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90049
 阿坤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轉貼]有80%正常人不知道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李技安抓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貼)地球上最冷的城市
作者: 阿坤 日期: 2009.01.09  天氣:  心情:
地球上最冷的城市:零下50攝氏度

冬天很冷嗎?那就去雅庫茨克試試吧。在這個位于俄國西伯利亞縱深處的城市,“有點冷”是指零下50C°,以最快的速度沖向街角的商店也會被凍傷。

按右鍵觀看原圖

按右鍵觀看原圖

按右鍵觀看原圖


大冷天的雅庫茨克市場
按右鍵觀看原圖


在戶外的婦女
按右鍵觀看原圖


在西伯利亞冬天的嚴寒中等公共汽車
按右鍵觀看原圖


雅庫茨克的房屋
按右鍵觀看原圖


旅客到達雅庫茨克機場
按右鍵觀看原圖


深度冷凍:雅庫茨克永久凍土研究所的地下實驗室
按右鍵觀看原圖


商店里出售的防凍皮靴
按右鍵觀看原圖



夜晚的街道
按右鍵觀看原圖


來自雅庫茨克的“2006俄羅斯小姐”季軍得主薩爾達阿娜·瑟羅米亞特尼科娃征服了頒獎節目主持人——俄羅斯著名的娛樂節目演員亞歷山大·采卡羅。
按右鍵觀看原圖


俄羅斯雅庫茨克:生活在零下50度

  “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們歐洲有些瘋子,說他們愛護動物,不會穿皮衣。他們應該來西伯利亞住上幾個月,然後再看看他們是否仍然為動物擔心。在這兒,你必須穿皮衣才能生存,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保暖。”


  雅庫茨克牢牢占據著地球上最冷城市的頭銜


  零下5℃時,會讓人覺得冷得神清氣爽,戴著小帽,圍條圍巾,就足以保暖;到了零下20℃,你會感覺鼻孔里的濕氣都要結冰了;到了零下35℃,裸露的皮膚會很快麻木,凍傷不足為奇;到了零下45℃,戴眼鏡也變成一件冒險的事:金屬框會粘到臉頰上,當取下眼鏡時,很可能會連帶撕下一塊肉。


  我知道這些,是因為我剛剛來到雅庫茨克——當地人會善意地提醒外來者:不要戴眼鏡出門。位于西伯利亞大陸腹地的雅庫茨克之所以聲名遠揚,是因為它牢牢占據了一個頭銜——地球上最冷的城市。在最嚴寒的1月,平均氣溫在零下40℃左右,整個城市都籠罩在厚重的凍霧中,能見度不到10米。穿著皮衣的當地居民急速穿過中央廣場,只有高高舉起一只手臂、指向前方的列甯雕像完全不懼嚴寒。


  幾個星期前,雅庫茨克登上新聞頭條,起因于它附近的兩個村子發生一系列管道爆裂事件,造成村民幾天里沒有暖氣供應。當時的氣溫已達零下50℃,電視台以“大冰凍”為題,向外界展示了這樣一個鏡頭:一組組村民裹著毯子擠成一堆,圍在用木頭生火的爐子前取暖。我決定親自到雅庫茨克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是如何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設法生存,過著日常生活的。


  很快,我發現,對當地人來說,零下40℃代表著“冷但不是非常冷”(我還被告知,去年11月雅庫茨克出現了“異常溫暖”現象,當時的氣溫竟然沒掉到舒適的零下25℃以下)。我曾在莫斯科待過4年,它只在2006年初有過一次零下30℃的氣溫,很少有穿著厚厚的冬衣都不能熬過的天氣。所以,在第一次冒險走上雅庫茨克街頭前,我決定先拿過衣箱,把自己武裝起來。


  先從腳開始:一雙棉襪,上面再套一雙發熱襪;一雙腳踝高的防水登山鞋;一件發熱汗衫;一件長袖T恤;一件緊身羊絨棉衣;一件羊毛大衣;一對羊毛薄手套(保證我拿掉外面一層手套後,拍照時不會把手裸露在外);一對保暖棉手套;一個羊毛圍巾以及一頂羊毛帽子。


  把自己打扮成一副米其林輪胎樣的男人後,旅館里的暖氣已經讓我有些出汗,我想,我已經做好一切措施,準備應對雅庫茨克的挑戰了。我大步走出旅館大門,還好,感覺不錯。我惟一直接露在外面的巴掌大的臉孔和大自然的冷空氣來了次親密接觸,基本上來說,挺舒適。我想,只要穿得合適,雅庫茨克也不可怕。


  然而,幾分鍾後,冰冷的天氣開始展示它的威力了。首當其沖的就是我的臉,它開始有刺痛感了,然後漸漸地麻木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意味著血液無法流動到臉部。寒冷接著刺穿我的雙層手套,十指快要變成冰棍了。


  羊毛帽子也無法抵擋零下43℃的寒冷,我的耳朵也開始有針紮的感覺。我的雙腿緊跟著屈服了。最後,我發現全身都痛得要命,不得不逃回旅館。我看了一眼手表,只在外頭堅持了13分鍾。


  在通往雅庫茨克的路上抛錨,往往意味著死亡


  俄羅斯地域遼闊,但只有雅庫茨克市獨享“冰城”的美譽。雅庫茨克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首府,地廣人稀。當地人自豪地聲稱,他們有足夠多的湖泊河流,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個;元素周期表中的每個元素都能在當地找到。根據當地的傳說,上帝當初飛往全世界,分發財富和自然資源,但當上帝來到雅庫特後,因為天氣如此之冷,致使手被凍麻,手里的東西全都掉了下來。


  雅庫茨克的遙遠也是出名的,它離莫斯科有6個時區。兩個世紀以前,從莫斯科到雅庫茨克要花費3個多月,今天,搭乘老式的圖波列夫飛機只需6個小時,但票價卻高達500英鎊,對一個平均月工資只有250英鎊的國家來說,顯得尤其昂貴。沒有通往雅庫茨克的鐵路,其他的選擇是,在勒拿河幾個月的解凍期里,乘船走1000英里的水路,或搭乘汽車走“屍骨之路”。


  “屍骨之路”是由古拉格集中營的犯人修建的,許多人死在工地。這條路只在冬天河流封凍時,才能全部通行。使用這條路的基本是運載物資到偏遠鄉村的貨車司機。在兩個多星期的駕駛期間,司機們從不關閉發動機,他們還常常結隊上路:如果在這條人迹稀少的路上抛錨,往往意味著死亡。沿著“屍骨之路”走幾百英里,就到了世界最冷的居民點奧伊米亞康鎮,極端最低氣溫是零下71.2℃,是地球上全年有人居住區的“冷極”。


  雅庫茨克街上跑著的車,大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它們比俄羅斯本國生産的拉達等車更適應寒冷。當地人下車辦事時,為保暖,防止突然發生故障,習慣讓發動機保持運轉,半個小時算短的,有的人會讓發動機轉一天。大量排出的廢氣融入到大霧中,窒息著整個城市。


  1632年,雅庫茨克在勒拿河右岸興建,成為一個小型的行政中心。土著雅庫特人從事馴鹿放牧,他們對俄羅斯人的統治沒有做出什麼反抗。直到今天,雅庫特人仍然占當地人口總數的40%。


  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時期,雅庫茨克仍舊是一個不重要的邊遠省份。在19世紀,和其他西伯利亞城鎮類似,雅庫茨克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作政治犯的露天監獄。這也讓雅庫茨克成為一個嚴酷而悲慘的代名詞。俄國著名劇作家契诃夫1890年到西伯利亞考察後,描述了一幅政治犯悲慘生活的畫像。“他們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所有溫暖。他們生活里惟一剩下的東西就是伏特加、妓女,更多的妓女,更多的伏特加。他們已不再是人了,而是一群野獸。”即使是今天,當我把要去雅庫茨克的消息告訴莫斯科的朋友時,他們以懷疑的目光盯著我,好像我告訴他們我要到月球上去似的。


 雅庫茨克也在一天天變化,雖然速度有點慢。富有的礦産資源實在太重要了,歷屆俄政府都從未停止過開發西伯利亞,試圖讓雅庫茨克成為一個主要的地區中心。先是古拉格模式,後來是鼓勵大批追求冒險、高工資和機會的志願者前往雅庫茨克,建設冰城。  現在,雅庫茨克已經轉變成為一座真正的城市:有旅館、電影院、歌劇院、大學,甚至還有一個動物園。正如我正在了解的,嚴酷的氣溫和厚厚的冬霧只是雅庫茨克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盡管當地人都在堅忍地生活,孩子們在中央廣場打著雪仗,笑聲陣陣,我意識到,我需要一輛暖和的的士,才能繼續探索雅庫茨克的旅程。13分鍾的街頭步行讓我呼吸困難,全身疼痛,我的臉凍得通紅,好像剛從西班牙陽光海岸度假一周回來一樣。回到旅館後,我一頭栽到床上,花了半個小時,才感覺身體解凍了,雙腿在一陣麻癢後,才恢複到正常。


  當地人對待寒冷的方式讓人歎服。“雅庫茨克有地球上最寒冷地方的好名聲。”亨利·蘭斯戴爾,一位19世紀晚期橫穿西伯利亞的英國旅行者寫道。“本地人竟能如此適應低溫。雅庫特婦女們,光著膀子,站在露天市場,閑談,開玩笑,看起來如此適意,好似是在溫暖的春天般。”


  如今,已沒有任何光膀子的,但當地人仍有一套生存方式。市場上仍擠滿兜售凍魚、豬肉和馬內髒的人群。“當然冷,但你要學會習慣。”尼娜說。這個雅庫特婦女每天有8個小時站在魚市里自己的貨攤前。我問尼娜,每天在這麼冷的天氣下站在室外,是否對健康有損害。她困惑地說:“為什麼會有健康問題?我很好。”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英國和俄羅斯兩國醫生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冬天里,當英國得病的人數不斷上升時,雅庫茨克卻沒有。研究說,這是因為雅庫茨克人在冬天除非絕對必要,不會到室外去,就算要到室外,也是穿得好好的。


  但是,雅庫茨克人仍有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忍耐力。零下50℃時,建築工人繼續在工地奮戰(在這個溫度下,金屬變得如冰一樣脆而易折),孩子們繼續上學,除非溫度降到零下55℃以下(幼兒園在零下50℃時會停課)。


  幾乎毫無例外,當地婦女從頭到腳穿著的皮毛制品都是本地出産的。在這樣的嚴寒氣候里,保護動物無足輕重。“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們歐洲有些瘋子,說他們愛護動物,不會穿皮衣。”娜塔莎說。這個雅庫茨克居民穿著一件兔皮上衣,戴著一頂用北極狐皮制成的美麗的帽子。“他們應該來西伯利亞住上幾個月,然後再看看他們是否仍然為動物擔心。在這兒,你必須穿皮衣才能生存,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保暖。”一件像樣的皮衣價值數百英鎊,甚至數千英鎊,它能使用很多年。在俄羅斯,皮靴很普遍,雅庫茨克當地流行的是一種傳統毛靴,用馴鹿皮毛制成。



  說到吃的,傳統的雅庫特食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在婚禮上,新娘端上來的最好食物就是一個煮熟的馬頭,以及一些馬肉香腸。”蘭斯戴爾寫道。日常的食品可口度就更差了。“他們把雲杉、冷杉等樹木的內皮切成小塊,做成粥或面包,然後就著牛奶、幹魚粉一起吃。”


  今天,食物有了些許改善,但馬肉仍舊是餐館菜單上的重要材料。成為雅庫茨克人的馬看起來不那麼走運——在酷寒中好不容易長大了點,就要被宰殺,成為一片片薄薄的馬肉排。當你幾口伏特加酒下肚後,馬肉片的味道也不是那麼差了。


  夏天對當地建築來說是一個夢魇


  我問雅庫茨克當地大學的語言和文化系主任瓦西里·伊拉利奧諾夫,天氣在民間傳說中扮演什麼角色。“雅庫特人對大自然保持著巨大的敬畏,因為他們知道自然的力量是多麼的大。”瓦西里說。“但寒冷本身在我們的傳統中並不占重要地位。不管怎樣,這兒的寒冷是美好的,因為沒有風。當氣溫降到零下40℃時,我喜歡步行去工作。我認為我不會習慣住在別的有寒風的地方。”


  “對我們來說,冬天就像工作日,夏天就像周末。”當地一名曾做過記者的人說。但夏天這個周末看起來比冬天要糟糕得多:蚊子成群;有兩三個周的氣溫能達到35℃,而當地的建築都沒有安裝空調;流經雅庫茨克的勒拿河寬達10英里,當河面冰層融化,不足以通行時,卻發現河上沒有一座橋。


  夏天對當地建築來說也是一個夢魇。雅庫茨克全城建在堅如岩石的永久凍土上面。但表面1.2米厚的活動土層冬凍夏融,用傳統方法建築的建築物是靠不住的。木樁必須深深紮入活動土層之下,將房屋建在離地l米的樁上,以免土地融化,毀了建築物。在西伯利亞,東斜西歪和半埋在地下的木房子到處可見。俄羅斯人稱之為“在融凍層遊泳”。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雅庫茨克市這樣的極端存在是荒謬的。“如果你對照一下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等自然資源同樣豐富的地區,你會發現,西伯利亞人口過密了。”《西伯利亞詛咒》的作者之一克里福德·蓋迪說。蓋迪說,開采西伯利亞的自然資源,空降人員比建立城市更有效。如果前蘇聯按市場規律辦事,像雅庫茨克這樣的城市就不會出現。對于今天的俄羅斯政府企圖繼續保持西伯利亞城市的活力,蓋迪譴責說,俄羅斯仍舊死記著19世紀的瘋狂理論——你不會真正占有領土,除非有人在那里。


  但大多數雅庫茨克居民不打算遷到別處。對于雅庫特人來說,雅庫茨克幾個世紀以來就是他們的家,而那些前蘇聯時代前來冒險的人也在這里紮下了根。“在這里生活當然困難,但這里的人都是在這里出生的。這是我們的家園。”雅庫茨克一家報紙的負責人費奧多夫說。


  在機場,我再次嘗到了雅庫茨克冷氣的苦頭,登機前,我們不得不在停機坪上等了10分鍾。起飛前,飛行員宣布,眼下莫斯科的氣溫是零下4℃。這個魁偉的西伯利亞人痛飲了一口威士忌,高興地說:“我們即將飛往熱帶。”


標籤:
瀏覽次數:272    人氣指數:2072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轉貼]有80%正常人不知道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李技安抓鬼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1-09 20:03
她, 31歲,中南美洲,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1-09 20:30]:

可是我們卻無法體會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