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35578
 Monke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美國可能是故意示弱引中國入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是環保還是反環保?
作者: Monkey 日期: 2021.03.25  天氣:  心情:
為了推動反觀塘三接工程公投,潘忠政不惜與當年引發破壞藻礁爭議始作俑者且擁核色彩明顯的中國國民黨聯手,並且還拿蔡英文當年聲援「觀新生態區」的「藻礁永存」留言,移花接木為三接廠址附近的大潭,更以蔡英文「也踩藻礁」護航中國國民黨立委而引發爭議(註1),而最近更有人找出了2008年8月13日自由時報的一篇有關中研院副研究員陳昭倫調查卑南鄉杉原海灣南礁生態,意外發現該海域藻礁分布面積寬廣、發育完整,但水中廢棄魚網甚多,覆蓋珊瑚和卡死珊瑚礁魚類情況嚴重,建議相關單位應儘快將這處藻礁區列為自然保護區的報導,證明藻礁在台灣並非如潘政忠等人所說的那麼稀有(註2) 。

而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網頁對東海岸珊瑚生態的描述:「在杉原灣是沙岸地形,但在此海域有些獨立的礁石,上面的造礁珊瑚的生長良好。而在礫石岸海域上的大型卵石也可以常常看到珊瑚幼生著床,生長發育成小珊瑚株…不過由於台東河川輸沙量大,許多海域由於懸浮物過多影響光照強度,沉積物過多容易掩蓋住珊瑚,卵石底質容易滾動,所以雖然珊瑚幼生入添量或許不少,但是並不容易長大形成珊瑚礁。由於光照強度及沉積物會影響造礁珊瑚生長,所以大多偏好在清澈海水中生長,不過台東海岸一些造礁珊瑚生長旺盛的海域,海水的懸浮物及沉積物明顯較多,使得光照強度較弱,可見生長於此地的造礁珊瑚已適應這種不良的環境,這也是在台東海岸珊瑚礁特殊之處。」(註3)

另外,也有人找到老照片指出:1992年還沒有大潭電廠,藻礁大部分被漂沙覆蓋。在大潭電廠2005年啟用之後,新屋藻礁在2008年大部分露出。顯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其實只不過海岸侵蝕的變遷,導致生態環境的變化(註4)。在1990年個人在當兵時曾被派駐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海防班哨,當時班哨外的海岸都是藻礁,每次夜巡時都得戰戰兢兢的,以免一個不小心踩空跌落礁石的縫隙。在過了約八年後舊地重遊時原本曾駐守過的班哨已經被海浪沖毀而廢棄,而原本的藻礁海岸則是被漂砂所覆蓋變成一片沙灘還長滿了牽牛花。

大自然的力量隨時都在改變海岸的生態環境,想以人力來對抗大自然,不但是不切實際又浪費時間,環境變遷經常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讓滄海變成桑田抑或是將桑田變成滄海,如果有人說維持滄海還是桑田才是在保護環境,只是一種以自己的主觀價值凌駕自然生態變化的傲慢,這不但不是環保,而是徹頭徹尾的反環保!

(註1)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11183
(註2)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34657
(註3) https://www.cet-taiwan.org/node/2309
(註4)https://www.facebook.com/emt4887/posts/5462480490436300
標籤:
瀏覽次數:469    人氣指數:1069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美國可能是故意示弱引中國入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