間的關係來看,大氣中CO2的含量實為人類環境中的隱憂。 為了緩和氣溫上升的速率,必須使大氣安定化,也就是將大氣中CO2的濃度不再繼續增加,若要經濟發展只進不退的情況下,這是很難達成的目標,但如果人們能達成拯救地球的共識,以下幾點是可行的方法: 自我做起: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內心去珍惜能源、愛惜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步行更好,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做得到的事。

   開源節流:研究開發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 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這些新能源的使用,一方面避免CO2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鼓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加強產業升級,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削減。

   綠色處方:停止砍伐原始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量的40%,都是經由亞遜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石化燃料、大量伐木,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不易再反射出去。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阻止現有森林的破壞,另一方面有計畫的造林, 大量培養植物,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 

另外,能騎腳踏車的路程就多騎腳踏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用水、電及紙的量,沒有用到的電器插座電源就把插頭拔掉~ 電腦沒使用時就請把電腦關機,不要開著待機,可減少排放好幾百萬噸的二氧化碳. 氣候會忽冷忽熱的原因,就是地球本身在調節溫度~ 要愛護地球,請大家努力做環保,別讓南北極的冰山冰河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沒了我們居住的平地,破壞了生物與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加油!!!
標籤:
瀏覽次數:83    人氣指數:5043    累積鼓勵:24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為人父母跟做人子女的都需要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看過最感人的動畫作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