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0648
 吾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熟女吸引男人的秘密招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練習照顧自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靠北」之後 藏在鍵盤的惡魔
作者: 吾意 日期: 2015.06.16  天氣:  心情:



公開羞辱,成為一項商品;恥辱,變成一門產業。

 當「網路霸凌」變成一種商機,身為閱聽者的我們,也有責任拒絕「點擊」。 

一位年輕女子的早逝,再度讓人看見張牙舞爪的「網路霸凌」。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美國近來兩起名人的故事,或許,最能見證魔鬼的身影。

第一個故事,關於羞辱與悔恨。柯林頓緋聞案女主角陸文斯基,上個月在 TED Talk 分享她十幾年來的心境,

包括公眾霸凌最嚴重之際,父母不讓她洗澡時鎖門,唯恐她在浴室輕生。

她的自述非常動人,對於網路霸凌現象,也有精準描述:人們對我個人的關注及道德審判,也是前所未見的,

我被貼上各種標籤。很多人看見我,但很少人了解我。十七年前,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還沒有專有名詞;現在,我們稱為「網路霸凌」或「線上騷擾」。近二十年來,我們逐漸在文化的土壤中,

撒下羞辱的種子。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八卦網站、狗仔隊、實境秀、新聞報導、政治甚至駭客,都成為羞辱的交易管道。

它導致了冷酷無情、無所遁逃的網路情境,它讓挑撥攻訐、侵犯隱私、網路霸凌日益猖獗。

公開羞辱,成為一種商品;恥辱,則變成了一種產業。這產業如何獲利?點擊。

羞辱愈多,點擊就愈多,點擊愈多,廣告收入也愈多。這是一個危險的循環,我們對這些八卦,點擊得愈多,

我們對故事背後的人愈麻木;我們愈麻木,就愈會去點擊。

自始至終,都有人利用他人的痛苦進行牟利,每一次點擊,我們都在做出選擇。 

十七年前的那段緋聞,幾乎不曾重創柯林頓,他照樣風光連任,成為近年聲望最高的美國總統之一;

反觀陸文斯基,在刺蝟般的千夫所指之下,她沈默了十七年,直到現在,才公開批判並抵抗「霸凌文化」。


第二個故事,關於愚昧與代價。故事發生在一對父女身上,美國職棒退休名投席林(Curt Schilling),

不但擁有三只世界大賽冠軍戒指,更有一個掌上明珠蓋比。

今年二月,十七歲的蓋比接獲入學許可,即將進大學就讀,而且將成為女壘校隊的一員。

匿名的刀刃最銳利爸爸席林在他的推特寫下:「恭喜蓋比,明年將為瑞金納大學投球!」

沒想到,一名父親的驕傲,引來部份網友的輕佻回應,包括針對蓋比性騷擾或性暴力的推文,

這些網路言語讓蓋比情緒崩潰,甚至懷疑自己必須放棄入學,也讓席林決心反擊。

席林鎖定一些最糟糕的推文,透過那些網友的臉書、Instagram等社交工具交叉比對後,

一個半小時就找出九個人的身分。

席林要求他們道歉,有些網友低頭認錯,有些繼續嘲笑席林;他因而公布了兩名最惡劣網友的真實姓名,

不久後,其中一個失去在洋基球場的打工機會,另一個從學校休學,而且,他們都關閉了推特帳號。

席林在部落格寫道,「這年代的孩子,都在螢幕及鍵盤後頭長大」;

「我只是試著告訴人們,推特就是現實世界。」

回頭對照此刻的台灣,新聞留言區、BBS、臉書到處充斥所謂酸文、恨文、靠北社團,

我們說著線下世界不輕易出口的話,以為恨意與謠言是虛擬的,

殊不知它具備利刃般的傷人力量;我們以為「匿名」是安全的,因此忽視了言語的道德責任,

忽視了凡事都有後果,而後果經常沉重,經常難以收回。網際網路發展至今,連結了許多原本孤立的個體、

壯大了許多原本弱勢的人群,但也助長兩種偏誤觀念:一是「有價值的內容都是免費的」,

二是「匿名言論不需負責」。

大約十年前,一位有智慧的友人提醒我,「人性本有善惡,網路只是放大、加速了人性的善,

同時放大、加速了人性的惡」。

我們以為「靠北」只是一種無害的發洩,實則無情消費他人的痛苦;而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煽動鼓譟,

讓「鄉民正義」與「鄉民暴力」的界線日益模糊。

或者,就像陸文斯基說的,「公開羞辱成為一種商品,恥辱變成了一種產業」。

直到有人失去生命,八卦媒體與靠北鄉民才低頭默哀一分鐘。一分鐘後,轉頭繼續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打敗鍵盤裡的魔鬼不,網路霸凌不會輕易離開,它像一頭頑強而飢餓的巨獸,隨時尋找犧牲者,

我們只能不斷互相提醒,一次又一次:

一、毀謗他人不是言論自由,必須負起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

二、公眾人物的隱私,只要無關公共利益、未侵害他人,媒體與個人都沒有置喙權利,更別提非公眾人物;

三、網路從來不虛擬,每個帳號、每個頭像背後,往往對應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具會痛苦、會受傷、

       會凋零的血肉之軀;

四、消費他人的痛苦不是正義,而是懦弱;躲在匿名面具之後,嚼舌、造謠、攻訐他人,是懦弱中的懦弱;

五、八卦媒體的主流商品是他人隱私,交易貨幣是點閱數、按讚數與廣告曝光量;

       事實證明,這種商業模式很邪惡,但很有效。你是否選擇加入此一交易市場,是個人自由,但請記得,

在某些媒體或網站眼中,你的眼球與滑鼠也是商品一部份,而你的交易所得只是窺私快感,

與傷害他人的欲望。再說一次,網路是中立的工具,能讓世界更美好,也能讓人性更醜惡。

眼前,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例子,但願靠北之後,我們汗涔涔地發現:「每個人的鍵盤裡,都住著一個魔鬼。」

作者:黃哲斌 2015-04-28 天下雜誌571期 

Sarah Brightman - Only An Ocean Away
標籤:
瀏覽次數:367    人氣指數:6147    累積鼓勵:28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熟女吸引男人的秘密招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練習照顧自己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6-18 10:46
他, 71歲,桃園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6-18 09:21
他, 77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5-06-18 09:30]:

你說得也沒錯, 凡事(批判對方)要適可而止,
只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是無法抹滅了,
隨時都可能被人重提往事, 當事人必須一輩子去承擔..
除了改過悔悟 還要學習接受所造成的結果 ..

 
時間:2015-06-17 23:55
他, 79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6-17 22:24
他, 9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5-06-17 22:26]:

李文斯基跟阿帕契女王確實是作錯才被撻伐

 
時間:2015-06-17 22:15
他, 9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6-17 22:04
他, 9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5-06-17 22:13]:

霸凌無所不在, 家庭.學校, 工作場所都有可能發生..
有些事件當然是有因有果, 但也有不好是他人故意毀謗.
會作這種事的人往往容不下比他強的人...嫉妒心作祟就會造謠破壞..

 
時間:2015-06-17 11:39
他, 68歲,新竹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6-17 09:03
他, 60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