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瓶中精靈再起-重探雪維亞普拉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落前,愛再次發酵/羅斯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鬼月-蕭邦Op.35/陳育虹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8.13  天氣:  心情:

◎陳育虹


<grave>

有時你引我到地底有時

蟲鳥繚繞的叢林

礦石與泉脈交錯

蟬蛹掙脫出泥濘

野兔亡命奔竄

虎斑貓挪動樹影

嘯鶇驚飛

鳳蝶追逐對位

花的音色,伏流的音階

音符如細胞

帶著死亡基因

一次次分裂,再生

有時是搖籃有時你的手指是

巫覡的鍋爐

熊熊焚燒

<scherzo>

你的手指

追逐時間

從蜂鳥的雙翅

從彗星的瞳孔偷取

速度

你的手指是許多孩童在草坡

競跑,滑行,彈跳

一躍而起

追逐鳥聲如飛遠的彩虹

鞦韆高低翻盪

入夜了草坡上蟲鳥睡去

彷彿孩子的夢還停留草尖

我以為風和陽光永遠

不休止

<funeral march>

你會如何彈奏

今晚的雨

潑墨,青苔,水磨石板

屋漏痕,琥珀裡的

孑孓與氣泡

馬蹄踏過

覆雪的山脊

盲眼詩人描述著雲

或者塵土

僧侶的長袍拖曳

這介系詞組成的生命

骨牌般傾圮

雷雨奏鳴

沉重而溫柔

<finale presto>

音符的念珠

音符的星象圖

你的手指撥弄出激光

極光,如電如露

燐火旋舞

鐘磬敲擊出連禱文

月暈篩過樹葉

樹葉迷離

嘯鶇爭相訴說雨的姿勢

以及時間

如念珠

散落,無以收拾



●2013/08/13 自由時報


.........................................《鋼琴詩人 - 蕭邦》.........................................


“請把我的心臟帶回波蘭,我要長眠波蘭大地。”
這是偉大的音樂家蕭邦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的遺言。
1849年10月17日,蕭邦與世長辭。10月30日,近三千人參加了在巴黎馬德萊納(Madeleine)教堂舉行的葬禮。

按照蕭邦的遺願,葬禮上演奏了莫扎特的《安魂曲》。
由於唱詩班的位置是在靠近聖壇的“聖所”,照當時的教規,女性是不能進入聖所的,教會唱詩班也不設女歌手。
然而莫扎特的《安魂曲》卻有很大部分是女聲獨唱和合唱。
所以最後教會折中的在教堂裡拉上一道黑色的帳幕,女歌手們就站在帳幕後面唱。

下葬的時候演奏了蕭邦的作品 Op 35《葬禮進行曲》。
蕭邦被葬在法國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Père Lachaise Cemetery),
心臟被裝進甕中運回波蘭華沙,封在聖十字架教堂的柱子裡。柱子上刻有聖經馬太福音6章21節: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蕭邦是在音樂史上有着重要貢獻和特別地位的音樂家,他的創作領域非常獨特,
除了一些歌曲和大提琴曲外,幾乎只創作鋼琴曲,也沒有十分大型的作品,堅持只寫自己想寫的。
他的作品對當時和近代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受到人們的愛戴,甚至同是音樂家們的欣賞。
“脫帽吧,先生們!這裡是一位天才!”這是音樂家舒曼對他的評價。

雖然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鋼琴曲,卻豐富而多產。
包括:練習曲,馬祖卡舞曲,波羅奈斯舞曲,圓舞曲,前奏曲,敘事曲,諧謔曲,奏鳴曲等等。
這些作品每首都是天籟般的,旋律精緻,和聲考究,內容豐富,恰似一首首精美絕倫的詩歌,所以蕭邦是當之無愧的鋼琴詩人。

練習曲 Etude,所有西洋樂器都有作曲家專門寫的練習曲,每一首練習曲都是專為訓練某種演奏技巧的。
雖然這些練習曲非常重要,但是卻不甚動聽,甚至很枯燥乏味。

把鋼琴練習曲寫得既可提高演奏技巧,又將鋼琴的特色和性能,系統流暢的表現,而且十分優美典雅,
還作為經典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奏,蕭邦是第一人。

蕭邦共創作了大概三十首練習曲,最重要的有二十四首。
舒曼對蕭邦作品的評價“花叢中的槍”,形象的概括了蕭邦作品的悅耳旋律中隱藏着爆炸性深層含義的特色。

以編號10的第12,被稱為“革命練習曲”為例,這首練習曲是蕭邦聽到祖國人民反抗俄帝統治失敗的消息而寫成的。
左手的彈奏連綿不斷的 Legatissimo,彷彿悲傷憤慨,夜不能寐。右手的彈奏則是強烈的嘶喊,質問。
這是這首短短的練習曲所呈現的含義。

馬祖卡舞曲 Mazurka,充滿波蘭民間色彩,散發着泥土的芳香,蕭邦對這個音樂形式有里程碑式的貢獻。
曾有位鋼琴家說過:只有波蘭鋼琴家才懂得彈蕭邦的馬祖卡。1955年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
中國鋼琴家傅聰贏得第三名,並贏得馬祖卡舞曲最優演奏獎,打破了這個說法。

敘事曲 Ballade,是受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而產生在音樂領域裡的樂種。最初多是以聲樂的形式,如舒伯特的作品。
蕭邦獨創了以器樂創作敘事曲,結構更加複雜完美,內容更加豐富。

蕭邦一共作了四首敘事曲,《g小調第一敘事曲》,據說是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的長詩而引發的靈感,
寫於華沙起義失敗後,音樂十分悲壯,激昂,寄予了對祖國的深情。還有《F大調第二敘事曲》,《降A大調第三敘事曲》
和《f小調第四敘事曲》。既有浪漫主義的風格,又戲劇性和敘事性兼備,史詩般的波瀾壯闊。

夜曲Nocturne,蕭邦的夜曲,在這個音樂形式的溫柔,靜謐的基調上,增加了更深層,豐富的內涵。

蕭邦對自己的祖國波蘭有極為豐富,深厚的感情,此外也對一位女子發生了熱烈的愛情。
1831年,蕭邦定居於法國巴黎,走進了巴黎藝術家們的沙龍。他認識了巴爾扎克,雨果,海涅等文學家,德拉克洛瓦等畫家,
還有當時已嶄露頭角的同行李斯特,門德爾松,舒曼等。

在一次聚會上,蕭邦正在彈奏鋼琴,一雙熱情的眼睛注視着他,這是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纖弱,多愁善感的蕭邦對這位身著男裝,抽著煙,不十分漂亮但睿智的面孔,身材矮小且已發胖,但風情萬種,
年長蕭邦6歲的喬治‧桑一見傾心。在他們相愛的階段,蕭邦愛屋及烏的為喬治‧桑的小狗寫了一首小園舞曲(Minute)。
描寫小狗追著自己尾巴轉圈的可愛情景。

蕭邦的音樂此時注入了更強壯的生命力,他的這時期的夜曲像夢一樣。一些最重要的作品也創作與這個時期。
雖然這段愛情無疾而終,但是蕭邦在臨終時說:“我真想再見見她。”

音樂家,詩人蕭邦為這個世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作品,僅僅活了39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了紀念蕭邦,波蘭華沙每五年舉行一次“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2010年是蕭邦誕辰200週年,波蘭命名為“蕭邦年”,舉行了各種活動來紀念這位上帝賜給人類的音樂天才。


【音樂欣賞 - 蕭邦 Op.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ZHy2B6MC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M93GL2tLm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2mLtLDZ9ak

標籤:
瀏覽次數:186    人氣指數:4086    累積鼓勵:19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瓶中精靈再起-重探雪維亞普拉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落前,愛再次發酵/羅斯提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