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43615
 ☆Margare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今天星期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話~開心一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話說世紀黑死病
作者: ☆Margaret☆ 日期: 2014.10.09  天氣:  心情:
伊波拉症狀~

潛伏期~
典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18天。

初期症狀~
最初的症狀包括:發高燒(最少38.8攝氏度或101華氏度)、嚴重頭痛、肌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懷疑疫症爆發前,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這些病都較常見。

中期症狀~
伊波拉病毒進而可能會引致腹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針孔。

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低於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腎、脾和肝) 並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 及 蛋白尿。

末期症狀~
由中期症狀病發開始到死亡(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 以及臟器衰竭) 通常需要7至14日。染病後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甚至出血不止[9]。

傳播方式~
體液傳染。

儘管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但仍有一些人能倖存下來。他們須經常接受檢查,以確保其體液裡不含有病毒。據悉,男患者痊癒40天後還能通過性行為把病毒傳播給他人。這種病毒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體液傳播。因此,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家屬最容易被感染。

發病機理~
伊波拉病毒通過細胞內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細胞內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後一種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伊波拉病毒可侵襲哺乳動物體內多種組織細胞,例如巨噬細胞、纖維原細胞、內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和腎上腺皮質細胞等,並造成臟器壞死和組織糜爛出血。

預防~
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並配戴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

治療~
目前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質成分的食物,而在象牙海岸流傳了一種方法,把牛尿煮沸飲用,但目前還未獲科學證實。[10]

現今唯一對抗方法為注射NPC1阻礙劑,伊波拉病毒需透過NPC1進入細胞核進行自身複製,NPC1蛋白於細胞間進行運輸膽固醇,即使阻礙劑會阻擋膽固醇的運輸路線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絕大多數的爆發都是短暫的時間。[11]

曾到「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曾進行伊波拉病毒檢體實驗操作,並出現急性發燒、腹瀉、嘔吐、頭痛、噁心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等訊息。 [12]NPC1阻礙劑也能對抗馬爾堡病毒。

實驗藥物ZMapp對伊波拉病毒可以產生一定效用。[13]

疫苗~
現已製造出使猴群不會被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疫苗;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組過的囊狀口腔炎病毒和濾過性病毒為基礎,上面附著伊波拉病毒[來源請求]。另外,現在也能夠通過把伊波拉病毒中八個基因的其中一個「VP30」拿走,從而製造出自身無法複製的伊波拉病毒[14]。但是,現在尚無對人類有效之疫苗。

***此篇內容~轉載於維基百科***
標籤:
瀏覽次數:502    人氣指數:1882    累積鼓勵: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今天星期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笑話~開心一下
 
住戶回應
 
時間:2014-10-11 14:33
他, 99歲,亞洲其他,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