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584177
 迎光喜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燙傷處理新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肝臟亮紅燈的四個現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悼!聖嚴師父~
作者: 迎光喜光 日期: 2009.02.04  天氣:  心情: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文章轉自GOOGLE新聞~~~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3日下午圓寂,享壽80歲。
聖嚴以其個人的創見與詮釋,不但復活了曹洞宗的「默照禪」,
更將臨濟宗的話頭禪內涵實質化,知見與實證並重,
開創出獨特而現代的禪風,是為「中華禪」;
又因繼承二宗法脈合流,故名「法鼓宗」,
因此以落成開山為法鼓元年,正式提出「中華禪法鼓宗」,
象徵邁向新世紀的里程碑。

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4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後,
歷經了經懺、佛學院、軍旅等生涯,1949年到了台灣,
在軍中服役期間,因緣際會,巧遇靈源老和尚,得到禪法的入手處。
之後,於30歲時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其後,無論是6年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或是開創法鼓山等,
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見其悲願,在堅毅中見禪慧。
聖嚴法師曾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麼好,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麼多,
而真正瞭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弘揚佛法的人才太少,
因此,當他二度出家後不久,便往高雄美濃山區閉關潛修六年,勤研經藏,
並完成《比較宗教學》、《戒律學綱要》、《正信的佛教》等九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奠定日後弘揚佛法的基石。

為了造就更多高層次的弘法人才,興辦教育的宏願油然而生,
並以39歲高齡毅然遠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
短短的6年之間,他勉力完成了文學碩士及博士的學位。

1975年,聖嚴法師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首先應邀回國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建會。
隨後應邀赴美弘化,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副會長,紐約大覺寺住持及駐台譯經院院長。
東初老人於1978年圓寂後,聖嚴法師自美返台承繼法務,除了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住持之外,
隔年並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佛學研究所所長及哲學研究所教授,
此外也在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任教,至此展開了推動佛教高等教育的理想。

1979年他在美國紐約創立「禪中心」,後來更名為「東初禪寺」,
此後,聖嚴法師便固定往返美國與台灣兩地弘化,
更經常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不遺餘力。

1989年,由於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農禪寺的各項教育事業、弘法事業,
以及文化事業推展迅速,場地已經不敷使用,聖嚴法師於是在台北縣金山鄉,
覓得了一塊環境優美的山坡地,命名為「法鼓山」,
開始興建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涵括佛教教育、學術研究、修行弘化、終生學習等各種軟、硬體施設,
以作為實現法師「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歷經十六年穩紮穩打的籌備與建設,2005年第一期建設工程完工,
並舉辦「大悲心落成開山大典」,約有上萬名國內外各界人士一齊共襄盛舉。

聖嚴法師帶領法鼓山的方向,是為一現代觀音道場,
展現的是觀音菩薩慈悲與智慧的大悲願力,並以佛法經典為活水源頭,
從傳統文化中萃取養分,滋潤當代人心,為提出社會所需的指引與建言而努力。

聖嚴法師除了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每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佛七,為國際知名禪師。
以其個人的創見與詮釋,不但復活了曹洞宗的默照禪,更將臨濟宗的話頭禪內涵實質化
知見與實證並重,開創出獨特而現代的禪風,是為「中華禪」;
又因繼承二宗法脈合流,故名「法鼓宗」,因此以落成開山為法鼓元年,
正式提出「中華禪法鼓宗」,象徵邁向新世紀的里程碑。
又針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全力研發並推廣適應各宗教、各階層的生活化禪法,
建立起超越種族隔閡,跨越世代距離的心靈溝通平台,只為消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
祈能為世界播下和平的種子,共同邁向人間淨土的目標。

法師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除了於1989年創建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之外,
其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直至2006年止,已招收二十六屆學生,
有多位畢業生取得國外著名學府的博士學位後,回國服務。
以此豐富踏實的辦學經驗,又相繼開辦「僧伽大學」、「法鼓山社會大學」、「法鼓佛教學院」,
目前更發起響應「大願興學」,積極籌建「法鼓大學」。
此外,法師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
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
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觀念與方法,為佛教現代教育開闢歷史新頁。

此外,聖嚴法師也是國際佛教學術界知名學者,經常應邀出席各項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
自1990年起,他每二至三年召開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並以「佛教傳統與現代社會」為永久主題,集合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
共同討論如何將佛教落實到現代社會中,冀望以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導正日益頹廢的社會風氣。

聖嚴法師更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宗教家,
曾獲台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著作豐富,包括天台、華嚴、唯識、禪、淨土等宗,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
更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為了更進一步推廣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等悲願,
多次與科技、藝術、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菁英人士進行對話,
乃至與不同的宗教進行合作,其寬闊的胸襟與國際化的視野,深獲海內外各界的肯定。
近年來,法師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
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的和平。

標籤:
瀏覽次數:39    人氣指數:439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燙傷處理新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肝臟亮紅燈的四個現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