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愛的有效期限,視默契而定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物件/瓦歷斯‧諾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家,就在眼前/曾湘綾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8.19  天氣:  心情:

  只要走進這裡,彷彿,時光靜止了。
  任教台大的父親會選擇此地,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居所,正是眷念長興街,脫俗的風景...



文/曾湘綾



>>魅影幢幢


爸,這是什麼地方啊,怎麼兩旁都是荷花池和楊柳?
那年十歲,我牽著母親的手,跟著父親,在冬雨綿綿的午後,頭一回走進長興街。
面對淒風苦雨又荒涼至極的偏僻巷弄,除了內心的驚恐外,並無任何遷居的喜悅。
我甚至懷疑父親是不是因為付不起房租,以致害得我們被房東驅趕,不得不舉家搬到墳墓山的對面。
否則我的小腦袋,真想不出這條鬼祟的街道,究竟有何魅力,可以讓父親如此眷戀。

長興街非常短,當年是條冷清的街道,從舟山路算起,跨過基隆路到方蘭路,才三百公尺,
在我童稚的心底,根本是不起眼的狹小巷弄。後來我才知道,長興街的迷人,源自幽暗的歷史。
母親說,幾回深夜走在街上,總能聽到聲音,藏在飄拂的柳樹,感覺有什麼影子,倒映在荷花池塘,隱隱啜泣。
該不會是幽魂?那時瘦小的我,總是藏在父親的懷裡,怯懦地問,聽父親嘲弄母親多心,笑稱那不過是荒野的聲息。
可一到午夜,望向長興街,黑壓壓的一片,聊齋的妖怪,隨即浮現眼前。

因為這樣,當時的我,每每聽到鄰里交頭接耳,總會處心積慮窺探長興街的祕辛。
據聞,日治時代這裡被劃分為帝國大學校地,等到國府時代之後,帝大就變成如今的台大,
一開始校地跟民地交錯,靠近舟山路到長興街一帶,還有公車站牌、憲兵哨所、民宅和美軍營區、攤販小吃,
幾經變更,才成為台大學人宿舍。但,由於長興街正對蟾蜍山的墳地,陰氣太重,建築師王大閎在規畫興建宿舍時,
特別請命理師看風水,將大樓屋頂,刻意擺成八卦陣避邪,預防鬼魅精靈鬧事,讓大家得以在妖怪的巢穴,有恃無恐的安居樂業。
甚至,擁有神明保佑。

靜靜坐落於長興街口的聖媽祠,聽說便是台大進行實驗工程時,挖到的一座無主孤墳。
居民發現墳內骨頭,骨架很小,推測是年輕的原住民女性,於是將墳墓遷走,並為她建一座小廟安身,也就是今日的聖媽祠。
作為無依少女亡魂的棲身之處。日後,儘管聖媽祠沒有神蹟出現,但,鄰里並不以為意,依舊代代相傳,
像守護著一位孤苦的少女,盡心維繫這座小廟的香火,一如聖媽祠冥冥之中,為了回報鄰里的善心,
日夜保佑著長興街,所有居民的安危。

那,即便長興街,一眼望去,環山盡是墓園石碑,不遠處,還有陰森森的殯儀館,仍無損其生活的恬適美好,
只要走進這裡,彷彿,時光靜止了。任教台大的父親會選擇此地,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居所,正是眷念長興街,脫俗的風景。
試問,在繁華喧囂的台北,還有何處能像長興街,擁有唐宋垂柳,荷香映照的詩情。

兒時的長興街,縱然魅影幢幢,卻讓我擁抱鄉野的逸趣,花香鳥語,蟬鳴蝶舞,時時繚繞耳際。
我整個童年,恍若置身在奇幻的國度,從白日到暗夜,信手拈來都是神祕的傳說。
似乎只要開窗,就會有什麼驚異發生。我想,我會開始喜歡獵取文字精靈,絕對與長興街脫離不了關係。


>>消失的魔法


可長興街的詩意盎然,隨著歲月的流轉,現代文明的入侵,逐漸失去最初的神祕。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當我踏出家門,目睹荷花池畔,街道兩旁迎風舒展的楊柳,讓一輛輛闖進長興街的怪手,挖空填平,
親眼看著一朵又一株粉色潔白的荷花,翠綠多姿的楊柳,無聲地消失在泥濘裡,猶似即將溺斃的人等待救援,
而我卻無力為它挽回什麼。所能做的,僅僅是,低聲的啜泣。眼睜睜的看著,美好的童年,原鄉的記憶,硬生生的被連根拔起。
我頭一回,痛恨自己的怯懦。

很快地,失去往昔的長興街,在怪獸機器的操弄下,成了一棟棟台大學生宿舍。過去的詩意傳奇,被青春笑語取代。
連在街口的聖媽祠,社區居民的信仰依歸,也淹沒在各式攤販的叫賣中。以往每到黃昏,可以閒適散步的街道,
逐漸成了腳踏車炫技的場域,甚至是砂石車比快的幽徑。再也沒有人敢在長興街,捕捉沿途的風華。
憂心一時的貪戀美景,竟要無故命喪九泉。

那年我剛到雜誌社工作,鎮日奔忙採訪撰稿,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騎車,穿梭在長興街,享受迎風的快感。
好像透過那樣的馳騁,我可以穿越時空,找回逝去的詩情畫意。一下子,我又可以聞到花草的清香,
躺在童年的長興街,漫天的星空下,等著精靈上身。偶爾,與台大男生宿舍,成群結社的學子,擦肩而過。
想著要是他們憑空消失了,此刻喧鬧的車聲人潮,自然跟著煙消雲散,屆時長興街又能恢復往日的寧靜。
掩藏在歲月夾縫的妖精,又能從書冊溜出來,與我對月高歌。

可惜我終究沒有魔法,喚回消失的記憶,長興街依然故我的展現,後現代的風情,
拼貼的藝術場景,經由台大學子的設置,展演它變形的過程。彷彿睡夢醒來,觸目驚心的,
發現我朝思暮想的長興街,竟成了卡夫卡筆下的一條蟲。所幸,宿舍院落裡,高大的榕樹、樟木、扁柏,仍有松鼠雀躍的足跡,
街道沿途新種的樹叢,嫩綠的葉片,還有陽光穿透的身影,新鋪設的紅磚道上,傍晚時分更能聽到孩童嬉戲的聲音。

於是,當我藏在書房寫稿,一開窗,對著蟾蜍山,望向那一片青塚,秋日山坡上,金黃色的麥浪,如浪湧入的芒草,
以及錯落分布的矮房和墓地。我感覺自己,站在陰陽交界。源源不絕的靈思,恍若光,時而從幽暗的、閃耀的長興街,向我撲來。
筆下的風土人物,瞬間,渾然天成。幾度我懷疑,那該不會是童年記憶裡的鬼魅,為我施的魔法,
讓我在訴說故事的同時,藉屍還魂,讓他們變成我,繼續留在心愛的故土。

十幾年過去,長興街唯一不變的,是街道旁的阿勃勒樹,越來越高越茂密。
成串的風鈴花,盛夏的風,一吹過,花瓣便要落入掌間,襲入心房。彷彿提醒我,這兒的夜最美,
特別是有雨的日子,空氣中浮漾的香氣,讓我即便身處墳地,陰間的樂園,依然能擁有如詩的情懷。

那年,雜誌社同事,為了一睹長興街,傳聞裡的景致,爭相跑來我家借宿。期間還發生靈異事件。
據聞在長興街,午夜探險時,遇到無顏女鬼,大家言之鑿鑿,這鬼魅穿梭在街道,突地轉身,露出慘白的臉孔,嚇得生人迴避。
後來才知道,是台大學生開萬聖節派對,裝神弄鬼,純粹虛驚一場。不過,有人說,那晚參加派對的學生,根本沒到長興街。
奇異的是,午夜到長興街兜售燒肉粽、烤地瓜、玉米的小販,和街道旁營業的豆漿燒餅店,全然沒有撞鬼。
日後,又因附近大樓越蓋越多,陽氣越來越盛。別說是鬼,連影子,都沒人見過。


>>歸鄉之途


長興街過往的荒涼,早已成了今朝的繁華。街道左右,先是有了宿舍、研究所的設置,後來,連涼亭、散步道、腳踏車停靠站都有了。
除外,為了住居此地的台大人方便,在街道十字路口,更出現便利商店,供學生居民購物。

這些年,拜台大規畫之賜,從舟山路到長興街,已成為一條沒有車子,有機呼吸的生活大街,
路上隨處可遇書店街、露天咖啡座以及展演廣場。遠嫁異地以後,幾度返鄉探親,察覺長興街細微的變化,仍不勝唏噓。
我幾乎要忘卻長興街以往的樣貌,任自己的腳步,迷失在熟悉的巷弄。往昔,那些荒煙蔓草,那些飄蕩在耳語中的鬼神,
那些市聲鼎沸,全都遺失在記憶裡。

我還記得,陪先生返鄉領獎那日,父親頭一回要我們陪他散步返家。自從母親過世後,我再也沒有穿過台大校園,
沿著椰林大道,嫣紅的杜鵑小徑,一路蜿蜒,經過清風拂面的醉月湖,榕樹林立的舟山路,走進我的長興街。
懷抱著坎坷不安,驚覺台大所有的圍牆,全數在歲月中崩塌。連以往在長興街,沿途祕密留下的暗號,也不知被誰給惡意拆解。

那天,我們緊緊跟著父親,深怕不留神,就要在偌大的校園中迷途,再也走不回記憶裡的長興街。
這會兒,如果母親還在,必然會再次牽著我的手,溫柔地撫慰,啊,孩子不要怕,家,就在眼前了。
我看著隨風舞動的杜鵑,想起母親當年是如何懷抱著我,走過長興街泥濘的道路,為我和父親添衣撐傘,抵擋漸次加大的風雨。
我望著母親美麗的臉龐,感覺寒冷的街道,剎時,變得溫暖無比。

以往母親同我一樣,對於長興街的過度荒蕪,總是充滿驚悸。常常被父親取笑,疑心生暗鬼。
可一旦愛上長興街,母親又比我們任何人,都要投入用心。過去,我常看著母親到宿舍院落,街道旁邊,
拿著小小的鏟子,屈身種花植草,想盡辦法要讓長興街,變得花團錦簇。母親說,有了花草綠樹的洗禮,
連街上陰森的楊柳,都能詩意萬分。後山遍野的墳墓,沾染了長興街,迎風傳送的香氣,面目也不再可憎。

那年,可能是母親的心意,影響了周遭的鄰里,大家紛紛響應起她美化環境的行動。
以致,當時長興街綠化的程度,無疑是台北街道中罕見的,鄰里為了領取政府徵收土地的樹苗,幾乎每家都種樹。
不到半年,荒涼的長興街,就在居民的努力下,成了一條花氣襲人、樹影婆娑的街道。
好一陣子,還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前來拍照取景。當時,父親最愛騎著腳踏車,趁著日落時分,載著我和母親,
沿著長興街,欣賞霞光山色、綠蔭參天的美景,直說能住在長興街,當真畢生的福氣。

倘若我沒記錯,當時台灣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極少,但長興街上,幾乎每家都有博士碩士,堪稱是那年博士密度最高的街,
位於長興街的台大宿舍,更有「博士村」的美譽。直到今夕,幾十年過去,父親騎著腳踏車,沿台大校園一路騎到長興街的習慣,
依舊未改。彷彿,長興街在他的馳騁裡,成了永恆的歸鄉之途。前年,父親曾有機會到中研院任職,
也因為捨不得長興街,捨不得這觀看了他黃金歲月的風景,決定放棄,依然選擇與它長相廝守。

那天我看著父親的背影,望著滿臉風霜的父親,笑著沿途為我們引路,訴說長興街這些年的流變,
慶幸宿舍街的樹木花草,沒有讓四處林立的大樓掩蓋。街上過去兩旁的攤販,在台大的規畫下,蕩然無存,
成了今日清爽的便利商店、書店街。整條長興街雖無法回復舊時荷香四溢,垂柳映月的風華。
可,在這喧囂嘈雜的台北,絕對稱得上是一塊難得的人間淨土。



●2013/08/19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892    人氣指數:4892    累積鼓勵:2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愛的有效期限,視默契而定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物件/瓦歷斯‧諾幹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8-22 18:12
他, 32歲,屏東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8-19 21:20
他, 32歲,屏東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8-19 17:16
他, 38歲,高雄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