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6652
 找人聊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女人的眼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一種單身,只為等一個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如何成為卓越的管理者
作者: 找人聊天 日期: 2011.03.25  天氣:  心情: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爭取做到最好,充分發揮自身的一切動能。作為一名企業中的管理人員,無論職位高低,都應以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作為自己的目標。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呢?結合筆者多年的管理實戰經歷與管理培養訓練經驗,總結有以下六個方面。管理者經過以下六項的學習,將可達到做事成事,帶人成人,成人達己的卓越管理境界!



  一、要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



  什麼叫角色管理與本色管理呢?舉個例子,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演許三多的王寶強就是個本色演員,至少目前他還沒有那麼善變,以至於可以象陳寶國、陳道明等角色演員一樣演什麼象什麼。因此本色管理就是按自己的本身所具有的個性特點與待人處事的模式去實施管理,“我就是這個樣兒”。而角色管理則是根據企業組織中具體管理角色的需要去實施相應的管理。



  因此,一個卓越的管理者需要實施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為此,必須徹底弄清楚管理以及管理者是個什麼概念,充分認識到角色的內涵,掌握職責、授權等概念與相應技能,並形成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比如有人說管理就是管人理事,這恐怕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沒有人希望被別人管,絕大多數的人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一個卓越的管理者要能在實際工作中考慮到這一點,並儘可能地放權下去,讓下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作為企業組織的管理者,還需要擁有使組織效能最大化的技能,同時需要對組織的紀律性有相當的認知。如此形成管理者應有的態度或意識。



  二、管理技術︰掌握業務管理技能



  業務管理的任務就是透過管理使相關業務按計畫達成預定目標,這是管理者能站穩腳跟的基礎。



  1、計畫與指示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計畫工作恰恰是業務管理的開頭工作。俗話又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計畫工作做好了,業務管理工作則成功了一半。



  當公司或者上司給我們下達了某項任務,我們得善於將它進行量化並分解,同時善於擬定完備且便於執行的行動方案。有些管理者喜歡獨自一個人製定計畫,另外也有些管理者喜歡與下屬一起將計畫搞定,這兩種情形沒有對錯,只有適當或不適當,然而,如果某個管理者一直或很長時間僅僅拘泥於其中一種形式,那就成問題了。



  計畫製定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進行工作分發。一項需要90分能力的工作,既可以交給擁有95分工作能力的人去辦,也可以交給只擁有70工作能力的人去辦,關鍵是要看為什麼這么做,即管理者的真正想法是什麼。



  計畫完畢,還需要將相關的計畫內容與下屬進行良好的溝通,特別是誰負責什麼要對相應的人員講清楚,這涉及到一項重要技能,即如何提升指示的有效性。很多良好的計畫沒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就是因為這一環節沒有把握好。



  2、執行與控制



  熟能生巧,同樣的工作多做幾次,工作水準與工作成果的質量一般都會得到提升。戴明環即PDCA和(Plan計畫,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改善或處理)的管理循環頗能說明其中原因。



  談到執行,當然包括管理者自身本職的執行工作。在此更多強調的是如何幫助下屬去不斷提升執行工作水準。管理者除了與下屬分享PDCA的理念之外,更應懂得適時使用SDCA(Standard標準,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改善或處理)的管理工具,不斷提升業務管理的水準,如此便能事半功倍。



  控制的本質是糾正偏差,其本身只是一種工具或稱之為途徑,並不是目的本身,因此不能為了控制而控制。如果下屬各項工作都能按計畫順利推進,那就不需要什麼管理者實施什麼控制了。此外,控制的模式與具體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到控制適度以防控制過度或者控制不足產生的偏差,什麼樣的控制才是最好的控制?這些問題都需要管理者有個清楚的認識。



  3、(跨部門)協調



  事實上,部門內部也有需要協調的工作,比如你將工作A分發給了張三,結果張三在工作期間內忽患疾病,無法順利完成工作,那麼你就要將A工作轉授於其他員工,這就需要協調。然而與跨部門協調相比,部門內的協調要容易得多。



  為了順利推進部門內的各項工作,必須搞好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如生產部門必須與上游的採買部門、下游的倉庫及銷售部門搞好協調。一個目光僅僅限於本部工作的管理者,不可能成為卓越的管理者。



  那麼在跨部門協調工作中,如何進行適當的定位,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的協調意識,在協調溝透過程中遵循哪些流程會比較妥當,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強勢貨幣。



  三、領導藝術︰從管理走向領導



  管理與領導不是一個概念。簡單講,管理的出發點是工作任務,而領導的出發點是人。一個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的主導下,當官的味道就濃,動不動就象對待“機器”一樣地進行控制,與此相應的是下屬的“工具感”會很強,做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欠佳。而在領導理念的主導下,管理者則會更多地把下屬當個獨立的人的個體來對待,他會更多地進行同理性思考,如果我是部下那會怎么樣?管理者主要強調自我修養與領導對象的自我管理與自我啟發。



  一句話,管理關注並修正行為,而領導則影響並引導人生。活都是人做的,要想把活干得好,必須把人的工作做好,而人的工作恰好是領導的范籌。一個要想達成卓越的管理者,必須實現從管理走向領導的兌變。



  1、培養與授權



  當下的金錢收入固然十分重要,而透過在工作過程中獲利培養鍛鍊,從而得到能力上的提升,更是每一位下屬的內在需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年輕的下屬而言,情況更是如此。



  如何培養下屬,培養下屬都有些什麼內容,培養下屬有哪些原則,會了徒弟餓死師傅怎么辦?這些都是困惑管理者的問題。海民老師的觀點是,培養下屬絕對是件雙贏的事情,一方面下屬得到培養,工作能力獲得提升,能夠承擔更多更重的責任,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將更多的工作進行下放也不會誤事,從而可以更輕鬆地從事更重要的事情。



  在培養下屬過程中,有一個理念極其重要,即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導師。在培養下屬中,管理者不必事事親身傳授,大膽地將工作任務交給下屬,讓下屬在工作過程中自我獲得提升,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在此過程中,管理者所需要做的是隨時關注下屬的工作進程,適時進行適當的提問提醒,以此支援下屬的工作。而一個自我啟發度高的下屬會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可貴的提升。



  此外,管理者還需要培養部分下屬的管理能力,那麼,如何選擇有領導潛質的下屬作為培養對象呢?



  2、態度與激勵



  有句話叫“態度決定一切”,這個一切到底包括哪些,咱們不追究,然而這句話說明了態度之於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卻是信然。



  管理重考核,領導重激勵。作為領導者,需要用心去考慮如何激發下屬良好的工作態度。我們需要考慮一個人什麼情況下才會奮發?為什麼有些激勵措施的效果好,而有些激勵措施的效果不好?激勵的模式到底有哪些?為什麼同樣的激勵措施對不同的下屬效果不一樣等等?我們需要徹底領悟激勵的作用機理,我們需要切實掌握下屬的需求,我們需要找出那些影響最終工作成果的有效行為,並著力強化這些有效行為。



  3、權變式的領導



  從理論上講,有四種不同的領導風格,某個特定的管理者總是或多或少地偏向或習慣於其中的一種。然而,這並不一定是最佳的狀態。下屬與下屬不同,如有些下屬是成熟的,他們既有相當強的能力,同時也具備強烈的工作意愿,而另外有些下屬不夠成熟,他們要么工作能力欠缺,要么工作意愿較弱。因此,對不同的下屬應該施行不同的領導模式。



  為什麼要管理者調整自我的領導風格而不是下屬進行改變呢?說到底,管理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主要靠下屬去達成組織或部門目標。如何對領導風格進行自我診斷,如何彈性運用四種領導風格等,都是必須深入探討的實踐課題。



  四、團隊建設︰從領導走向團隊



  現實工作中,有很多團隊,如項目團隊、職能團隊,企業本身也是一個大團隊。然而很多團隊的建設都搞得不太好,這與各級管理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三個諸葛亮在一起工作,或許會出大問題。每一個下屬都很成熟,具備高水準的工作能力與意愿,這不能說明這個團隊是優秀的,是有戰鬥力的。相反,不一定要最優秀的個體,我們也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工作、職能團隊來。



  如何評估我的團隊建設現狀(評估工具)?團隊建設到底包括哪些核心的實操內容,而不僅僅是理念性的東西?



  如上圖所示,沒有遠景的團隊走不長,達不到目標的團隊很快就會破產;隊長缺乏領導力,團隊的執行力一定不強,也就無法按計畫達成目標;領導力的核心在掌握衝突,即引領並利用衝突,執行力的核心在強化責任,即局部的連帶責任;最為關鍵性的是信任,沒有信任,團隊建設就沒有基石;建設團隊要善於利用承諾,邀請承諾並實踐承諾;同時,團隊要不斷成長與創造價值,就必須學習,高效地學習,透過一個個里程碑式的目標,邁向美好的遠景。



  學員現場需要透過培養訓練,設計出我的團隊建設路線圖,包括如何建立團隊的信任,如何強化自我領導與培養頭班的隊員,如何提升領導力與執行力,以及透過學習共建卓越團隊的具體方法等內容。



  五、問題解決



  卓越的管理者具有強烈的管理者意識和使命感,為創造更好的業績,積極解決問題。這種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存在理由就是為組織創造價值,所以能為更好的業績而努力。同時,他具有系統性的觀點,在他的眼裡,既有人,又有事,他能夠將生存(人事匹配、完成基本任務)與發展(人才培養與業績提升)很好地結合起來;在他的眼裡,既有例行事務,又有例外事務,他總是能將主要精力與時間放在處理例外事務上,也就是積極地解決問題。所以,在旁人看起來,他似乎常常悠哉游哉,閑適得讓人羨慕,其實,他在關心大局的情況下,精心打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的大腦也一直處於臨戰狀態,隨時準備投入思考與交流。



  六、卓越溝通



  對於某個特定的個人,其溝通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外接於人即他與外界的人進行接觸時的溝通,二是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的反省即自我溝通。一個人如果沒有高品性的自我溝通,很難期待他與別人的溝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溝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其相互的關係如何?通常,有哪些最主要的障礙影響了溝通的效果?我們為什麼會與他人發生衝突,如何透過卓有成效的溝通去解決衝突?如何提升自己的表達力、傾聽力、以及提問的技巧?與上司、同事及下屬溝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自我溝通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上,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做深刻的反省與充分的交流。



.
標籤:
瀏覽次數:28    人氣指數:2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女人的眼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一種單身,只為等一個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