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41957
 ☆傻氣喵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心安理得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煩惱都是由心生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四念處》普獻法師開示
作者: ☆傻氣喵喵☆ 日期: 2013.10.05  天氣:  心情:


有福報的人,到什麼地方做什麼事,都是平安順利,沒有福報的人,在台灣也好、到美國也好,都要受苦難,若你所造作的善念、善心不夠,還有前世的福德不夠,這生中的婚姻、事業種種都不如意。


但我們學佛的人,不追憶過去、也不憧憬未來,過去已過去了,最重要的是把握現在,此時此刻、今天當下,從現在開始見到人就生歡喜心,從現在開始,見到事情來了也生歡喜心,拿起書本也生歡喜心,這盤菜煮得太鹹了或沒味道,也要生歡喜心,不論任何人事物都要歡喜心面對,那你的命運、你的身體,都會慢慢改善,你不要說:啊!我一天到晚拜佛,一天到晚誦經誦多少咒、念多少佛,身體還是生病,事業還是不如意,佛菩薩沒有保護我,其實你為什麼不檢討你自己?


你一天到晚埋怨東怨西的、怨天尤人,不知感恩圖報,只會埋怨人家,只會想別人的壞處,當然你的運氣就不好,什麼事都不順利。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千萬不要一直埋怨這肉身是臭皮囊,厭惡自己,討厭別人,這人我看不順眼,巴不得他(發生不好的事情),有這種心念是很糟糕的,如果你經常發善念,你的運氣就會慢慢好轉,你的事業也慢慢就會好轉,你身體健康也慢慢會改善。


正念有四個層次:


第一是身念處:
隨時去覺察自己生理狀態,對於身體的痠麻痛癢、繃緊、鬆弛等,要隨時去覺察他,但是必須學會作觀眾而不當演員,千萬不要說:「啊!這裡痠那裡麻,會不會是癌症?怎麼辦?這樣就越想越緊張,你要靜坐下來,喔!原來是你在痠!你在麻、你在痛,你在癢。我知道你痠、你痛、你麻、你癢、你不舒服,好,我只是當觀眾,我只是察覺你。


記住;相應而不理。現在摸摸你的肩膀,有沒有覺得很硬?繃緊的?這就表示你常常都繃緊了生理,心理緊張,頸部肌肉就拉緊,肩膀也僵硬疼痛;你現在就可以敲一敲脖子和肩膀,不然你會打瞌睡,敲一敲它舒服起來,就精神抖擻了,學會放鬆你的生理,整個身體會隨著放鬆。


第二是受念處;


調整你的情緒,察覺你想發脾氣,你覺得很不舒服,你覺得很冷、很熱,請問各位,情緒是否無緣無故冒出來的?不是!氣溫高、濕度大,才會讓你感覺悶熱;刮起西北風才使你覺得很冷而發抖;這人罵你,所以你不高興,可見情緒從無到有,你會不會整天發脾氣?有沒有人整天咬牙齒,氣到生病或死掉的?有啊!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就死了。


你要學會了解自己情緒不對了,要發脾氣了,你就看著它;喔!你發脾氣了,靜靜的注意它,它又變化了,一下情緒又穩定了。


第三是心念處:

去觀察自己的心,是貪心?愛心?慈悲心?娭妒心?瞋恨心?昏沉?散亂?你都要察覺得一清二楚。對自己的心靈狀態,隨時要了解清楚。


第四是法念處:

法念處是比較微細的,是我們內心裡面整持的一套原則、一個系統、一個理論、一個架構,就叫法念處。


念佛的人臨終時,佛會接引往生西方,這種佛接引我往生西方的思想,也是法念處。


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很簡單;察覺自己的生理、自己的情緒感覺,但是我們的身心是分裂的,比如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一面吃飯一面想明天要做什麼,根本沒在吃飯,有一次聖嚴法師請我吃飯,我看老和尚真的在吃飯,吃得很起勁,有個信徒坐在旁邊,奇怪這位師父怎麼不講話,冷漠無情,好像怪怪的,我說他真正在吃飯,因為老和尚把四念處用上了,吃飯就認真不講話。


釋迦牟尼佛知道眾生有身心分裂症,吃不像吃,睡不像睡,工作不像工作,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躺在床上還拼命想明天要做什麼,所以用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訓練我們;吃就専心的吃,做事就専心的做事,行住坐臥中,隨時隨地都用全生命去擁抱它,在同一時刻中,百分之百的身心投入,這是很輕鬆而且最省力的生活方式。


看到別人身相莊嚴、福報具足、有智慧、家庭圓滿、事業順利,要生起好像我得到、就像我自己擁有這麼好的東西一樣的歡喜心,現代人很傻,看不得別人好,討厭別人的美好,難過別人的美好,甚至打擊他的美好,這是不正常的心態。


佛菩薩要我們修行隨喜功德,對於我們自己沒辦法做的事,例如別人拿多少錢作財布施,或去當義工,我們要歡喜讚歎,「喔!他的福報會愈來愈大,他已經有這麼大的福報,還繼續在修福報。」喔!他真的難得,自己生活這麼儉樸,欲不吝於布施,還能去做義工。」「喔!他這忙還抽空來服務大眾,真值得我們學習。」


如此作隨喜功德,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方法,雖然事情不是你做的,雖然成功不是你自己的,但是你要認同這種功德,為他的成就歡喜,並且願意如此學習,這樣你的福報就會慢慢增長。


如果看到別人種種好,就生一個嫉妒心,巴不得他失敗,希望他出糗或怎麼樣子,動了這個惡念,你的福報會折損,而且有一天你自己也會遭受這種果報。因為你動了這個惡念,種下了這個苦因,這是很可怕的,苦因招怠苦果嘛!


真正講起來,世間實在很悲慘,每一個人到最後鐵定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我講的是很不客氣,很實在的話,任何人都可以鐵口直斷的,這是眾生的宿命,我們每一個人的八字都是這樣批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皇帝也好,富貴也好,風光的日子畢竟不長,無常一到,難免家破人亡,妻離尔散,任由你再捨不得,還是要說再見。


這樣講起來,佛教豈不是很無情無義?其實正因為人生無常,所以你我就必須好好的相聚、好好的相對待、好好珍惜這段緣份。


短則二、三十年,長得七、八十年相聚在一起,好好的相聚,每見面一天就少了一天,每過一天就少了一天,一切都是那麼短暫、迅速的在變化之中,轉眼就又老態龍鍾了,雞皮鸜髮了,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相聚,不要吵吵閙閙的,仔細一想,世界上五十六億的人口中,他選中你,你選中他,這不是非常深的因緣嗎?

這一生不過幾十年,何不好好的相聚,好聚好散,不要等到分別的時候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不知如何懺悔,不論怎樣補救,都已經沒有用了,用豬頭去拜,用山珍海味去祭祀,也沒有用,倒不如在生前,以好言好語相交談,以耐心互相關懷。


正志(崇高的生命理想),也就是我們的道業,我們要以世間的事業更圓融,把事業跟道業結合在一起,你的生命一定會更加光彩,否則當你的身體、家庭、事業遇到不幸的時候,尤其是子女讓你頭痛的時候,你會想不開,所以出家人也好,信佛的在家人也好,當他內心深處相信「念阿彌陀佛聖號,臨終時必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單單持著這個理念,這生當中吃任何的苦都可以忍受,當你有正見、正思惟以後,就會謹言慎行;你不會隨便講話去傷害人家,也不會隨便開玩笑讓人家痛苦難過,更不會隨便用某動作去傷害別人、干擾別人。


佛菩薩有神通,順手抓一把泥土就可以變黃金,當年有人問佛:「為什麼不運用神通把泥土變黃金來救濟貧困眾生,這些眾生就整天坐在那裡等待佛給他黃金,他們看到你點石成金,就會偷懶,不必努力就有黃金可以用來吃喝嫖賭,反而害了他,所以除了物質救濟以外,最重要的是;從思想、內心提昇他,那才是最根的救濟。


當我們呼吸時,横隔膜會一上一下運動,連帶的也會自動按摩你的內臟,對五臟六腑健康非常有幫助,所以你要注意呼氣甚於吸氣;但是並不是像氣功所說的要吸很多,憋在某處越久越好,你有沒有把廢氣吐乾淨,就像這杯茶有沒有喝完,當你喝完它,才能再倒一杯新的給你,你喝一口,我只能倒一口給你,你可以練習呼吸,自然吸氣,不要故意吸很多,自然吸就好,再吐氣、吐氣、吐氣,吐完了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你不必念得很快。(也可以吸氣時默念一聲阿彌陀佛,吐氣時默念一聲阿彌陀佛,慢慢的,配合呼吸而念。)


要時時注意你的吐氣有沒有吐得乾淨,你能吐多少,就表示你能吸入多少,假如你每天都保留許多廢氣在呼吸器官中,就會老是覺得頭昏昏,腦鈍鈍的,疲倦啦!思慮不能集中,種種毛病都來了,這就是表示你不懂正確的呼吸方法,你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很容易讓你身心靜下來。


你隨時可以練這功夫,這功夫也可以幫助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當煩惱現前時,馬上警覺到問題,或者你的頭頂上司囉哩巴嗦的時候,你就眼看著他,心念阿彌陀佛,他以為你很認真聽他講,可是你卻在調整呼吸,在修行,這樣你既然不浪費時間,也得到許多好處,你也得到受用,為什麼?他只是發洩而已,他把一句話重覆十遍、二十遍,你會覺得他那些是沒有營養的話,你越聽越煩,會產生衝突,你要立即調息,趕緊在心裡念阿彌陀佛,這樣他會認為你是好部下,很認真聽他的話,這功夫要學起來。


我們都是三界的流浪漢,但是我們很幸福的接觸到佛法,有機會透過拜佛、念佛、誦經、持咒等種種的修持方法,讓我們在法喜之中,捨去一切執著、煩惱,達到佛經所說解脫的境界,嚴格說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很孤獨的,都是孤單的,大限來時,害怕得連看一眼都不肯,看到大小便失禁就噁心,看到屍體更嚇得渾身發抖,難怪古人有一首詩「黃河骷髏骨,原來是美人面,今曰不忍覩,當年恨不見。」


學佛的人,要建立面對人生、面對家庭、面對社會的勇氣與歡喜心,不要逃避,尤其是在家信徒,不少人面對責任與義務時,事業不作了,先生妻子兒女不要了,心想跑去出家算了,佛經並沒這麼教你啊!


佛經是教你,學佛以後應當好好做事業、對父母孝順一點、對夫妻、子女、兄弟姊妹盡力幫助,讓他們受好的教育,好好做人,讓旁人看了,起一念欽佩心,進而讓他們也來學佛,這樣才對。


世間的財,除了靠知識、能力、努力以求取外,福德也很重要,如果福德不夠,有些東西明明可以得到的,卻總是得不到,別人為什麼會做官?為什麼做任何事都賺錢?為什麼千算萬算,這筆錢就是賺不到,因為你的福報不夠啊!要是前生曾修善積福,今世就不會落空了。




標籤:
瀏覽次數:251    人氣指數:1851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心安理得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煩惱都是由心生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