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我如果有一個月的假期我最想做的是什麼?
我一定會答說"去八里穀研所學習各種麵食技巧",這間穀研所是給從事二技的社會人士
開設的米糧技巧傳授短期學校,學成的人擁有乙等以上的證照及專業的開店技巧
說白一點就是"教你開店賣吃的啦"
我呢!!!!從小穿美軍援助台灣的麵粉袋做的內褲長大,當時在眷村裡什麼沒有,麵粉一
定管飽,每一家每月都配給有兩袋雪白麵粉,麵粉袋正反兩面都有中美的國旗及
一雙握緊的雙手標誌在上面,麵粉袋的最終用途幾乎都是給家裡男人和小孩做內褲
這麵粉袋的質料還真不差,耐洗又乾爽,所以每次眷村孩子們洗完澡幾乎都是統一品
牌----美軍麵粉袋內褲
這兩袋麵粉能做的麵食可多了,大從麵條,包子,饅頭,水餃,蔥油餅,槓子頭.................差
不多市面上的麵品差不多都做過
那是每一個眷村媽媽的心血,每一個饅頭和包子都是用自己的雙手使勁的揉麵的結果
就算你是個麵食門外漢也沒關係,自然地左鄰右舍會來幫你,教你,直到你會了為止
就這麼地耳濡目染之下我們當孩子的也多少會一點麵食製作及過程
雖然自己也會做但總是沒有自己母親做的口感好
也因此會懷念媽媽的手勁口感,而這種口感也非"其他媽媽們"可能比擬
因為那是專有的手勁,也是唯一的口感,除了吃到那份辛苦的手勁外更有媽媽的愛心
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但媽媽老了,揉不動了,往年媽媽年輕的時候一次可以揉十斤麵,現在可能連兩斤麵
都揉不動.
所謂母子連心,她知道我吃不慣外面的饅頭所以偶爾也會揉幾斤給我解解饞
而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像小時候吃饅頭的德性,一次拿兩個大饅頭
左右開攻往嘴裡送
現在是一小片一小片撕下來,細細的去品嚐母親的愛
突然間我放棄了去穀研所學習麵食的念頭,因為那裡的教學幾乎都是用機器揉麵,每一
個饅頭,也都是制式化製作,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個細節都是固定的模式
引此缺少了關愛也缺少我要的勁道,所以我要傳承媽媽的手藝,把這份心獻給我的家人
及朋友,因為那是唯一的,匠乎?藝乎?我選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