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716025
 kanghav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Ghosting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再說唐僧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馬世俊八股文
作者: kanghave 日期: 2015.08.02  天氣:  心情:
  論禪讓與世襲,很強。

  馬世俊(1609年-1666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題目:《孟子》5A:6)
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

(破題)
禪繼皆原於天,可援聖言以斷焉。

(承題)
夫禪與繼殊,斷之以天,而無不一也。有孔子之言,而此義固較然矣。

(起講)
嘗謂「仲尼不有天下」(註1),而天下之氣運,皆自仲尼而論定之。春秋之際,盛衰之故紛如,孔子為之黜功以伸德,抑人以尊天,而獨申大義於天下曰:唐虞尚矣,自此而後,夏后殷周,大統三建,其為禪為繼,豈非天哉。

註1:入聖人口氣。

(第一比)
中古無為,其任天下也易,其讓天下也亦易。乃弼服建師(註1),至夏后而法始備(註2)。則以夏后之法為法者,知天物不可以屢更。
二帝揖遜,無留天下之迹,亦無去天下之迹。乃創淫懲傲(註3),至夏后而心愈危(註4)。則以夏后之心為心者,知神器不容以輕授。

註1:這是禹的話。《尚書‧益稷》:禹曰:「……無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額額;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創若時,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功。帝其念哉。」
註2:本小段起於「無為」,至此句變為「有為」。
註3:淫、傲二字,亦見於註1之文。
註4:本小段起於「心之善」,至此句變為「心之危」。

(出題)
則禪與繼之必不能同者,皆有義行其間矣。

(第二比)
如別其義而言之,不獨禪與繼異,即禪與禪亦異,何也?師錫創聞於側陋(註1),奮庸考績於司空(註2),不一也。
如別其義而言之,不獨繼與禪異,即繼與繼亦異,何也?孝孫復辟於徂桐(註3),沖人委裘於負扆(註4),不一也。

註1:《尚書‧堯典》:曰:「明(顯揚)明(明哲之人)揚(舉)側陋(微賤之人)。」師(眾)錫(獻)帝曰:「有鰥(無妻)在下,曰虞舜。」
語譯:堯帝說:「可以明察貴戚,也可以推舉地位低微的人。」眾人提議說:「在下面有一個窮困的人,名叫虞舜。」
創聞:「漢典」解釋為「罕聞,罕見」,用於此處不合。
註2:舜任禹為司空。
註3:太甲。《尚書‧太甲上》: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此處「徂桐」不合於文法,但八股文於此很寬。
註4:周成王。

(入題)
自我(註1)而論則不然:

註1:我:孟子。八股文是代聖人立言。

(第三比)
歷數在側陋(註1),而羣聖相揖於同時(註2),若既以一朝而兼帝王之運,則鼎社之建,雖繼之數百祀,而不復疑其私擁也。唐虞無私之意,夏后殷周之祖皆親見之。雖謂禹以禪湯,湯以禪武也,將無同。
胤子非嚚訟(註3),則嗣統寧異於敬承(註4),乃復歷二代而分官家之局(註5),則本支之寄,雖繼之億萬世,而不復憂其可變也。唐虞不變之道,夏后殷周之世皆遞承之。雖謂湯以禪甲(註6),武以禪誦(註7)也,將無同。

註1:這是說舜。
註2:羣聖,指堯舜宮廷的其他大臣。後文「夏后、殷周之祖」,即在其中。
註3:此句是說禹之子啟不像堯之子丹朱那樣差勁。《尚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吁!嚚訟可乎?」
語譯:堯帝說:「善治四時之職的是誰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齊說:「您的兒子丹朱很開明。」堯帝說:「唉!他說話虛妄,又好爭辯,可以嗎?」
註4:敬承:指禹和其子啟。《孟子》5A:6: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
註5:二代,是以禹子啟為一代,啟子太康為第二代。太康被羿所推翻,後來太康弟相之子少康中興夏朝。
註6:太甲,商湯之孫。
註7:周成王名誦,武王之子。

(第四比)
然則唐虞以先,無繼乎?曰:有之。五德遞勝,何莫非神明之冑?乃當其賢,則顓頊可嗣軒轅之統。當其不賢,則帝贄不可續高辛之祀。唐虞擇人而畀,亦猶行古之道耳,豈夏后而獨有道更世改之嫌?
然則殷周以後,無禪乎?曰:有之。百世難之,或更有非常之舉。乃繼非其人,則天命未改,猶有守府(註1)之思。禪非其人,則物望所憑,遂有篡竊之事。唐虞疇咨而命(註2),早以立後之防矣,豈夏后而獨無亂紀墮宗之懼?

註1:守府:保守先王的府藏。引申為保持前代的成法。《國語•周語中》:「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韋昭注:「府,先王之府藏。」
註2:「疇咨」見於《尚書‧堯典》堯之語。

(第五比,收結)
鳴呼!
舜禹何必不固辭,朱均(註1)何獨無德讓,而禪者終禪矣。
阿衡、叔父(註2)何必不久於七年,徂宅貽詩何必發祥於四日(註3),而繼者終繼矣。
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註1:堯子丹朱,舜子商均。
註2:阿衡是伊尹,廢太甲而執政三年。叔父是周公,代侄子執政七年。
註3:待解。

(方苞評)
夏殷周同於唐虞之禪,孔子泛論之詞也。孟子引之,則側重夏之繼與唐虞之禪等耳。文步步顧定,章脈妙義,環生運用,皆極飛騰之勢。

方苞《欽定本朝四書文》卷十二。
標籤:
瀏覽次數:70    人氣指數:670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Ghosting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再說唐僧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