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從蓪草花到蓪草畫/張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以減法以理智面對小說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我生命中最美的夢痕──淇薇爾河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8.12  天氣:  心情:

◎呂大明


風有些抑鬱與潮濕,吹起南風了,那準又是我鄉愁的鬱結!風掠過冰山峰崚使冰雪融化,泛出巨響是千丈瀑布...

冬季我走過淇薇爾河畔,漂浮的薄冰浮在水面...
暮春我在河畔漫步,風吹起落花捲起美的漩渦,似乎是一道倏明倏暗的彩色霞光...
夜晚我走過淇薇爾河畔,那躡手躡足在花間爬行,冒冒失失撞進夜的世界,像提了一盞燈籠,
使波浪、樹影、湖邊的宅邸都突然飛進亮處,是淇薇爾河上的月光...

散布在綠野是早來的雁,牠們像鶴一樣聲中帶「唳」,那是一齣元朝雜劇,
馬致遠的《漢宮秋》就在英國牛津的淇薇爾河畔演繹,其實那只是研讀戲劇的朋友和我在草原漫步聊起這齣戲...

自明妃和番,漢元帝在夜迢迢,在六宮人靜,在爐香燒盡的時辰獨自品味邊塞離情...

康橋與牛津都是英國聞名的學府城,康橋有一條迷人的康河,牛津有草色煙光的淇薇爾河,那條河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夢痕。

淇薇爾河微微的輕波正適合在十里荷香中玩唱菱歌,吮起羌管,就是寒冷的冬天也絕不會有怒濤捲霜雪的時辰,
我也絕不會以濃墨重彩,肆意渲染去寫淇薇爾河,那岸邊的柳樹讓我竟想在異國風景中尋找江南煙柳畫橋的景致。

聽!這回不是慢一聲兒,緊一聲兒的雁鳴,是杜鵑的啼鳴,周朝的《國風》源自周南、召南、邶、鄘、衛等,
楚之《九歌》源自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際...既是「歌」一定能譜上曲子,能蕩氣迴腸地唱。

杜鵑又稱伯勞鳥或子規,我們古人又喚之「鵜鴃」,屈原的《離騷》有「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意思是請杜鵑別啼得太早,免得芳菲都凋謝了。張先的詞又有「數聲鵜鴃,又報芳菲歇。」之句,
杜鵑的鳴聲若依《離騷》的說法能令百花凋謝應該是暮春以後,古人說法不同,大概是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區別,
譬如王逸說春分後杜鵑日夜不停地啼叫,顏師古則說杜鵑立夏才鳴...

淇薇爾河畔的杜鵑隨著一場滋潤萬物的春雨開場,就展喉蕩氣迴腸地吟唱,
淇薇爾河畔要到入秋後才來到紅花凋零,綠葉翠損的時令,杜鵑啼鳴的時間歷經初春,暮春,立夏,
杜鵑不是歷經三朝的帝王,牠是法國人所形容的Le grand esprit Romantique chanteur(偉大浪漫主義思潮的歌手)。

杜鵑絕不loose tongue(饒舌),那蘸上春天香泥的燕兒正營造新窠,
蝴蝶穿上毛蟲化蝶後剪裁的華衣,杜鵑一聲聲的啼鳴令人驚夢。

在淇薇爾河畔讀英國浪漫主義先驅(The Forerunners of Romanticism)威廉.庫柏(William Cowper)的詩也是另一種品味,
威廉.庫伯有殘疾,終年住在英國中部鄉間,他的寫景詩優美細膩,他描寫rural life(鄉間生活),
讓人類的靈魂透過大自然的洗禮,他的詩含有精神復活的意識:

「鄉間大自然的聲與色足以讓人靈魂復甦,/滯留在大自然的音籟;
狂飆的風,/當它吹襲古老森林廣遼的邊緣地帶,/如澆潑在多風的海岸邊兒。/
那樂章和緩了人的靈魂,/填滿人內心的空竅。/千枝萬枒在疾風中飄蕩,/樹間的葉也急速鼓翼拍翅,/
剎那間一種凝注沉靜的氣氛,/正等待來自遠處怒吼似的氾濫,/或鄰近泉流鏗鏘。/
或小河小川溜過劈開的岩石裂縫,/落在零落分散的鵝卵石上,/發出和諧動人的樂章。/
那聲音最後迷失在迢遙遠方草原,/以鮮明的碧綠,/洩露寧靜的祕訣。」(譯自Welliam cowper〈The Sofa〉)

所謂「孟夏」就是陰曆4月,也是初夏的開始,晝長夜短,懷念鄉園,懷念母親魂牽夢繫...
陽曆5月1日是夏日的節慶,牛津的女學生穿起祖輩時代拖地長裙,不是「華采衣兮若英」穿起錦繡采衣,佩戴香花,
她們都從閣樓裡擱置舊物大木箱找出母親、祖母甚至曾祖母時代的服飾,為了來赴節慶,
那可不是威尼斯化妝舞會,面戴精雕細琢的藝術面具,身穿貴族的華衣翱遊在威尼斯大街上...

她們漫步在淇薇爾河畔,或划起輕舟,這些綺年玉貌的牛津女學子像走在一場復古服裝展覽會上的模特兒。

牛津連tea room也充滿了學術氣氛,同學圍在一起喝下午茶,談興正濃,
有一回大伙兒竟談到盎格魯撒克遜早期阿爾法烈王(King Alfred,849-899)雖然他一生都在戰場上度過,
他與丹麥人經歷了殊死之戰,異族入侵將文化摧毀了,他就在溫徹斯特(Winchester)皇宮召集一群學者,
這都是金閨的諸賢,蘭台的精英,他自己更是全才之筆,他翻譯拉丁文名著...

學術交談大都是溫馨和諧的,但面對自己偏愛的作家,就以馬羅(Marlowe)與莎士比亞、喬索(Geoffrey Chaucer)
和史賓塞(Edmund Spenser)...也會引起異議爭論,但只要喝完下午茶,到景色如畫的淇薇爾河畔走一圈,
淇薇爾河是如何以鮮明的碧綠,洩露了寧靜的祕訣,所有人間的爭端都消失在遠方的草原上。

淇薇爾河微微的輕波正適合在十里荷香中玩唱菱歌,吹起羌管,就是寒冷的冬天也絕不會有怒濤捲霜雪的時辰...



●2013/08/12 自由時報


...................................《馬致遠/漢宮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雜劇作品,
講述的是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全劇四摺一楔子。


  沉黑江明妃青塚恨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馬致遠根據《漢書》、《後漢書》中,漢朝宮女王昭君被派往匈奴和親爲故事主軸,再另虛構了一些情節。


  ※楔子

  漢元帝認爲天下太平,命毛延壽選宮女。

  ※第一摺

  奸臣毛延壽因求賄不遂,醜化王昭君的畫像。後來漢元帝見到王昭君,封其爲明妃。

  ※第二摺

  毛延壽事發叛國,引匈奴兵犯境索要王昭君。滿朝文武束手無策,面對漢元帝的質問,隻勸漢元帝送王昭君與匈奴。

  ※第三摺

  漢元帝送昭君往匈奴和番。王昭君在番漢交界的黑江處投江自盡。匈奴單於將造釁者毛延壽送回漢朝處置。本摺曲詞頗爲悲壯。

  ※第四摺

  漢元帝思念昭君,在夢中見到昭君逃回,卻又被雁叫聲驚醒。最終在雁叫聲中不勝悲涼。


馬致遠(1250?~1321?),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他經歷了蒙古時代的後期及元政權統治的前期。
青年時追求功名,對“龍樓鳳閣”抱有幻想;中年時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則淡薄名利,以清風明月為伴,
自稱“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嚮往閒適的生活。

馬致遠在元代梨園聲名很大,有“曲狀元”之稱。他既是當時名士,又從事雜劇、散曲創作,亦雅亦俗,備受四方人士欽羨。
所作雜劇15種,現存7種,即《漢宮秋》、《陳摶高臥》、《任風子》、《薦福碑》、《青衫淚》、《嶽陽樓》,
以及《黃梁夢》(與人合作)。其《誤入桃源》雜劇尚存殘曲一支。散曲作品被輯為《東籬樂府》傳世。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群英所編雜劇”將他列入元人之首,明臧懋循則將他的《漢宮秋》置於《元曲選》之首。
可見,在元代以後,馬致遠仍備受曲家重視。

標籤:
瀏覽次數:166    人氣指數:2366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從蓪草花到蓪草畫/張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以減法以理智面對小說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