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安然如素,歲月靜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苦難是人生的梯,會助你走出低谷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善增長,惡不侵
作者: 思情 日期: 2019.11.11  天氣:  心情:
增長內心的善念、智慧,
以清淨禪定的功夫,
防禦外來邪思、邪見侵犯。

身心禪定,專注向道
晨語時間,上人引《大智度論》經文:
「是利養法如賊,壞功德本,譬如天雹傷害五穀。
利養名聞亦復如是,壞功德苗令不增長。」
指出修行若能專注精進,即能早成佛道;
若因習氣不除,陷於名聞利養的追求而懈怠,
雖然早已種下聞法成道的善根,
內心卻如同住了偷搬功德的「賊」,
只要聞法有所增進,就又被「功德賊」偷走;
或如天降冰雹毀壞農作物一般,
毀損「功德苗」而延遲成道。

求名菩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
值得學佛者警惕;
但菩薩亦因長久隨諸佛修行,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身、口、意深植善根,
增長福德因緣,而成為彌勒菩薩,
將於釋迦牟尼佛之後下生成佛。
「修學佛法,要讓人眼見耳聞學佛者的行儀,
起歡喜、感動之心。」
上人教眾,不只「法入心」也要「法入行」,
行動中要有「禪定」,
同時具有心靈專注不動、不受污染的「正定」功夫;
面對行住坐臥、挑柴運水等生活瑣事,
皆在「心無雜念、意無顛倒」的禪定境界。
身心禪定,即不為利欲所誘,而能專注向道。

知善行善,知法行法
感於十月將盡,又至歲末,上人於早會開示,
「人生苦短,一年將盡、又要過年,生命又將少了一年;
時光匆逝,唯有『把握當下』,
在每一分秒間聞法修行、付出造福,
才能使慧命增長。」

臺灣「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至今年八月底
圓滿演出二十六場,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
慈濟人亦緊跟臺灣志業腳步,紛紛啟動慈航。
在大陸四川漢旺,慈濟人舉辦八場社區環保宣導,
結合《水懺》經文講解,帶動演譯「至誠發願」,
從農舍到田野處處是道場,
三歲孩子到七十歲老人都學得歡喜。

上人欣言,在社區帶動經藏演繹,
「一口動時,千口動;一手動時,千手動」,
大家唱誦同樣的經文、
起相同的虔誠懺悔心,以誠互動。
盼藉由共修,讓人人體認
「淨化人心,人人有責;天下有難,匹夫有責」,
能夠放下私心,以無私大愛,
為天下事、天下人付出。

又提及馬來西亞幼兒園,
四到六歲的小朋友 從 老師敘述與教導中,
正確理解深奧的《水懺》內容;
上人讚歎老師很有方法,
適應孩子的理解力加以啟發,
雖然聽起來是童言童語,卻是真教育,
從小就培養他們知善、行善,知法、行法。

在非洲賴索托,
華人志工從八月啟動「法譬如水」共修,
且為本土委員標註羅馬拼音,
把握訪視、活動車程釋義教唱;
九月起,每月的本土志工培訓課程,
慈濟人廣邀會眾練唱,十月起齋戒一百零八天。

上人肯定賴索托慈濟人走入窮困國度,
長期陪伴、照顧貧病苦難人,
在用心、誠懇拔除苦難之餘,
「苦既拔己,復為說法」,
教導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
所以居民樂於響應「竹筒歲月」,
也投入志工付出己力,並且接觸佛法,
令人佩服。

「法船從臺灣啟航,要在全球普度眾生,
期待人人用心吸收佛法,先自度、自救,
再向外度人、救人。」

中彰區培訓委員慈誠尋根圓緣,
上人欣見多位畢業慈青即將受證,承擔慈濟使命,
深勉大眾持續招募人間菩薩,守護人心不偏差,
才能增加善惡拔河競賽中的善力量,
讓社會重建倫理道德。

上人提及,近來屢屢面對驚世災難,
災區廣大、受災民眾無數,
必須在國際間廣為啟發人人的愛心,
點滴匯聚力量,救拔人間疾苦、撫平災難創傷。

「天下大事人人有責,
請大家戒慎虔誠,精進不懈,
做好擔當人間菩薩的心理準備;
發心立願,關懷蒼生,作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扭轉社會,從心做起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姚霆董事長
及謝丹丹副總裁等一行到訪精舍,
上人與眾談及慈濟的宗教觀,
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
慈濟提倡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不只是在寺廟裏拜拜求保佑。

「人生應該為明確的宗旨而努力,
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求知、求進步。
慈濟提倡人間佛法,要打破迷信,
給予因緣果報的觀念--
做不好的事,一定有不好的結果;
付出無所求的愛,則能培養心寬念純的品格,
日日快樂、歡喜。」

上人言,無所求的人生最自在,
慈濟人不只學習付出,更是無私無欲的歡喜布施。
就如遍布臺灣各地的社區環保站,
如同日間托老中心,讓老人家不再枯坐家中,
而能藉由環保工作活動筋骨,與同伴談心事,
彼此開解、勉勵,無形中心境開闊,
身體也變得健康。

除了環保站,各地慈濟會所也發揮教育良能,
接引社區會眾參與讀書會共修,
或投入不同功能團體為社會人群付出;
許多人在付出的同時「見苦知福」,
轉變心境也改善了待人處事的態度,
促進家庭和諧且增進人際互動。

「現代社會問題都出自於人心。
人心不平衡,家庭難和諧;
不和諧的家庭愈多,社會就無法祥和,
所以要解決社會問題,得從人心淨化開始。」
上人表示,慈濟人帶動許多人轉變觀念,
讓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圓滿;
所做的一切,都是現今社會所需,
希望能帶動敬老、孝順、行善等美德,
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

「對的事,做就對了;
做對的事,心靈能感受愉快歡喜。
在此大時代要明大是非,世間還有許多對的事,
需要我們積極、努力去做。」上人與眾共勉。

去除煩惱,得真實見
三十一日晨語,上人解說「無染無所著」的心靈境界,
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境界;
佛陀成道後,即是希望將此等覺悟境界告知大眾。

上人表示,佛說《無量義經》之前,
大眾歡喜踴躍、虔誠供養,讚歎佛陀尚請其說法;
大眾以「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稱歎佛德,
「佛德浩瀚無邊,故歎曰『大哉』;
而『大悟』則是形容『破無始之迷妄,
開真實之知見,得無生法忍』之佛格。」

上人引述,文殊菩薩於《法華經》所言: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
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故知《法華經》
即是「無量諸佛,咸共護念」的大乘妙法。

「凡夫以眼見為實,
卻因觀念偏頗、邪知邪見而扭曲實相;
大眾長久以來受無明染著的心,
若要有大覺悟,便要去除所有無明煩惱,
才能獲得真實知見,也就是宇宙萬物的真理。」

上人解說:「以真空之理,本無生滅」--
前一分秒所接觸的人事物,事過境遷後,就不復存在;
所以人人只要用心把握微分毫秒增進道業,
就可以完成未竟之事,故云「真空妙有」--
世間事物本質為空,但是真空之中有微妙之理存在,
無形無相的心念意識,
驅動「生、住、異、滅」的循環。

續示「令外惡不侵為護,內善得生為念」,
是修學諸佛護念之法--
內心的善念、智慧要不斷成長,有清淨禪定的功夫,
就能防禦外來的邪思、邪見侵犯。

上人言,在人群中修菩薩法,要謹慎守護心念,
持續運用佛法洗滌無明、增長慧命。
「學佛者要朝『無染無所著』的光明境界精進;
只要去除煩惱垢,具足『妙觀察智』,
心靈明鏡回復清明,
就能清楚映照世間的一切事物。」
標籤:
瀏覽次數:113    人氣指數:713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安然如素,歲月靜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苦難是人生的梯,會助你走出低谷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