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62440
 羽無人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09新年快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妳是我最深愛的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名勝古蹟旅遊
作者: 羽無人境 日期: 2009.01.08  天氣:  心情:







赤崁樓簡介:

 明天啟四年(1624),荷蘭人進據台灣,在一鯤身興造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建立軍事據點。後因缺乏淡水,生活不便,經向原住民購得赤崁(Saccan)地方土地,並於該處建街築壘,鼓勵漢人前往居住,而成繁華市街。

 荷蘭人以殖民政策刮搜當地漢人,苛稅與虐民時令衝突發生。明永曆六年(1652),終於引起漢人郭懷一領導的抗荷事件,橫掃市街,惜以力單勢弱而功敗垂成。荷蘭人為防止反抗再生,遂於翌年(1653)擴充舊城,創建普羅民遮城,城在九月奠基,至一六五五年初大體完成。漢人仍以當地原名赤崁,而稱該堡壘為赤崁樓,更習慣以紅毛番稱呼荷蘭人,故也稱赤崁樓為番仔樓或紅毛樓。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內政部公告指定赤崁樓為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更加肯定赤崁樓的歷史地位。





 









孔子廟簡介:

 台南孔子廟建於西元1665年,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孔廟,開啟台灣儒學之先聲,所以又稱為「全台首學」。

 歷代的孔廟都有一定的建築規制,大多是模擬孔子山東故居,所有殿宇牌坊都有定名,如大成殿、東西蕪、泮池、明倫堂等;

 大成殿是主殿,中間供奉孔子,兩旁是曾子、顏回、子思、孟子、及十二哲人,每年的祭孔大典就在大成殿前的中庭舉行。









延平郡王祠簡介:

 延平郡王祠昔稱開山王廟,建於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之後,乃主祀民族英雄鄭成功之廟。入清之後,廟漸圮,至乾隆年間重建,馨香再盛,及同治十三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蒞臺籌防,臺灣府進士楊士蒙等稟請為延平追諡建祠。

 次年,奉旨建祠並追諡忠烈。民國五十二年,行政院定四月二十九日為鄭成功祭典,由中樞主祭,丕顯國魂。今貌係民國五十年重建,所藏文物彌足珍貴。



                                     高雄火車站


「車站」是代表現代化都市的「門面」。日本統治台灣的51年(西元18991945年)中,高雄車站歷經了三次遷建,從最初的打狗停車場(明治33年,西元1900年),到第二次高雄驛(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最後是高雄新驛-高雄車站(昭和16年,西元1941年),每個階段的車站興建,都有建築歷史背景的風格與特性。


高雄市區的發展,是為因應各項產業的迅速發展、人口指數的不斷攀升。除了城市本身佔有先天航運優勢,後天的工商產業發達,它還配合著日本帝國的「南進」政策。


高雄市位處台灣南部,高雄火車站是南北縱貫鐵路終點站,也是東亞南北航運的中點,立足高雄,睥睨南洋,可實現日本帝國「化太平洋為內海」、「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南洋是帝國的生命線」的美夢。因此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為配合大高雄新都市計畫,舊打狗驛必須東移時,也適逢日本軍國主義最興盛之際,在殖民地或勢力範圍內,興建帶有日本色彩的建築也是一種文化領域的宣示,當日人於大港莊興建現代化鋼筋水泥的新式火車站(高雄新驛〔高雄車站〕),中央門廳挑高兩層並設有塔尾,上為日本傳統四角攢尖頂,是此建築最主要造型特徵,門廳內四根大柱為帝冠式樣,混用了類似西方埃及之棕櫚葉柱頭與東方之雀替元素,整體建築其外觀式樣,就出現有天皇軍國主義色彩的「帝冠式」建築,也是必然的趨勢。它代表著台灣總督府對高雄市的「期望與倚重」,更代表日本殖民台灣的「成就與驕傲」,在日人「南進」國策的驅動下,高雄市被規劃建設成南台灣一個港灣、國防及工業城市,高雄車站被賦予的重大任務,就是代表這個現代化城市—高雄市「大門」的形象意義。


高雄港車站是海埔新生地規劃興建,而高雄火車站則是在大港埔的大港莊規劃興建,因此日人將當地住戶集體遷往「新大港」(現今高雄醫學院東側,即三民區安生里)。


高雄火車站前的精神指標「  魚」噴水池,則是當地原地名稱「  港」,因火車站前的愛河支流盛產  魚(即鯉魚),在日治時期,日人因  字難寫,而改成「大港」(因「  」和「大」閩南語同音)。


民國91年(西元2002年),這全台唯一的帝冠式火車站,因為捷運系統及鐵路地下化施工,本欲拆除,高雄市政府最後將其保留並遷移至原台汽停車場,此為台灣最大規模的文物保留活動,並規劃為高雄願景館。 


三十年老店--
安平豆花 南市安平區安北路133號
松村燻之味(賣魯味的) 鴨母寮市場內與
阿鐵鱔魚意麵 南市西門路二段352號
五十年老店--
赤嵌棺材板 南市中正路康樂市場內180號(舊沙卡里巴)
周氏蝦卷 安平路730號(安平運河旁)
義豐冬瓜茶 南市永福路二段212號
百年老店--
再發號(賣肉粽的) 南市民權路二段71號
萬川號(賣糕餅的) 南市民權路一段205號
永泰興蜜餞行 南市安平區延平街84號










標題圖-美濃民俗村









圖像-美濃民俗村
圖像-美濃民俗村



    美濃是南台灣民情純樸、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名勝古蹟及風景優美,極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鄉鎮,為永續保存美濃傳統民俗文化-手工油紙傘、民俗文物、客家傳統美食…等,廣華興紙傘第三代傳人曾啟華先生創立了美濃民俗村,將美濃鎮的地方特色,在此展現無遺,如您要走一趟美濃知性文化之旅,歡迎來美濃民俗村,絕對讓您不虛此行。
 














標題圖-鍾理和紀念館









圖像-鍾理和紀念館
圖像-鍾理和紀念館



    位於廣林里朝元路上,成立於七十八年,為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紀念館,館中除蒐集鍾理和個人手稿、著作外,舉凡台灣各地作家的資料,亦在收藏之外,希望達成「台灣現代文學史料館」的地位,本館為二層樓建築,前有空地可供停車。
 














標題圖-古井









圖像-古井



    在永安街十九巷與老街交叉處有一古井,早期開庄之時,先民除了以河為取水源外,並同時鑿了這口井供庄民洗滌、飲水及人群聚集逗留處,現在已被民眾加起鐵欄杆護著,井內有數十條金魚悠遊其中,可見水質相當潔淨。

 

















標題圖-敬字亭









圖像-敬字亭
圖像-敬字亭



    亦稱敬聖亭、孔聖塔,目前美濃共存有四座敬字亭,位於中山路的敬字亭為唯一被列為三級古蹟,且已有百年歷史,客家人惜紙如金,不忍褒瀆而建設焚燒字紙的亭子。

 



Back











標題圖-熱帶母樹林









圖像-林春雨門樓
 



     林春雨先生是美濃的煙草大王,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世居美濃,祖籍廣東平遠縣。曾於光復前後,種植了十六甲的菸田,蓋有十座菸樓,民國七十二年已擴充到良田四十八甲餘,山地二甲餘,房屋平房三十餘間,樓房十餘棟,煙樓十棟,建地一甲餘,成為美濃當時的首富。民國84年門樓險些在都市計劃下被拆毀,幸經林氏宗族力爭,始得保留。




 














標題圖-黃蝶翠谷









圖像-黃蝶翠谷
圖像-黃蝶翠谷



    為廣興地區兵陸之主要起始點,生態資源豐富,此區生長許多適於黃蝶繁殖的鐵刀木,目前由於大量砍伐使得淡黃蝶生態遭受影響,不如往日的勝景。本區所產蝴蝶有記錄者 共110種,其中「銀紋淡黃蝶」與「無紋淡黃蝶」曾擁有產蝶密度世界第一的紀錄,每年三月至六月為繁殖期。此外鳥類資源亦豐富,計有九十多種鳥類在此出現過,其中較常見者有:朱鸝、八色鳥、大冠鴦、五色鳥、樹鵲、小卷尾、翠鳥、紅嘴黑鵯、黑枕藍鶲、小灣嘴畫眉等,提供自然之愛好者,休閒賞鳥的好去處;具有學術、教育、觀光的價值。
 

















標題圖-中正湖









圖像-中正湖
圖像-中正湖



    中正湖原名中圳埤,位於美濃的東北民權路旁,面積約二十一公頃,其儲水量可灌溉一百三十多公頃,是高雄縣的第二大湖,兼具養魚、遊憩功能。 湖區西北背山,三面繞田,湖光山色,環境幽美。湖內有白鷺鷥、紅冠水雞、水雉等鳥類,但水雉已不復見;民國四十五年改名為中正湖,內有涼亭及提供休息用之桌椅一處。














標題圖-橫街









圖像-橫街
 



    橫街,即「美興街」原本是下庄居民到北方耕作的主要道路,因數家的粄條店集中此,
所以大家又稱這條街為「粄條街」。
 














標題圖-東門樓









圖像-東門樓
圖像-東門樓



    位於東門里莊頭河岸,永安路頭的東門樓,樓高三丈五,周寬一五一方丈,為目前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建立於清乾隆20年,迄今已有230多年之歷史,為美濃鎮最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之一;當時庄民為防野獸外人的攻擊及掠奪,便在庄東築樓架砲,曾在清日甲午戰爭後,鎮壓美濃鎮民的反抗行動,日軍以大砲進攻,東門成斷垣殘壁,民國二十六年重建,以鋼筋水泥築樓二層,樓中凡含漢族意識之成分者都被毀,直至民國四十六年恢復龍閣鳳椽,正面書「大啟文明」橫額對聯,重新改製;而附近美濃鎮庄頭土地公廟與美濃鎮是鎮民主要的休憩地。
 





安平古堡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在安平建造了台灣第一座城堡「熱蘭遮城」,也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這裡曾是荷蘭人統治的中樞,更是對外貿易的總樞紐,原本的建築格局分為方形內城與長方形外城。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離荷蘭人光復臺灣,為紀念故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故熱蘭遮城也稱為「王城」或「臺灣城」,俗稱安平古堡。古堡現存遺跡,包含右方內城殘缺的半圓堡及古井遺址;而外城則有北、南西南棱堡遺跡,其中高3丈餘、長約30公尺的南城壁遺跡,已規劃成古壁史跡公園,墻上古榕氣根盤踞,老髯長鬚,古意盎然;園區內史跡浮雕十景。
    清康熙年間,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內,進而逐漸喪失其價值。後來曾破壞城壁紅磚挪為建造億載金城之用,到了日治時期,內城荷式建築全毀,四周以紅磚砌成方形階臺,臺上建造西式平房作為海關宿舍。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風貌,光復後改名為安平古堡,並成為一級古蹟和觀光勝地。


交通指南


大眾運輸:中山高→永康交流道→1號省道→公園路→南門圓環→民生路→觀音街→安平古堡
自行開車:在台南火車站,搭15、33、100路的台南市公車,至安平古堡站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古稱為「安平大砲台」或「二鯤鯓砲台」是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西元1874年沈葆楨先抵安平,認為應建立大砲台以保衛府城,因此,西元1876年由法國工程師所設計完成的全台第一座西式砲台終於完成,也是全台第一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的砲台,台灣的海防軍事也因此而邁向近代化的一大步。建築形制上,億載金城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內凹。環繞砲台並有護城壕,砲台上分置大、小砲,城堡中央則為操練場;形制完善、規模宏大,加上砲台威力強大,億載金城可說是台灣南北砲台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砲台後遭毀損,曾一度荒廢,後被列為府城名勝之一而加以保存。光復後,大規模整修,形式和材質上已多有改變。但整修後,仍大致可看出當年的規模。如今已列為一級古蹟的億載金城,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外額上書“億載金城”、內額“中流砥柱”,皆出自沈葆楨手筆。穿過圓拱門,城內所見是綠草如茵,平坦寬廣,並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及仿製的古炮。


交通指南


搭車
自台南火車站前搭15路市公車,於永華路二段下車,由永華路接光州路,循指標步行約30分鐘,即可到達。
開車
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縣道往台南市區經東門路、東門圓環,續接府前路至社教館,再循中華西路、永華路,左轉至光州路可抵,全程約11.5公里。
赤嵌樓


       赤崁樓乃荷蘭人於西元一六五三年創建,原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漢人則稱之為「赤崁樓」、「番仔樓」或「紅毛樓」;雖然「赤崁樓」已歷經明、清、日據時期,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
         赤崁樓從荷蘭人據台時期便是行政中心,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赤崁夕照」即是當時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赤崁樓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是從他處遷移至此,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另外「斷足石馬」的雕像有一傳說是因石馬入夜後會化作妖怪騷擾百姓,所以才被斷足,成為現在的模樣。後來,赤崁樓因民變的破壞及疏於管理而日漸頹圮,而原本荷式建築的主體也加上了中國式的建築,一度上面還祭祀了觀世音菩薩等神明。日治時期,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也陸續展開修建及整修,光復後,將木製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將主要入口改向,而成為今日赤崁樓的模樣。現今的赤嵌樓周長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層,雕欄淩空,軒豁四達;內部則陳列文史資料及相關文物,除了歷年修護情況及建物變遷相關圖文外,原為蓬壺書院一部分的文昌閣,還奉祀著一尊魁星爺,據說這尊原供書院師生參拜以求金榜題名的魁星爺極為靈驗,每屆考季,神案上便排滿了各色准考證、學生證,祈求神靈護佑。文昌閣庭前立有一斷足石馬,由洲仔尾(永康市鹽行村)移來,原為林爽文事變中,陣亡的清廷官員鄭其仁墓道之石刻;由文昌閣通往海神廟之間,有一半圓形石砌古井,為荷蘭人建城時所鑿,因此稱為“紅毛井”,幽幽古井深不可測,訴說一段神秘傳奇,據說此井可直通安平古堡,當年鄭成功入城圍攻時,荷蘭人便利用此密道逃往安平。


交通指南


大眾運輸:
自台南火車站前搭17路市車,於赤崁樓下車即抵。


自行開車:
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道縣往台南市區經東門圓環取北門路再左轉民族路直抵,全程約6.5公里。
關仔嶺風景區


      關仔嶺,地處大凍山西北側的河階臺地上,東南側是台南縣最高峰——海拔1241公尺的大凍山,夾處在丘陵與群山之間,四周儘是山色青青、鬱鬱蒼蒼的景致;發源於內灣的白水溪流入溫泉谷,在地熱作用下溫度升高,造就出關仔嶺的溫泉資源。山區原為平埔族聚落所在,直到清光緒24年(1898年),屯駐此地的日本士兵在東北方的露山谷發現了關仔嶺溫泉,經開山、墾土、闢道,加上當地山水環繞的天然環境及特色,慢慢地成為台灣八景之一,也是南臺灣著名的溫泉鄉。關仔嶺溫泉由地層的石縫中流出,泉質屬鹼性泉,味帶澀苦,呈灰黑色而有微小泥粒,水質滑膩帶有濃厚硫磺味,為全臺僅見的泥質溫泉,也是全球僅有的三個泥漿溫泉之一,因而有「黑色溫泉」之稱。此地溫泉含有放射性鐳元素,使得關仔嶺溫泉名聲大噪,被譽為能治百病的「天下第一靈泉」。
        關仔嶺風景區以溫泉、水火同源、紅葉公園、大仙寺、碧雲寺、仙公廟等為最著名。溫泉區皆位於半山腰,山下到泉區沿路皆是溫泉旅館、餐廳及純泡湯的場所。關仔嶺溫泉為鹼性碳酸泉,含有硫磺和鹼性成分,呈黑色,有滑膩感,泉溫約76度左右,氫離子濃度為8,屬鹼性碳酸泉,又稱「黑色溫泉」,對於皮膚過敏、消除疲勞、美容具有療效,是天然的養生之泉。水火同源又稱為水火洞,位於碧雲寺東南方1公里處,由於地質構造特殊,崖壁有天然氣冒出,點燃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崖壁隙縫同時又有泉水涌流,於是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特殊景觀。


交通指南


客運:由台南市搭新營客運至新營或白河 ,再轉搭往關子嶺的嘉義客運;或由嘉義市搭直達關子嶺的嘉義客運。
開車:下新營交流道 ,循172縣道經白河、麒麟隧道後,右轉過紅葉隧道即抵;或下嘉義交流道,走台18號省道,接台3線,走172號縣道即可抵。
旗津海岸公園


       旗津位於高雄市西南端,為一呈現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小島。早期的旗津,稱為「旗後」,指的是位居旗山之後的部落而言。後來,在清雍正4年(西元1726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所編纂的台灣地圖中,被稱為「漢德那斯」(Hanternas)。咸豐10年(西元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簽下了北京條約,旗津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為通商口岸。幾年之後,同治2年(西元1863年),旗後地區正式開市,百業鼎盛,熱鬧非凡,是高雄開發最早的地區。在民國82年(1993)3月,高雄市政府更斥資五百多億元,興建旗津海岸公園,每年遊客如織,為一觀光休憩的好去處。
        旗津島上最著名的文物特色莫過於旗津渡輪、三輪車、燈塔及海岸公園。早期時候,旗津對外的交通全部都是以渡輪為主,現在有了過港隧道,交通上便利許多,渡輪反而成了吸引觀光客的噱頭。另外,島上保留了50年代所風行的三輪車,可遊客體會前人乘坐三輪車的樂趣。位於旗津山頂上的旗津燈塔,又稱為高雄燈塔,建於清光緒9年,為台灣本島上的第二座燈塔。當時是由於高雄地區的船隻進出頻繁,政府有感於原有的港口護航設施不足,時常發生船難,所以才下令興建旗津燈塔,以作為導航之用。後來又經過重修的燈塔,塔角為八角形,有陽台可供遠眺高雄港全景。旗津海岸公園佔地面積45公頃,沿著旗津老街廟前路遊逛,天后宮躋身於人群熙攘的鬧街中,貌不起眼,但其建築和保存的豐富文物,都值得細訪深究;而海洋資源更是旗津最大的特色,廟前路兩旁便是物美價廉的海產街,海水浴場、海岸公園在整條西岸連成一線,平緩的沙灘、大片木麻黃林、設計活潑的景觀建築以及蔚藍海洋,構成海濱遊憩的精華地帶。


交通指南


1.民生路→過港隧道→旗津


2.乘坐渡輪船旗津海岸公園 
蓮池潭風景區


       蓮池潭原名連花潭,位於高雄市左營區的東側,南鄰龜山、北接半屏山,潭長1.4公里、寬約400公尺,潭面面積約 42 公頃。蓮池潭舊稱「塘底」,位於高雄市左營東南方,面積約87公頃。風景點有春秋閣﹑龍虎塔﹑孔廟﹑北極玄天上帝及蓮池潭公園,潭畔遍植垂柳,景緻秀麗。春秋閣為兩座如寶塔般的春閣及秋閣之合稱,是為紀念關公而建,各有九曲玉欄橋相通,又稱「春秋御閣」。曲橋中有一仿古式長橋延至潭中,盡頭為一座三層亭閣,西畔的龍虎塔,為蓮池潭最具盛名之風景點,塔高七層,以龍虎兩口為入口,以身為道,塔身與岸邊有九曲橋相銜,巍峨聳立,與潭面相互對應,景緻優美。蓮池潭水源來自高屏溪,清道光年間開闢成圳路引水灌田,再流經桃子園入海;湖畔遍植垂柳,每到晨昏,水霧濛濛,景致迷人。孔廟位於蓮池潭西北隅,為1977年重修遷建完成,格式倣照宋代孔廟樣式及山東曲阜孔廟配置圖,其大成殿則倣故宮太和殿規制,以黑、白、朱三色表現中國上古三代文化的特色,面積之大為全臺第一。這裡的祭孔典禮仍遵循古八佾舞的傳統,頗為可觀。蓮池潭的宗教景觀經過歷年改建更加壯大,後來落成的一座巨型北極玄天上帝,使潭面變得更加熱鬧。這尊雄峙水中的神像堪稱東南亞最高水上神像,為左營元帝廟與豐榖宮所有,據說奉玉皇大帝降旨乩童所建,身高72公尺,手執的七星寶劍長38.5公尺,堪稱天下第一劍。


交通指南


1.由高雄九如交流道下,走九如一路,右轉走民族路,左轉天祥二路後,接新莊仔路可抵。


2.自高雄火車站前搭5、18路市公車,在左營農會下車,循勝利路步行400公尺可抵;或於左營北站下車,轉搭17路,於蓮池潭站下車
西子灣風景區


      西子灣北靠萬壽山,南隔高雄港與旗津半島相望,是一處以黃澄沙灘、碧藍海水浴場、迷人的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渾然山海襯著繁忙進出高雄港的各國船隻,可謂最具港都特色的風景區。西子灣位在中山大學內,係高雄近郊的海水浴場,亦為欣賞落日的好去處。在西子灣海水浴場可眺望旗津燈塔;在此要特別提醒遊客的是,西子灣海水浴場因在中山大學內,遊客必須由大門步行進入,約十分鐘路程。遊客可從臨海路馳車前往西子灣,或從鼓山哨船頭旁一條深邃的山洞步行進入。黃昏是遊西子灣的最美時刻,海潮覆岸,前來欣賞夕陽紅霞及看船的人影在堤防上成雙成群,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長長的防波堤是西子灣的標誌,徜徉堤上,海風吹拂令人心曠神怡。


交通指南


自高雄火車站前搭1、2、60、88路市公車,至監埕圓環轉搭99路,於西子灣下車,但該班次較少;或搭1路市公車,在中山大學站下車
佛光山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星雲法師,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台灣信眾最多、最具盛名的佛教聖地。但由於長年來前往參拜者眾多,嚴重影響僧眾清修,遂於民國86年封山,謝絕觀光客進入,只有過年期間才短暫開放。最近佛光山為帶動南部地區繁榮和休閒文化的提升,於90年元旦重啟山門,除周一外,每天都開放。佛光山除了最主要寺院建築外,最具特色的是大佛城,為佛光山的地標,四周皆有 480尊小型金身阿隬陀佛塑像圍繞,景象莊嚴。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中外文物多達數千件,有機會上山值得一觀。農曆春節到元宵節期間是佛光山最熱鬧的時節,滿山挂滿花燈,入夜後一片燈海;民眾可把握此十五天的開放期,上山賞燈參觀。


交通指南


地址:高雄縣大樹鄉興田村興田路153號


(一) 自行開車:
  南下:國道1號(新市路段)→國道8號→國道3號(中寮隧道)→國道10號往旗山大樹方向交流道→省道21號右轉→佛光山。
  北上:高雄中山、中正、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往屏東、旗山方向→大樹交流道下→右轉省道21號→佛光山。


(二)大眾運輸系統:
 1. 搭乘火車+客運:
  在高雄火車站前搭直達佛光山的高雄客運班車,平均30~40分一班。高雄客運 TEL:(07)312-8140。
 2. 搭乘飛機:
  可於機場搭機場幹線公車至高雄火車站(車程20分鐘),轉搭往台東或屏東線火車至九曲堂下車(車程13分鐘),於後站出口搭計程車或公車即可直達佛光山。
田寮月世界


      月世界的這種奇特的景觀,地理學上稱做「惡地」的地形,乃是因為地瞉「回春作用」,長年累月經兩水與河水強烈侵蝕而成的惡劣地形。此處土質非常貧瘠,不易生長植物,是個不毛之地;因為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侵蝕,形成高低起伏的溝壑,景觀非常的奇特;因為這種荒蕪蒼涼的地形跟月球表面的死寂類似,所以稱為月世界。月世界地居二仁溪小支流山谷內,山谷中建了一座攔沙壩,儲積雨季之水,稱「月景農塘」。但在短短十多年,農塘已被雨水強烈的沖刷,只剩下一片滿目蒼涼的景觀了。  政府於月世界附近建造了一座「攬月樓」,可供遊客休息賞景,採中國式建築,外觀非常引人注目,附近有日月禪寺、翠幻谷、峰月宮、泥火泉等,奇特的風景。


交通指南


1.自高雄火車站前搭往岡山頭的高雄客運,於岡山頭再轉搭往古亭的高雄客運或台南客運,於月世界站下車即抵。
2.自台南火車站前搭往古亭的高雄客運或台南客運,於月世界站下車。

(南投地區)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月潭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圍三十三公里,以拉魯島(光華島)為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據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十五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台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蜓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



  日月潭的水,主要用於發電,一年發電量達五十億度,佔台灣水力發電的百分之五十六,發電效益達一百二十五億元。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



  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



  在清朝、日據與光復後,「雙潭秋月」均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而中國大陸所評定的「全國十大勝景」中,日月潭也是唯一名列十景內的台灣景點,在中國大陸同胞的印象中,日月潭等於是台灣風景的代名詞。



  海拔 760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



  拉魯島(光華島)旁有一人工噴泉,每隔二個小時會自動噴水一次,水柱高四十餘公尺,相當壯觀。此乃濁水溪水經碧湖及武界攔砂壩注入日月潭入水口。



交通指南



南下:王田交流道→四號省道→芬園→十四號省道→二十一號省道→日月潭
北上:斗南交流道→斗南→一甲省道→雲林→三號省道→六甲省道→頂崁 →二十一號省道→日月潭


溪頭森林遊樂區



       溪頭森林遊樂區,距離竹山廿四公里,係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七個營林區之一,區內遍植杉、柏、紅檜、銀杏與孟宗竹等,古木參天、林道四通八達,除遊玩、森林浴外,陳列館、竹類標本園、大學池、神木、孟宗竹林等,均適合進行有系統的植物觀察與賞鳥活動。


    溪頭可謂一活的自然教室,區內約有木本植物 300 科、草本植物 1,300 種,除了可依植物標示牌上的說明逐一認識外,位於溪頭營林區辦公室二樓的陳列館,展有豐富的各種植物標本,配合幻燈片、圖表與文字說明,讓人一目瞭然。此外,設於該館不遠處的竹類標本園則收集了珍貴的46種竹類標本。



    溪頭內約有70種鳥類,建議不妨攜帶台灣鳥類圖鑑與八倍左右的望遠鏡,以便觀賞區內台灣中海拔最具代表性之鳥類。大學池因溪頭隸屬台灣大學而得名,池上架有五、六丈長、造型獨特的弓型竹橋,步行其上,左右搖擺,偶而輕霧飄上,猶如夢境。孟宗竹林素以林相優美、氣氛寧靜而吸引人,隱在竹林間的「竹廬」曾為蔣公行館,現大門深鎖,不對外開放。已有 2,800 多年歷史的溪頭神木,高46公尺、合圍16公尺,乃活的紅檜巨木,樹身中間因腐朽菌侵蝕而呈中空狀態,當年因砍伐經濟價值不高而得以留存至今,成為神木供人欣賞。此外,以杉木搭建的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則提供可容納四百人的住宿服務。


交通指南


南下:員林交流道→148號縣道→員林→141號縣道 →三號省道→151號縣道→溪頭
北上:斗南交流道→斗南→一甲省道→雲林→三號省道→151號縣道→溪頭


九族文化村


       九族文化村,係由歐洲宮廷花園、未來世界與九族山地文化村三大部份組成。前者由水沙連宮廷花園與巴洛克式建築的水沙連麗宮所構成,為國內第一座歐洲花園,充分展現其典雅華麗,山地文物館擁有山地藝品的精華,觀山樓可眺望山巒美景。義大利羅馬式雕像市與噴泉,加上如茵的草坪與鮮花,歐風濃郁。


  未來世界包括水舞廣場、世界廣場、太空山、超時空劇場、星際旅遊與進口遊樂設施,可謂一室內狄斯耐樂園。九族山地文化村內則以台灣九族山胞原始的部落建築與各族文物為主體;雅美、阿美、泰雅、賽夏、鄒、布農、卑南、魯凱、排灣等部落景觀,沿著全程 1,865公尺的綠蔭人行步道,具體展現。此外,娜魯灣劇場傳統山地歌舞秀、石音劇場的傳統邵族杵音與各部落?不同的傳統技藝表演與山地食物,亦不容錯過。
  未來世界包括水舞廣場、世界廣場、太空山、超時空劇場、星際旅遊與進口遊樂設施,可謂一室內狄斯耐樂園。


 


交通指南


高雄北上路線:  
中山高速公路→斗南交流道→經斗六(台3線)→竹山→台新16線經集集、水里→投131線至魚池→九族

台北南下路線:
中山高(北二高)→台中(中港交流道)→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台14下經草屯、轉台21線至魚池、九族
中山高(北二高)王田(烏日)交流道→台14線經草屯、埔里→轉台21線至魚池、九族
     










(彰化地區)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


     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區,緊臨彰化市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像,高達72台尺,以鋼筋水泥塑成,是彰化市特有的地標及精神象徵,屬於彰化縣八卦山著名景點之一,從八卦山路穿過大佛牌樓,獨樹一格的釋迦如來佛就端坐在寬闊的參佛道盡頭。八卦山大佛於1961年完工,全身皆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早年被喻為亞洲第一大佛,遠近馳名。大佛除了供遊客參訪,平日是彰化人最重要的運動休閒場地。參佛步道景觀美侖美奐;大佛像前之九龍池古典悠雅,池前的迴廊可俯瞰彰化市街景,夜間九龍池內有水舞表演供遊客欣賞。
    佛像內部共分為六層,底層為佛堂,2~5層分別闡述佛陀一生事跡,緩緩地踏上階梯,迎面而來的是安置於參佛道兩側,三十二尊由佛教徒所貢獻的觀音石雕法像,名為眾生像。各層設計陳列佛家故事之典故。大佛像風景區由彰化縣政府積極對全區重新規劃整建,配合參佛林蔭大道、精緻庭園區、定時噴泉展演區、旅遊服務中心、餐飲、特產專賣店、多媒體視聽室影片欣賞、社區文化博覽會及展示室等,提供遊客更豐富、多元的服務。在大佛參觀區之周圍規劃了一座大型的靜態公園,整建完成的尚有自然生態園區、運動休閒園區、遊客服務中心,使整個風景區更具多元性。


交通指南


一、南下路線:王田交流道-省道台一線-八卦山牌樓-八卦山大佛
二、北上路線:彰化交流道-省道台一線-八卦山牌樓-八卦山大佛




  


鹿港天后宮


       天后宮創建於清雍正三年,現今的廟貌為1936年重建,主祀的媽祖,為海上守護神,據說當年清廷就是靠媽祖的保佑,才能順利取得台灣,此後便將神像留在鹿港祭祀,昔日鹿港海上活動頻繁,因此供奉媽祖的天后宮香火鼎盛;今日富麗的天后宮其建造技師皆一時之選,因此廟殿規模宏偉,富麗堂皇。由於來天后宮進香拜拜的香客很多,香火便將媽祖神像的臉薰黑了,因此又稱為「黑面媽」,每年元宵節及媽祖生日當天,都有盛大的節慶活動,來此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川殿」尤其是集名家之精華,後殿有「鹿港媽祖文物館」也可順道參觀一下。


交通指南


南下、北上:彰化交流道往鹿港→142號縣道→鹿港
公車:搭往鹿港的彰化客運或員林客運→鹿港(終點站)下車


        


台灣民俗村


      台灣民俗村位於彰化縣花壇鄉,佔地五十二公頃。入口「慶豐城樓」為台灣民俗村的精神標幟,它是一個綜合的大型渡假中心,園區共區分為遊客服務區、昨日台灣區 、今日台灣區、自然教育區、山林勝蹟區、時空劇場區及休閒渡假區。哈酷水上樂園等、是個結合歷史 、古蹟、民俗、文化、教育、遊樂、休閒七大主題的國際級多元化綜合性文化遊樂區。園區嘯月山莊休閒渡假飯店擁有132間房間,為中部定點旅遊最佳選擇,民俗村內的設施多樣化且完善,適合全家大小遊玩。


交通指南


一、由王田交流道至台灣民俗村21公里
二、由彰化交流道至台灣民俗村14公里
三、由員林交流道至台灣民俗村18公里
四、彰化客運、台中仁友客運每日皆有專車抵達台灣民俗村
台中客運例假日發車


           



標籤:
瀏覽次數:1705    人氣指數:4685    累積鼓勵:14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09新年快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妳是我最深愛的人~
 
住戶回應
 
時間:2009-01-09 15:16
她, 49歲,雲林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9-01-09 12:39
她, 49歲,雲林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1-09 13:14]:

恭喜什麼

 
時間:2009-01-09 12:33
她, 49歲,雲林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9-01-09 12:35]:

排好啦~~1/29~31阿 現在在安排行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