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8938
 泉 chyuan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意外的人生並不可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最近喜歡的一段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Backpacker
作者: 泉 chyuan 日期: 2012.10.01  天氣:  心情:
====背包客====

背包客,在英文中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詞演變而來,也就是背著背包做長途自助旅行的人,被稱呼為背包客的旅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進行旅行活動,所以他們對於旅行的規劃、景點的獨到之處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見解,在旅遊界裡,老經驗的背包客往往相當令人注目,此外,目前背包客也能泛指登山、露營、冒險活動的戶外活動參與者。

與背包客一詞廣泛運用的還有其他類似的詞,例如中國多稱呼為驢友,驢友的出處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旅行與驢行,而驢又擅長耐力地走路,所以徒步旅行者都以驢友互稱,有時候數人數,以一頭一頭來作計量。驢友一般喜結伴出行,有的準備有帳篷、睡袋,露宿在山間曠野。另一種說法是,取自「旅友」的諧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台灣多稱呼他們為自助旅行玩家或自助旅遊者,香港則以英文Backpacker直接稱呼他們。


====文化====

背包客文化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團體性」,不論是住在有自助廚房以及共用電視廳的青年旅館、與他人共乘交通工具或是一起購買車票,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經驗,這樣的資訊交流使得諸多背包客們能夠從互相學習,同時能夠省錢,得到的資訊甚至比閱讀寂寞星球出版的旅遊書(最常被引用的自助旅遊聖經)都還要新還要多。

第二個特色就是「真實」。自助旅行不是一段假期,而是一種學習,背包客們總希望能夠體驗到當地最真實的風俗民情,而不是旅遊業包裝下的套裝行程,因此背包客有時也被冠上「反觀光客」的封號。


====CHYUAN'S TALK====

說到出國,因為假期每次大概只有四到六天不等,所以目前基本上都是遊走在東北亞、東南亞地帶,說到自助旅行,我也只有兩次的經驗,一次是泰國,是由熱愛泰國的開雯主持,我們一起上網訂機票,選旅館,還有排行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旅遊書上面貼滿兩種顏色的標籤,如果同個地方兩種顏色都重複了,代表我們都很想去,開雯喜歡逛街,我喜歡看展,於是我們的行程有採買也有知性,另外我們有一起合公費,一起搭捷運,一起吃喝,那次到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好玩,即使兩個人英文都非常的普通,但是肢體語言真的無國界。

另一次是香港,是由王慕梅操控的,會說是操控,有一方面是我根本就沒有決定權,行程完全是由她跟她的同學李玉玲安排的,我們有討論會,但是我的意見真的只有被聆聽卻沒有採納的份,再加上我們是三個人一起出遊,而她們兩個又認識的比較久(以前是高中同學),直到出國之後,我才知道有多麼重的落單感,連加床,也是我睡在那號稱是床的躺椅上(真的不好躺,哭哭),出國的感動很難忘,不過不舒服的事情,這時候粗線條的我也會變的纖細,香港雖然去了一趟,但也好多好多地方沒走到。(真的)

這幾年多虧了網路資訊的發達,如果要自助旅行,似乎都很簡單,只是端看要不要做功課,一切自己來,之前在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看到網友除了分享,也說了:『取之於網路,用之於網路。』既然是跟網路要了這份資料,那也要回饋在網路上,多少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或是更新的情報,也有助於日後要自助的朋友們,如果撇開謊言,這樣的相互回饋,真的很令人讚賞。但是話說回來,其實自助不一定會比跟團便宜,有時候甚至是更貴,因為每個動作都是獨立的,不像旅行社這樣子包好的套裝,所以背包客跟旅客往往對於相同的地點,在旅途過程上的不同,感觸也就有所差別。
標籤:
瀏覽次數:293    人氣指數:1693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意外的人生並不可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最近喜歡的一段話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0-03 23:35
他, 41歲,桃園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