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23479
 小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其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其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其他
作者: 小朱 日期: 2016.10.31  天氣:  心情:
什麼叫愛中藏著焦慮
年輕人想知道,什麼叫「愛中藏著焦慮」?
我簡單講,就是對方付出的時候,我們不想要接受,對方還想要硬塞。像是被我們不喜歡的人喜歡,對方就算送禮物,我們也不能拿,因為這樣以後我們沒辦法回應對方的情感。
年輕人帶著傻氣嘻笑,就拿啊!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我們強迫的,反正是對方自願的。
我看著他的樣子,感覺有時候很多事都不知道,也是很容易快樂,這樣也不錯。不過,進入比較複雜的人際關係之後,過於天真與單純,又遇到不對的人,其實得到的挫折可能多於快樂。
我說,我舉的例子不好,我再重講一個。就是我們明明不覺得冷,可是長輩一直要我們多穿一點。或者是,早就已經吃飽了,可是長輩又一直要我們吃,說我們正在長大…
講到這邊,年輕人就自己轉移話題了,他好像大致能理解就好,不想再花時間去細想這背後的道理。可惜,我還有一大堆例子,正在從大腦送到喉嚨,它們都卡在、堵在牙關內,硬吞回去又感覺內傷,只好慢慢說給各位朋友聽了,先在這邊感謝各位的傾聽。
有些人付出的當下,就可以感受到很強的焦慮感。所以相對於實際需要,給的分量過多、強度過強、持續時間過久,接受者如果不接受,付出者還可能會發脾氣。付出者藉著給予的過程,來安自己的心。至於接受者本身真正的期待或需求,有時候反而會被部分的忽略,以付出者心中既定的形式為主。
有時候,付出者在付出之後,會希望得到控制感,或者得到相當程度的肯定,或者是接受者難以回應的情感。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即便接受者不見得要,付出者也很難停止付出,不付出還會不高興。
比較麻煩的是,有時候接受者還依賴著付出者的付出,不接受便可能難存活。可是,付出者一旦付出,就會期待等量或大量的回報,不斷累積情緒之後,確定接受者無力回應,便大爆發,讓雙方都受重傷。
過去表達愛的方式,過於侷限在使用付出或犧牲的方式,社會常藉著為他人付出或犧牲的多寡,來肯定一個人的價值。付出不是不重要,適當地付出讓一個人開心、感覺有自我價值,不過,藉著他人得到肯定的歷程,在現代我們期待,慢慢轉向對自己的肯定。
我們不是非得藉著付出來得到他人的回應,而是我們付出的那一瞬間,我們已經能肯定自己的努力—我們還有能力付出,是多麼好的事。如此,看起來像是為他人所做的每個善意,都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愛得輕鬆不焦慮,愛別人也是愛自己,想付出就付出,無力付出也可以求助。得到別人的感恩,我們也感恩對方給我們這個機會;別人當成理所當然,我們就先求得內在的平衡,有餘力就做,沒有餘力那也只能這樣。
能表達沒有負擔的愛,我們常在平靜裡,享受著當下。我們先進入那樣的狀態,帶著我們所關懷的人一起進來。陪伴,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即便要付出,也可以不用失去自己,觀念想通是前提。祝福您!
標籤:
瀏覽次數:42    人氣指數:4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其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其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