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4680
 Vodka say H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繽紛的佳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去木柵研習
作者: Vodka say Hi 日期: 2009.03.08  天氣:  心情:

上圖:貓空壺穴

        雖然昨天下了磅礡大雨,但我還是精神飽滿、興致勃勃,要去參加輔導團辦得另一場研習-「貓空的前世今生:文山史蹟考察之旅」。美中不足的是,雖我已努力在六點前起床,但因等不到公車,最後還是得搭計程車道集合地點-中山女高,多花155元幫助台灣經濟。

文山區-對我而言真的相當陌生,好像只知道木柵動物園。多虧當地文史工作者引介,才得以一窺究竟。

先到木柵集應廟,看保儀尊王(張巡)。說到集應廟,牽扯到福建安溪移民高、張、林三大姓的故事。媽媽娘家那邊正是其中高家後代,在北投稻香路上的集應廟,等於其祖廟。這些昔日在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的英勇戰士,來到台灣,其「老祖神像」、「香爐」&「夫人神像」因高、張、林子孫分家而分置北投、木柵與景美,每隔幾年還要「出香」或「迎香」,這實在太「曲折離奇」了;不過,為了迎神而有鑼鼓喧天的陣頭,盛大的廟會,族人聯絡、團聚一下,倒是美事一樁。

之後去一位昔日「阿舍」家-「總理衙」,他們家自清朝張德明開始發跡,是地方望族,日治時其子孫也是州協議會員與庄長。看一下昔日望族的家,實在十分破舊,應該是太晚才想到要維護古蹟,實在沒看頭。

另一間維護的強多了-「文山公民會館」,日治時校長的宿舍,現在整理得十分古樸,保留日式風格,又提供給當地居民開會、或上社區營造課程,將古物再度發光發熱。而文山教堂,說的是基督教在此地發跡的故事。

漫步到景美溪邊,遙想漢人設「木柵」防堵泰雅族;聽解說員張台山先生說當年他的阿公,載著木炭、划船從大坑溪、景美溪、新店溪到艋舺販賣,然後喝酒喝到爛醉,當天深夜再划船返回木柵山上;再聽解說員說兩年內這裡要設置「左岸」、「右岸」、「咖啡座」或「茶飲區」;而眼前直接看到的是停滯的貓纜、光禿的山壁。細雨紛飛,霧裡看花,真實與朦朧難辨。

一個舊地名「十一命」的典故-紀念十一條因越界、遭泰雅族突襲而葬生在景美溪的人命,這地名在日治時改為「新興」,現在稱「萬興」。有時改名有點矯情,或矯枉過正,現在如果還有「十一命國小」、或捷運「十一命站」,應該挺酷的。

吃過三明治後,馬上展開下午的行程。爬上指南山路,看「廖家祖厝」與「張家祖厝」;再去「三墩石茶壺博物館」看紫砂壺,與瞭解製茶過程,品茗木柵鐵觀音當然是必備行程。我也買了半斤鐵觀音,希望茶香能繼續在舌間回甘。再下一段坡路,到大坑溪上游看壺穴,壺穴可愛當然沒話說,沿路濕淋淋的植物,綠色的更脆,白色的更嬌嫩、紅色的更豔麗,空氣清晰,心曠神怡。

最後就到指南宮,看凌霄寶殿、大雄寶殿與本殿。宮裡來接待的兩位資深義工,充滿熱情與使命感,不但要說明道教、廟宇典故,還要比較西方一神與道教多神差異,並且一直強調我們身為老師的重要性,要循循善誘、渡人感化,說得我也飄飄然。最有趣的是大家在一甲子(60位)的「太歲爺」中,找自己的本命太歲,今年我正好犯太歲,找到專屬太歲爺,當然是狂拜一番,表示虔誠,期望今年事事順利。在說完很多的呂祖(呂洞賓)掌故後,被領去「奉茶」,又吃完素食齋飯,今天的研習終於結束。

一直覺得,今天的研習活動是有史以來最「飽和」的,在指南宮六點結束,回到家已經快八點。但,沒有這樣拼命,如何從木柵老街,一直轉到貓空山上,再下到溪旁,再上雲端指南宮。行程中,有歷史、有產業、有自然、有社區營造,內容多彩,不虛此行,淋點雨也不會有怨言啦。謝謝輔導團的工作伙伴,其中還有我大學同班同學呢。

附錄:行程表
















日期:  98年03月07日
主題: 史蹟考察_「貓空的前世今生:文山史蹟考察之旅」
內容:
時間:98年3月7日(星期六)

集合地點:第一集合地點中山女中大門口(7:40集合,7:50準時出發)
     第二集合地點六張犁捷運站(8:00集合,8:15準時出發)

研習地點:文山地區

活動內容:
































































時間


活動內容


主持及講師


備註


08:30—08:50


行程介紹


張台山、李彩鳳、鄭金針


室內課程


08:50—09:50


木柵集應廟與張氏家族、總理衙、劉協昌手工麵線


張台山、李彩鳳、鄭金針


室外課程


09:50—10:50


文山公民會館、文山教會


張台山、李彩鳳、鄭金針


室外課程


11:00—12:00


木柵的由來、11命廟的故事


張台山、李彩鳳、鄭金針


室外課程


12:00—12:30


用餐及午休時間


休息


12:30—13:30


指南山城(吊硞坑張家祖厝)、三墩石茶壺博物館


張台山、李彩鳳

鄭金針、張坤鴻


室外課程


13:30—15:30


貓空壺穴、草湳張橋(草湳橋)


張台山、李彩鳳、鄭金針


室外課程


15:30—16:30


指南宮的沿革及廟的藝術


張台山、李彩鳳、高超文


室外課程


16:40—17:10


賦歸


 


 





 
標籤:
瀏覽次數:62    人氣指數:1662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繽紛的佳釀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3-15 22:52
她, 99歲,北京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9-03-14 23:31
她, 99歲,北京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3-15 17:08]:

木柵、文山區有一群超級熱心的志工,
對於推廣鄉土文化、推銷家鄉之美,充滿使命感。
我們的這場研習,也是高中老師輔導團,
委託當地文史工作者主講。

牡羊可找他們問問,有沒有辦活動?
或包個當地計程車司機,按照我走過的行程走。

他們是:
「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聯絡人:李彩鳳
http://sixstar.cca.gov.tw/community/newpage/news.php?CommID=2960

或「木柵文史工作室」
http://mucha.myweb.hinet.net

景美溪畔、貓空壺穴真美,歡迎回家。


 
時間:2009-03-09 05:45
她, 4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3-09 10:35]:

是啊,吃的、看的、聽的、聞的都很飽!
謝謝跟我分享這樣美好感覺。

 
時間:2009-03-08 22:20
她, 99歲,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3-09 10:33]:

我覺得常常參加研習課程,
讓我充滿活力。
妳覺得呢?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