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96300
 莫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五月雨ܤ三月星紀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之淚(3-1)。漠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花之淚(三)ܤ參月星紀事】
作者: 莫非 日期: 2013.03.12  天氣:  心情:






*














*

聚果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优昙婆罗花)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聚果榕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未分級)
I類真薔薇分支 eurosids I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桑科 Moraceae



屬:
榕屬 Ficus



種:
聚果榕 F. racemosa







二名法


Ficus racemosa
L.


變種




聚果榕 F. r. var. racemosa
柔毛聚果榕 F. r. var. miquelli




異名



Ficus racemosa L. var. miquelii (King) Corner




聚果榕(學名:Ficus racemosa),又名優曇華(梵文:उडुम्बर,udumbara)、優曇本羅、優曇本花、優曇波羅、優曇婆羅、烏曇跋羅、鄔曇缽羅、優曇缽、優曇缽華、優曇、文仙果、馬朗果(貴州)等,是桑科榕屬植物,分布於印度、越南、斯里蘭卡、巴布亞紐幾內亞、尼泊爾、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30米至2,500米的地區,是一種出現於佛教經典中的植物。[1]
這種落葉植物主要分布於南亞。





目錄


1 生物學上的優曇華
2 宗教學上的優曇華
3 日常生活中的優曇婆羅花
4 相關條目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





生物學上的優曇華
優曇婆羅花的特性是:

優曇婆羅樹十分巨大
有葉子,其葉似梨
有果實,果大如拳
通常看不到花朵


File:優曇跋羅.jpg
優曇跋羅


宗教學上的優曇華
優曇華又優曇婆羅為梵語,意為靈瑞花、空起花、起空花。佛教經文中稱此花為「仙間極品之花」,開花被當作吉祥的徵兆,代表聖人轉輪法王(金輪王)(佛)出世,三千年才開一次花,開後隨即凋謝。 根據《佛學大辭典》,提到優曇華的佛教經典包括《法華文句》、《慧琳音義》、《玄應音義》、《慧苑音義》、《法華玄贊》、《法華義疏》、《翻梵語》、《法華經方便品》、《同化城喻品》、《同妙莊嚴王品》與《南史》等。《翻譯名義集》亦說《般泥洹經》中提到該花開時,金輪王出世的過程。據《法華文句》四上:「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慧琳音義》卷八則說:「優曇花,梵語古譯訛略也。梵語正雲烏曇跋羅,此雲祥瑞靈異。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 《佛學大辭典》亦說,「此花為無花果類。產於喜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幹高丈餘。葉有二種:一平滑,一麤糙。皆長四五寸,端尖,雌雄異花,甚細,隱於壺狀凹陷之花萼中。常誤以為隱花植物。花萼大如拳,或如拇指,十餘聚生。可食而味劣。」 此外,佛教經典中有一部《優曇婆邏經》,名稱也是源於此植物。
日常生活中的優曇婆羅花
近年來有人聲稱發現了所謂的「優曇婆羅花」,一些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解讀。

濟南百合園林集團高級工程師呂成民說,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花,只是草蛉產的卵而已,「草蛉是一種益蟲,專吃蚜蟲和紅蜘蛛,卵一般產在植物上,有時也會產在玻璃、金屬等上面。」。優曇婆羅花其實是主要生長於南亞地區的一種高大的落葉植物,在我國僅在南方少數地區有,因為很少開花,所以才被說成3000年一開花。門把上長出優曇婆羅花?(圖)[2]
「真正的花不可能在沒有泥土和養分的地方生長,這樣長在玻璃上的能叫花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專家根據圖片判斷,其可能是附著在玻璃上的 某種菌類,屬於菌類的孢子植物,當孢子成熟後,隨著空氣飄落到其他物體上,在溫濕度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發育長大,但具體是不是還有待鑒定。「長」在右側反 光鏡上的「花」。 [3]
上海植物園植物專家修美玲進行鑒定,在看了照片後,她表示,此「花」不是花,應該是一種蟲卵,並對是否存在「優曇婆羅花」表示懷疑。居民家中三千年一開優曇婆羅花原為蟲卵(圖) [4]
花卉專家郭西昌表示,它們可能是附著在鋼管上的苔癬類植物。「苔癬類植物可以在非常乾燥的地方生長,但長不大,而且低等植物有孢子囊,看起來比較像是小花。」[5]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優曇婆羅花是某種樹上的花,市民家裡發現的那些花,很可能是特殊條件下,草蛉等微小生物將卵產在數據線上長成的。[6]

相關條目

無花果

參考文獻


^ 昆明植物研究所. 聚果榕(原變種). 《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簡體中文).
^ 齊魯晚報. 門把上長出優曇婆羅花?. 齊魯晚報. 齊魯晚報 [2012-5-16] (簡體中文).
^ 天舞雲裳. 轎車反光鏡上長出「優曇婆羅花」. 搜狐論壇 天下奇聞 [2012-5-16] (簡體中文).
^ 新聞晨報. 居民家中三千年一開優曇婆羅花原為蟲卵. 青島新聞網 [2012-5-16] (簡體中文).
^ 瑪瑙. 優曇婆羅花,真的假的?. 八通雜談 [2012-5-16] (簡體中文).
^ 青海新聞網. 珍稀優曇婆羅花藏身居民家?專家稱是微小生物蟲卵. 中國網路電視台 [2012-5-16]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聚果榕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聚果榕



(簡體中文)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中的相關內容:聚果榕
(正體中文)優曇華

  這是與植物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這是什麼?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我非常了解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可選)






4個分類:

榕屬
佛教植物
神話傳說中的樹
佛教神話







*


那落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本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11年12月28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印度教的地獄,中間坐者為閻摩


在印度神話中,那落迦(梵文:नरक,Naraka),又譯為奈落,是陰間的名稱。在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以及錫克教中,那落迦都被當成是死者受到酷刑的地方,也就是地獄。
印度教傳說
佛教傳說
主條目:地獄 (佛教)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這是什麼?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我非常了解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可選)






2個分類:

印度教
地獄







*


梵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本文介紹的是印度教信仰中的梵天。關於佛教信仰,詳見「梵天 (佛教)」。




梵天



Halebidu的一所寺廟中刻有梵天神像


創造之神


梵文名稱
ब्रह्मा


梵語轉寫
Brahmā


體系
提婆


住所
薩特亞羅卡


配偶
辯才天女


坐騎
孔雀



此網頁中使用了婆羅米系文字。若您的系統不支援,您會看到母音重音標示的位置不正確以及缺乏正確的連結詞。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ā),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全印度幾萬座印度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現存最有名的專門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其他各地印度教徒大多供奉濕婆和毗溼奴。
佛教也將梵天吸納為護法神之一,在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華人稱之為四面佛,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有非常多信眾。





目錄


1 名稱
2 屬性
3 誕生
4 外貌傳說由來
5 形象象徵
6 坐騎
7 印度的幾處供奉地點
8 神話和文學
9 梵天的住所薩特亞羅卡(Satyaloka)
10 梵天時間
11 參見





名稱
在梵文語法裡,ब्रह्मा(brahmā)是泛稱中性詞brahman的主格單數型。
梵天在馬來語和泰語裡分別稱為Berahma和Phra Phrom
屬性
在宇宙創造之時,梵天創造了十一位生主,據信是人類的祖先。《摩奴法典》說他們分別是Marici、Atri、Angiras、Pulastya、Pulaha、Kratuj、Vashishta、Pracetas、Daksha、Bhrgu以及Narada[來源請求]。他也創造了七位聖哲(Saptarishi),共同協助宇宙之創造。但由於他所創造的生主和聖哲都是從他的精神而非肉體生出來的,因此他們被稱為「心靈之子」。
在《吠陀經》和《往世書》裡,梵天並不常常介入三惡道,宣揚真理和祝福諸眾勝過一切法門。另外梵天又被視為法的創造者。
誕生
根據《往世書》的說法,梵天是自我誕生的,並沒有母親。一說在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產生了梵天。這也說明了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味「從肚臍生出來的」)。另一個傳說則說梵天是從漂流在水上的一顆金卵中誕生的,因此梵天又叫做Hiranyagarbha(金卵之意)。最後,金卵的剩餘部份則擴張成宇宙。由於他是在水中誕生的,因此他又被稱為Kanja(意味「在水中誕生的」)。梵天是至高存在「梵」和陰性能量自性(Prakrti)或幻象(Maya)的兒子




毗濕奴和吉祥天女坐臥在巨蛇舍沙的身上,而從毗濕奴肚臍生長出來的蓮花則誕生了梵天。


外貌傳說由來




手繪的梵天像


梵天的傳統形象乃四顆頭、四張臉以及四隻手臂,口中不斷地誦讀《吠陀經》。特別在北印度,他常常有著一綹白鬍鬚,代表他幾近永恆的存在。不像其他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沒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隻手握有一支湯匙型的權杖,代表著將神聖的酥油滴入自我犧牲的火柴堆。他的一隻手拿著一個水壺(有時是裝著水的椰子殼),壺中的水代表萬物初始,涵蓋一切。梵天也拿著一串念珠,是他計算宇宙時間流逝的計時器。此外他也拿著象徵神聖的《吠陀經》或與代表純淨的蓮花。
有一個古印度神話故事講到梵天四個頭顱的來歷。他創造了一位叫做莎塔魯帕(Shatarupā)的女神,但梵天卻因此迷戀她。莎塔魯帕到處逃竄,躲避梵天的注視;但不管她怎麼躲,梵天總會長出新的頭顱出來。最後,梵天長出來的頭顱共有五個。為了阻止梵天,濕婆砍掉了他的一顆頭。而且,濕婆認為,在名分上,莎塔魯帕是梵天的女兒,娶女兒為妻是違反了人間法皆不可取的道理。因此,梵天得繼續追隨濕婆苦修,方可得到濕婆與毗濕奴的原諒。梵天的口中誦讀著《吠陀經》,是與毗濕奴和濕婆的基本永恆對話內容。在此故事中,梵天的年齡比濕婆大,而毗濕奴則比濕婆年輕。[來源請求]
有些故事則較偏向梵天,認為梵天一次於眾神集會之中與濕婆辯駁,究竟誰的法力較強,濕婆憤怒,變身為陪臚,拔劍砍斷了梵天第五個頭顱。眾神皆對濕婆如此暴戾之舉感到不滿,大罵其為「殺梵之賊」,尤其是毗濕奴神,毗濕奴拋起法螺、金剛杵、蓮花三樣法器,法螺大鳴降低了濕婆神的聽力 ,蓮花兩片花瓣落在濕婆神的眼睛上,濕婆神於是張開額頭的眼睛,並自眼中燃燒足以毀滅世界的火燄,但金剛杵又落下直逼濕婆神的第三隻眼。濕婆神知道自己落敗,於是回到喜馬拉雅山隱居修行,苦練自己的額上之眼。[來源請求]
形象象徵

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經:語言的一切。
黃金:象徵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於活躍狀態的。
孔雀(或天鵝):象徵辨別力,是梵天的座騎。
王冠:象徵最高地位。
蓮花:皇座。
鬍鬚:長有黑色或白色的鬚象徵智慧的永恆成長。包括了鬢、髯、髭。 
四張臉:四大皆空。

坐騎
梵天的坐騎是一隻孔雀(一說天鵝)。在印度教裡,凡是孔雀坐騎的天神皆是三相神,代表著天生能分辨善惡,繼而揚善棄惡。
印度的幾處供奉地點




位於拉賈斯坦邦普須卡的梵天寺廟






四張臉的梵天塑像(四面佛)


雖然梵天在印度教裡是三位主神的其中一位,但少有印度教徒實際崇拜他。今天的印度有好幾萬座寺廟供奉三位主神之二的毗濕奴和濕婆,但供奉梵天的寺廟卻並不多見。
現存最有名的梵天寺廟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須卡。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圓之夜(10-11月間),人們便會開始為梵天而歡慶一番。上千名朝拜者會蜂擁至梵天寺廟旁的聖湖普須卡湖進行沐浴。
至於普須卡以外的的梵天寺廟,則以逆時針的方式按印度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1.北印度地區:喜馬偕爾邦庫魯縣的縣治庫魯。
2.西北印地區:拉賈斯坦邦巴爾梅爾縣巴羅特拉鄉的阿所特拉、古吉拉特邦的城鎮克德布拉哈瑪也有梵天的塑像、古吉拉特邦薩巴坎塔縣的縣治克德布拉哈瑪。
3.西印度地區:孟買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區也發現了高約1.8公尺的梵天塑像。果阿邦索托利鄉的布拉哈瑪·卡爾瑪利(Brahma-Karmali)
4.西南印地區:喀拉拉邦的希魯拿伐亞。 在九夜節期間,人們前往希魯拿伐亞的梵天寺廟祭祀與慶祝。
5.東南印地區:坦米爾納德邦坦加布爾縣的坤拔可南、坦米爾納德邦大城提魯齊拉帕利附近的希魯帕圖爾(Thirupattur)。這間廟也是聖哲夫亞克拉帕薩(Vyakrapatha)的禪定所在。安得拉邦的斯里卡拉哈斯提也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廟。
神話和文學
印度神話中沒有提及梵天受到詛咒是因為無上法身被人濫用而在地球上引來災難。

宇宙肇始之際,毗濕奴和梵天巧遇濕婆巨大的林伽(陽具),於是雙方分道揚鑣,前往尋找林伽的起點與終點。毗濕奴負責尋找終點,而梵天負責尋找起點。毗濕奴變成一頭野豬,不斷向下挖掘;梵天則變成一隻天鵝,向上飛翔。但找了許久雙方仍然找不到目標。毗濕奴只好放棄,在濕婆面前跪下,表示濕婆才是宇宙真實的梵。但梵天並不輕言放棄,他不斷地飛翔,直到發現露兜樹花。由於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樹花替他作假見證,說梵天已經發現林伽的起點。此時,全知的濕婆動怒,因而詛咒梵天。
一種說法是,眾生有很重的偏執,為了永享安詳, 在沒有任何苦行下,剽竊了梵天的法, 結果人間失去秩序,眾生生出愚癡,掉進無間地獄。
另一種說法,婆利古聖人邀請梵天參加一場祭典,但梵天卻沉浸在濕婆化身成他的妻子辯才天女的音樂之中,完全不理會聖人的呼喚,聖人大怒之下,便詛咒梵天, 留作世世代代對梵天攻訐的口實。[來源請求]

1856-1857年間,美國文學家愛默生創作了一首標題為《梵天》的詩。
梵天的住所薩特亞羅卡(Satyaloka)
薩特亞羅卡在塔婆羅卡(Tapoloka)的上方120,000,000由旬處,因此從太陽到薩特亞羅卡的距離是233,800,000由旬,約莫1,870,400,000英里。法儀昆塔(Vaikunta)的眾行星在薩特亞羅卡上方26,200,000由旬處,約莫209,600,000英里。
「在法儀昆塔世界裡,精神天空的四方是超越我們這個世界的住所,分別由婆蘇提婆(Vasudeva)、散卡爾善(Samkarshan)、普拉德尤 那(Pradyumna)及阿那律(Aniruddha)居住。法儀昆塔的天空是精神之水構成的,其中住著婆蘇提婆,在薩特亞羅卡上方是毗濕奴羅卡 (Vishnuloka),住著散卡爾善。在乳海的中心座落著一座名為斯威塔德威帕(Swetadwipa)的島嶼,上面住著阿那律。此島嶼的地基是巨蟒阿南塔蛇所形成的蛇床。」《永恆的采坦亞》Adi-lila第五章 [1]
梵天時間
梵天大神的一天有日夜各十二小時,每十二小時相當於我們的四十三億兩千萬年。《薄伽梵往世書》第12.8.2-5 [2]
參見

四面佛










隱藏▲
檢 · 論 · 編
印度教及印度神話



 


教義

梵 · 我 · 業 · 輪迴 · 解脫 · 達摩 · 吠檀多 · 性力 · 素食主義 · 瓦爾那






 


體系

提婆 · 仙人 · 阿修羅 · 羅剎 · 乾闥婆 · 夜叉 · 迦樓羅 · 那伽 · 畢舍遮 · 緊那羅 · 三相神 · 方位護法 · 蘇摩



 


男神

梵天 · 毗濕奴 · 濕婆 · 因陀羅 · 阿耆尼 · 伐樓拿 · 雙馬童 · 密多羅 · 伐由 · 閻摩 · 毗首竭磨 · 俱毗羅 · 蘇利耶 · 樓陀羅 · 象頭神 · 室建陀 · 黑天 · 陀濕多 · 生主 · 祭主仙人 · 特尤斯 · 哈奴曼



 


女神

辯才天女 · 吉祥天女 · 雪山神女 · 難近母 · 時母 · 恆河女神 · 舍脂 · 廣延天女 · 伐樓尼 · 缽哩提毗 · 烏莎斯 · 提毗



 


經典

吠陀 · 梵書 · 森林書 · 奧義書 · 吠陀支 · 往世書 · 羅摩衍那 · 摩訶婆羅多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這是什麼?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我非常了解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可選)






5個分類:

印度教神祇
護法神
智慧之神
創造神
十二天







*


十二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十二天指:

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著,豎之而屈。其高過肩即作蓮華之想。真言曰:南莫三滿多沒馱喃,沒羅賀摩寧,娑[口*縛]訶(第一句歸命諸佛,其義如例,又結句之娑[口*縛]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舉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種字,以下例亦然)。
地天,印相為先合掌,人指已下,四指頭相脛,而前方大開,二拇指各著於人指之側。真言曰:──喃,畢哩體微曳(地),娑[口*縛]訶。
月天,印相同於前之梵天印,但於仰掌中有月之潔白之相。真言曰:──喃,戰捺羅也(月也為聲),娑[口*縛]訶。
日天,即蘇利耶,印相與前之地天印無異,但以二拇指駐於人指下節。真言曰:──喃,阿[何-可+爾]底也(日),娑[口*縛]訶。
帝釋天,即因陀羅,乘白象王,住五色雲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當心,左手托左胯,左腳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蓮華,或以盤盛雜花。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腰,左手五指,直豎相著,小指無名二指屈中節,以人指著於中指之背,拇指屈中節。真言曰:──喃,因捺羅耶(帝),娑[口*縛]訶。
火天,即阿耆尼,乘青羊,赤肉色,遍身火焰。右二手,一持青竹,一持軍持;左二手,一舉掌,一持念珠。有二天女,持天花。左右置苦行仙。垂右足,蹉左足。印相為左手作拳安於腰左,右手五指,直豎相著,屈拇指納著掌中,人指屈中節,與娑婆訶相招。真言曰:阿哦娜曳。
焰摩天,即閻羅王,乘水牛,右手執人頭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侍,二鬼使者持刀捧戟。赤黑色,垂右腳。印相為先合掌,二小指屈中節而背相著,二人指亦屈而背相著,以拇指各持人指中節。真言曰:──喃。焰摩耶(平等又靜息),娑[口*縛]訶。
羅剎天,乘白獅子,身著甲胄,右手持刀令豎,左手大指押中小二指,赤肉色。二天女侍其左右,二羅剎鬼持三股戟。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腰右,左手五指,豎而相著,小無名二指屈中節,以拇指端押小無名指之甲。真言曰:──喃,乃哩底曳(彼趣方言),娑[口*縛]訶。
水天,即伐樓拿,住於水中,乘龜淺綠色。右手執刀,左手持龍索,冠上有五龍,四天女持妙花。印相:右手如前,左手握拳,拇指不入掌中,人指直豎,中節少屈。真言曰:──喃,[口*縛]嚕拏耶(水),娑[口*縛]訶。
風天,即伐由,雲中乘獐,著甲胄,左手托胯,右手執獨股頭劍,劍上有緋幡。二天女侍之,並有藥叉眾。印相:右手如前,左手五指,真豎相著,小無名二指屈中節。真言曰:──喃,[口*縛]耶吠(風),娑[口*縛]訶。
毗沙門天,即多聞天王, 坐二鬼上身著甲胄,左手掌捧塔,右手執寶棒。身金色,二天女持寶花等。印相:先合掌十指內相叉,二小指頭豎而相柱,二人指豎少屈,左拇指入右掌中,押左中 指之甲,右拇指越左拇指,入左掌中,押右中指之甲,二風與娑[口*縛]訶相招。真言曰:──喃,吠室[口*縛]囉拏耶,婆[口*縛]訶。
大自在天, 伊舍那天,舊雲摩醯首羅天,又雲大自在天。乘黃豐牛,左手執劫波杯,右手執三戟劍,淺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 花,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腰右,左手五指,直豎相著,小無名二指屈中節,中人拇三指各少相去。真言曰:──喃,伊舍曩曳(自在),娑[口*縛]訶。

參見

十二天供儀軌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這是什麼?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我非常了解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可選)






3個分類:

佛教神祇
十二天
名數12







*

.
.
.
標籤:
瀏覽次數:386    人氣指數:1386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五月雨ܤ三月星紀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之淚(3-1)。漠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