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48531
 柳岸花酩又逸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僻居抒懷詩兩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學佛辨正 之 基礎思想觀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學佛辨正 之 三自性
作者: 柳岸花酩又逸春 日期: 2014.07.29  天氣:  心情:
《學佛辨正 之 三自性》



說明:
這幾篇,其實是透過Line和深交半生,分布於海外的學佛的朋友們交流的內容。
原本的前兩篇,只是為了把自己的淺見,在此和有緣的朋友分享,由於原來是對話交談,這樣只貼出自己的部分,不免有些斷層,所以想想還是在剔除個人隱私部分之後,把他盡可能完整整理出來,希望有助於彼此的增長。




H:
我的看法和想法,由下列一段印光祖師的文抄來表示,同不同意無妨,但與各位共勉!

因果心性 不一不二

世出世間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
心性之理微,雖聖人猶有所不知;因果之事顯,縱愚夫亦可以略曉。
(續編下.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民國己卯冬作,時年七十九。〕)

今之聰明人,雖學佛法,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率皆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與因果。
既撥事修因果,並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輩,詞驚鬼神,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
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憐憫,下愚者依樣妄為。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

《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事蹟報應,歷歷分明。閱之令人不寒而慄。
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斷不至錯認路頭,執理廢事,歸於偏邪狂妄之弊。
夢東所謂「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
夢東此語,乃千古不刊之至論,亦徒逞狂慧者之頂門針也。
(增廣上.覆鄧伯誠居士書一)



C:
好極了,我們不是在辯論,從不同角度,心得分享,

眾生平等應是建立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指佛性而言,只因妄想執著而有後來的不同,如是因如是果



C:
佛說八大人覺經,第一覺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僞無主。
心是惡源,形爲罪薮。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無常」者,謂世間之萬事萬物,生滅遷流,剎那不住,不能常住也。
子罕第九(十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基本上個人覺得無常是找不到常,而因果是如是因如是果,所探討的不一樣,
無關矛盾與否


H:
現在世間人定義的無常,好像比較接近“不如我意“,或不符合預期結果,顯然已有誤解了。
若以此定義,則因果和無常好像是有點關聯的。

是否可如此認為?
無常是依它起,而因果是遍計所執?


C:
有看無懂 ,通常我們會說由於第六意識的作意,導至第七識遍計所執(如好吃,好看),不知如何和無常與因果掛鉤

第六意識的作意(依它起)


H:
依它起是因緣所生法,所以我把無常與它關聯。
遍計所執是因我執或無明產生的妄念,所以把因果與它關聯。



.
S(我):
關於三自性,我找來淨空法師所談一段分享,或可分辨理解:


(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整理自 淨空法師華嚴1976-1978集》

【遍計所執性】

「遍」是普遍,「計」是計較,遍計所執是我們虛幻的想像,決定沒有事實;六道凡夫迷惑顛倒,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總以為這個身體與一切法是實實在在真有,這可以說是一切凡夫共有的錯誤觀念。

遍計所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抽象概念」,根本沒有這個事實。釋迦牟尼佛常用比喻,說我們晚上走路,月光被雲彩遮住,亮度也不夠,看得也不遠,遠遠看到一棵枯樹,樹葉都沒有了,就像一個鬼站在那裡,這就是「遍計所執」,完全是虛妄的,一種抽象產生的誤會。

【依他起性】

「依他起」就是因緣生法,《金剛經》所說的「一合相」,『合』是「緣生」的意思。所有現象皆是緣生之法。

世間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在凡夫中屬智慧高的,他們明白物質現象皆屬幻有,一切諸法都是眾緣和合而生,沒有自性,能所皆不可得,所以稱之為「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就是我們講的精神現象、物質現象,佛法名相稱之為「心法」與「色法」,都是許多條件聚集而發生的,並非偶然。佛法裡稱之為「緣」;緣具足時相現前,緣不具足時相不現前。現前,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是緣聚而有,緣散就沒有了。不現相時,也不能說它沒有,自性本具萬法。所以一切法的真相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說有、說無都是錯。

世尊在大經中常說:「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有』是依他起,『無』是圓成實。「圓成實性」能現一切法,是自性、法性。「依他起」是所現一切法,因緣所生。能現、所現,統統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

【圓成實性】

「圓成實」即是自性,真有。雖然真有,如果我們對它起心動念、生起執著又錯了,就變成遍計所執性。

所以宇宙的真相,就像我們看電視。「圓成實」是電視的屏幕,真實永恆,能生萬法。電視屏幕所顯的音聲、色相,如宇宙萬法。我們一般人看電視,只注意到電視裡的形相在變化,沒有想到屏幕本身從無動搖。應知,圓成實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總結上述,「遍計所執性」完全是從妄想成就的錯誤觀念。「圓成實性」是法性,真空能生萬法。「依他起性」是法相,假有非真有。

三性並不是真有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說明,萬法必須從三方面觀察,我們才能見到真相。所以任何一法皆具足三性。如果我們只看一面,就產生錯誤。譬如這個杯蓋,從這上看,這是橫的,這是一條,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再從另一邊看,是圓形凸出來的;再翻過來看,是凹進去的。如果各執己見,即有衝突。為什麼衝突?執著所見以為事實。如果能面面觀察,問題自然解決。

來源:http://new.jingzong.org/Item/2611.aspx



所以,依他的說法,【任何一法皆具足三性】才是。
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人怎麼看無常,畢竟還是世間法,萬法皆虛妄,又何需論斷之?

不過,一般而言,無常比較常被認為是【不一定依循事理或常軌而行】。
我則認為會這樣看,自有其原由,也不能說是錯的,因緣影響事理的發展走向,若有隱晦不明之事理,未能得知,那麼因而視其因果發展不能依循事理,而解讀為世事無常,這樣的觀點解讀,就顯得很正常。

也只有佛、菩薩,能超越時空輪迴的陰冥晦暗,才能對於因果業力的觀照了然清晰,因此而能夠對於無常和因果之間的關係,可以毫無衝突矛盾疑義。一般人難以洞見,只能單純這般看待了!

這是從同理心出發觀之。


我個人倒是覺得無常並不是找不到常,而是【沒有一定必然依循常理而行】,這是一般常遇到的,一般人的見解。

我認為,我們一般人無法見到或知道【一定必然依循常理而行】的所有因緣,所以會有【在其有限可觀察感知的時間裡,無法實證因果的必然依存關係】,因而以無常視之的情形。也因此,少數能觀察感知而得因果全貌者,才會被稱之為『現世報』,不是嗎?

這是從一般世俗的角度來看、來解的。


自古以來,佛教分派支流眾多,眾生識字者寡,有識者更希,各自體悟推敲,繁衍眾多名相說法,紛紛然令人不知所從,為研究佛法者增添更多障礙。幸而佛法不離世間法,一切說法畢竟不離眾生所念想,故而所有一切皆可從此端著手去『聞思修證』。

佛法本就為解決眾生之痛苦疑惑而生的,若捨此而不由,那就未免偏離其本源了!

這是我的想法。

我想,惟有從眾生的念想出發,去理解其煩惱和問題的癥結,才能用眾生的思維去說法、解惑,佛法的哲理,才能更通俗普及,深入人心。









 
標籤:
瀏覽次數:171    人氣指數:771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僻居抒懷詩兩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學佛辨正 之 基礎思想觀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