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98643
 ㄚ桂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請記住這三道題的答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幸福的密碼~網資分享
作者: ㄚ桂 日期: 2013.06.19  天氣:  心情:
【幸福的密碼】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
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

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
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
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

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5200多張有效問卷,
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
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

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
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裡的小職員,流浪漢
,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透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
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
******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
******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

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
******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
******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

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透過修煉內心、減少欲望來獲得幸福。
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透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

他的導師看了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
畢業後,愛德華‧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

如今,愛德華‧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

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
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

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
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回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

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
(他們有的已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
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

******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

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
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他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周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
論文結尾,他總結:

******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

******只有心靈淡定寧靜所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無數讀者讀了這篇論文之後,紛紛驚呼:「霍華德‧金森破譯了幸福的密碼!」

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華盛頓郵報》一天之內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華德‧金森一臉愧疚地說:
「20多年前,我太過年輕,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
而且,我還把這種不正確的幸福觀傳達給了我的許多學生,
在此,我真誠地向我的這些學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標籤:
瀏覽次數:123    人氣指數:3523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請記住這三道題的答案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6-22 07:50
他, 58歲,嘉義縣,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6-20 20:38
他, 65歲,高雄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