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76302
 James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錢花在哪,決定你的深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職場是殘酷的...給20歲的你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錢花在哪,決定你的深度
作者: James 日期: 2015.06.26  天氣:  心情:


錢花在哪,決定你的深度》肩揹LV、手拿iPhone6,兩個女大生卻說:1000元書錢付不起







圖片來源:Achim Hepp@flickr.CC BY-SA 2.0


記得之前有一次去某個大學演講,演講完畢後,有兩個年輕的女生趨前問問題。問題本身有點複雜,所以在解釋了我的概念後,看對方還是有點困惑,我就跟她們說,這概念其實有好幾本書有談到喔。我就憑著印象給了她們幾本書的書名,請她們去書店找來看。


不過提完這建議後,發現兩個女生互看一眼,然後緬靦的傻笑回覆:「可是,這樣要買四五本書,感覺好貴喔! 這些內容有沒有哪裡...嗯、比方說網站之類,可以免費查到?」


聽他們一說,倒是換我瞪大了眼睛,有點不知道怎麼回應。


她們看我沒回答就又補充:「你知道,我們兩個還是學生,沒什麼錢。 想說如果能有免費的資源,就太好了!」


我低頭一瞄,看到兩個女生打扮都非常時尚。肩上各背著一個LV的大提包。我對LV沒什麼研究,但猜測這個包大概上萬元是跑不掉的?只是我對包包不熟,一下看不出來是真品還是高仿品。但就算撇開包包不談,兩個小女生還一人手裡拿了一支iPhone6+。這東西我倒就有能力分辨真偽,看起來應該是真品無誤!這是讓我不知道如何回應的原因:一方面兩人用著LV與iPhone6+,另一方面又跟我說沒錢買書?這實在讓我不太知道該怎麼繼續建議才好…


這其實是個近幾年滿困擾我的問題(之一)。一些年輕的朋友有時來找我們問問題,給了方向之後,對方都是攤攤手,說自己沒錢(比方說鼓勵他們去上某些課之類)。真沒錢的人,說自己窮,我當然可以理解,幫得上忙的也願意多花些力氣幫他們想想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但更多人是你從他的手機跟身上行頭來看,卻怎麼也看不出貧困感。


我們也認識很多學校老師。有時候聊天也會聽到他們講說:「現在很多學生會嫌課本貴,跟老師反映沒錢買課本。 甚至要求老師改教材...」可是這些同學卻有錢買手機、電腦、平版。這些3C玩意全都有,而且還都是最新、最潮的機種。


可是你說他們是騙人的囉?其實他們也沒有騙人,他們是真的手邊資金很吃緊。吃緊的原因,剛好就是因為花了兩萬多買了最新的iPhone(以及其他東西),而且往往還是分期刷了好多期才買下。因為要還分期的錢,以致於手邊真的很困窘。每個月連吃好一點都沒辦法了,若還要買個超過千元的書籍,當然他們更是唉聲不斷。


不過,我一直覺得這狀況其實有點不太對勁。我總覺得,大家花錢的方式應該反過來。像我自己,寧願平常吃好一點,寧願平常手上資金保持寬裕,需要買書時我會毫不眨眼的大買下手,但不會把錢花在iPhone、或是包包這些東西上面。我的概念是這樣:書本這東西,其實是別人把知識幫我們有系統整理好的結果。以台灣的書籍而言,一本平均250元,不過等於一餐調理包簡餐的錢。貴一點的書往往也不過千元出頭,但你買下的可能是可以用一輩子,甚至能幫你賺一輩子的能力。這種投資,真的是太划算,也太便宜了。


也因此,我自己的習慣是,當我想學什麼新東西,我先問問大家這領域哪些書最好。如果身邊沒人能問,那我就上書店把評價不錯的相關書籍「一次找來」,五本也好、十本也罷就一次打包買回去。買回來後,則盡快把這些不同專家的觀點都看過一遍。如此,我就能迅速學會這些知識,還可以吸收到不同專家的觀點。這才花多少錢? 往往不會花超過兩千元。看完覺得好的,就留下來,差一些的就捐出去或是直接廢紙回收。若從長期成長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一點都不貴」。


吃東西也是一樣。很多人省錢買手機,然後身上沒錢只好餐餐吃泡麵、或只吃很便宜的便當、喝很便宜很大杯的手搖茶。但老實說,我覺得這實在不太對。怎麼會是犧牲身體健康,而把錢省下來買奢侈品呢?食物很明確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雖然貴的未必真好,但便宜的幾乎不會是好的。


當然,有人會覺得,買隻最流行的手機,能讓同學朋友羨慕自己、又可以透過手機維持友誼、還可以透過手機上網看新聞、更可以裝些App自我學習。而且一隻手機好好用也可以用個三年啊~可以炫耀、又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自我學習,這不也是是很棒的長遠投資嗎?


但我得說,手機這種東西,越是潮的、越是一開始會缺貨難買的,其實退流行的越快。今天用iPhone6+還很酷,但明年大概就算落伍了。如果你不介意別人覺得你落伍,只要它不壞當然可以一直用下去。但大部分會追求最新規格的人,就是會介意別人眼光的那群人。所以自以為能用三年,但一年其實就又有新款。換言之,這類追逐,可永遠沒有盡頭。


但若你只花個一萬元買隻平價點的手機,把兩萬元省下來,平常讓自己吃好一些,讓自己每個月能多讀兩本書。同樣三年過去,你絕對會比別人成長的更多。 若越早能體會這概念,持續每過月都投資兩本書,你的成長會比周圍人來的多好多倍。假以時日,這類成長會反應在收入上,屆時你會有能力買更多的物質,而且能維持同樣的成長動能。但若你每年都把錢浪費在你無力負擔物質炫耀上,你每年都吃得不好、你也總是沒錢自我成長。時間越久,你能負擔的物質炫耀品將越差。此消彼長,人生將會越來越不如意的啊!


PS:那能不能追這類3C的流行品?當然也行。如果你已經在工作,收入不錯,行有餘力「有些閒錢」,想玩手機、想玩平版、想買包包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注意:有閒錢是一切的關鍵)。但千萬不要因為買這些東西,把自己搞窮,把自己的生活預算壓縮到、把自己學習新知的預算壓縮到、把能讓家人快樂的資源擠壓到,只為了買些吸引別人目光的東西,那真的就太不聰明了!


-本文獲「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授權轉載


轉貼~商業週刊

標籤:
瀏覽次數:62    人氣指數:26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錢花在哪,決定你的深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職場是殘酷的...給20歲的你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