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秋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雙十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重陽節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10.02.10  天氣:  心情:






一.重陽節的由來:

1.登高望遠,飲菊花酒的風俗,在戰國時代已經開始,但什麼時候登高?什麼時候飲菊花酒,它們與重陽節是否有何關連,歷史上並無明確記載





2.民間以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又稱「重九」節





3.文字記載,九月九日成為節日是在漢代,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以辟邪延壽





4.重陽登高故事,東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裡將有災難,如果你帶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桓景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遊玩,等到傍晚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家禽家畜,全都死光,桓景這才明白,這些家禽家畜,做了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





5.重陽不儘是文人雅士飲酒、賞菊、登高、賦詩的節日,也是古代婦女的休息日─根據干寶《搜神記》云:淮南全椒縣有一位丁氏,嫁給同縣姓謝的,由於謝家是大富戶,她婆婆又十分兇惡殘暴,常虐待丁氏,強迫她幹繁重的家務,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就會遭到痛罵和毒打,丁氏忍受不住,就在重陽節懸樑自盡了





死後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說:「做人家媳婦的,每天辛苦工作不能休息,重陽節當天,請婆家不要讓她們再操勞了。」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陽日,都讓婦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6.儘管魏文帝說重陽是「日月並應,俗嘉其名」的節日,但當時人們不是把這一天視為吉日良辰,而是看成一個恐怖的日子,因此要登高、佩茱萸辟邪,離家躲災,飲菊花酒驅除瘟疫延長壽命





7.到了唐代,重陽節又增添了不少美麗的神話故事和迷人的色彩,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到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





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8.文化是累積的,重陽節經過二千餘年的變遷,已成為多元性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精神內涵





二.重陽節的習俗:

1.佩茱萸:

茱萸屬芸香科落葉亞喬木,古人佩帶的有三種,分別是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其中前兩種為中藥藥材,具有潤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濕解鬱,去疾殺蟲等功能





2.賞菊、飲菊花酒:

酒是節慶必備的飲料,重陽節是九月九日,九九與菊酒諧音,所以要喝菊花酒,九月已是秋天菊花盛開,故九月又稱「菊月」





3.吃重陽糕:

唐朝及宋朝時,重陽節講究吃糕,就如同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都是應節的食品,因「糕」與「高」同音,古人又相信「百事皆高」的說法,所以重陽節登高的時候吃糕,象徵步步登高





4.登高郊遊:

據《西京雜記》重陽登高也開始於西漢,重陽節前後,天氣漸涼,是登山活動的好時辰,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喜愛重九登高,因此描寫重陽登高遠眺、欣賞山河美景的詩相當的多





5.射箭:

從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陽節當天,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作詩,舉行宴會歡樂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像陳後主就是沉迷於聲色之外,還喜愛走馬射箭,亡國時還要再獵一圈,到了唐代,重陽射箭圍獵活動依然盛行





6.放風箏:

風箏也叫「鷂」,在中國有兩千年的歷史,最早的風箏是用木或竹做的,所以叫做「木鳶,到了東漢以後,才出現用紙做的「紙鳶」或「紙鷂」





到了五代時,李鄴曾在宮中放紙鳶,紙鳶上裝有響笛,風一吹,便發出近似古箏的聲音





因此把紙鳶稱為「風箏」,到了明清,風箏的製作更為精巧,種類也大為增多,在古代,風箏曾多次被利用於軍事,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





7.敬老活動:

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令人長壽的說法,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有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





三.九九重陽的古代詩詞:

唐朝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朝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唐朝 楊衡(九日)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宋朝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端老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元朝 關漢卿(沉醉東風 重九)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明朝 文森(九日)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標籤:
瀏覽次數:590    人氣指數:23510    累積鼓勵:114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秋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雙十節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3-16 08:05
她, 76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3-16 04:57
他, 60歲,嘉義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3-14 00:50
她, 47歲,桃園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3-13 17:05
她, 39歲,桃園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3-13 12:18
她, 49歲,台中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