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60225
 Auro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心❤的距離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舞獅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享受物質就是知足?
作者: Auror 日期: 2013.02.04  天氣:  心情:






















《簡樸就好》作者橋田壽賀子






現代人不斷地追求「滿足」,而卻忘了「知足」


真正的富裕,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放下多少!





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會讓人皺眉頭。此時的日本有必要體會所謂的「深淵」,無論是物質或精神方面,都需要徹底去體驗。為了喚醒向新事物挑戰的勇氣或危機意識,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找回已經遺失的「芯」。所謂的「芯」就是東西的中心的「芯」,也就是核心的部分。一支蠟燭能輝煌照耀,主要就是有最重要的「芯」。沒有「芯」的蠟燭,即使靠近火也不會燃燒,只會熔化而已。


我們一定要當個有芯的蠟燭才行。我必須承認,眼前沒有芯、也就是沒有支撐生命的基盤,無法點燃生命之火的人,好像還是很多。


讓年輕人在集體生活中自我鍛鍊


要找回「芯」,每個人都有必要努力想要改變自己,讓新的自己覺醒過來。話雖如此,我想人類幾乎不想改變自己,長期習慣所累積下來的個性,已經變成像本性一樣的東西了。


在此,我特別要推薦的方法是,應該讓即將成為大人的青少年,跟與自己生於同時代的人過集體生活,讓他們從事自我訓練。人類必須透過集體生活學習生存技巧,也才能了解別人的思想與心理。


對那些出生在如此富裕的時代、核心家族中生長、人際關係少的孩子而言,我認為父母有必要用半強迫的方式,把他們放進團體裡面生活。





我本身就是個被溺愛的獨生女,在家裡不用幫忙做任何家事,只顧著讀書、我行我素地長大成人。直到進入女子大學的宿舍過著共同的生活,才學會過去從未做過的煮飯、洗衣服、清掃等一竅不通的家事,這對我未來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幫助。


一邊領會、一邊發覺新的自我,也因此鍛鍊出柔和的精神。


透過親身的經驗,我發現人類是一種透過同伴才能發現自我的動物。再說,這世界上,有很多思想與自己不同的人。我也是過集體生活後,才開始學會如何跟這些人取得協調,以及順利過生活。


如果擁有類似這樣的集體生活經驗,我想,就可以讓社會產生更多人性裡具有「芯」的年輕人。


如何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中,培養富裕的心情?


的確,不平等的貧富差距社會、競爭激烈社會也是眼前的問題,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把上流社會當成標準,當然就會覺得自己的情況很慘,心情也因此變得慌亂。


如果差距大到跟軟體銀行(譯註:Softbank,日本的電訊與媒體公司,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等)的創辦人孫正義之間的程度,想必你也不想比吧!跟那些無法比較的人比,只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貧弱而已。


想在不平等的社會中維持好心情的祕訣就是,秉持「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拚命想當一流,光是這樣的想法就足以形成枷鎖,讓自己喪失發揮真正實力的空間或舞台。


無論生在什麼樣的世界,若要達到一流境地,都得花費異常的能量、忍耐力,並且通過無數考驗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有沒有那種成就大事業的胸襟,以及自己本來是否就具有足夠的能力。


瞄準一流,想讓自己的孩子就讀東京大學(東大)的家長何其多。問題是,孩子根本沒有那種能力,只知道盲目地對孩子吼出:「東大!東大!」來激勵他們也無濟於事。身為父母者該有的作為是,清楚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跟你是不同的兩個人,他會思考自己的將來。


忽略上述重點、只想往高處攀爬並非賢明之舉,對親子而言,都是不幸。因為即使東大畢業,也無法保證孩子就能夠從此過著一流的生活!


與其只想到成為一流而努力,忘記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倒不如改變思維,甘於「人生二流就好」的想法;踏實地實踐自己的思想邁向人生,這樣不是可以用更富裕的心情過生活嗎?


停止高攀、確實地了解自己本身的優缺點,一定就會更喜歡當下的自己才對吧?稍微放鬆一點,找到更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就一定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


普遍不奢侈的時代



以前的日本,每個人都很貧窮,因此大家也不覺得貧窮是很慘的事。搭計程車太過奢侈,大概都是搭電車,然後拚命地走路。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不在外面用餐,一般人家裡也沒有電話。一定得用電話時,我就跑到附近的牙醫診所借用



緊急連絡都是用電報。公司有事找我,就會發電報給我。


例如松竹公司如果傳來「某月某日,前來」的電報,我就會想到「啊!又有事給我做了吧!」然後戰戰兢兢地出發前往公司。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或許那是個令人無法置信的悠閒時代。但是我們過得很順遂,也不會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充滿慾望。因此我們的心也很穩定,很小的幸福,就可以讓人感到滿足。我認為原因就在,當時我們過的是,符合我們所需的生活方式。


謹記對錢財的感恩心情


那時候,當然還沒有銀行轉帳制度,我的稿費都是領取現金。當我領到稿費時,真的充滿幸福、開心的感覺。當我用稿費的錢買第一台電視時,那種滿足感;還有斷然買下期待已久的時裝時,緊張到心跳加快的心情,特別令人難以忘懷。那時,過的是細細品味小小幸福感的生活。


現在的稿費都是由對方匯進戶頭的,感覺上,那種感恩的心情也變淡薄了。其他的事也變成同一個調,平常的生活裡,甚至連「謝謝」這句話都消失了。


我的意思並非貧窮才是好事,跟現在相比,古時候的確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錢多一點當然好。


我想說的是,古時候的人就是因為貧窮,反而享受到很多快樂。也因為窮困,才讓人有更多機會,經驗到對人類而言重要的事物。



能滿足眼前的生活就行



請容我在重複一次。現在,正是我們應該感激物質,,追求「知足」、「節制消費」所謂符合自己的幸福的時候。




所謂的「知足」是指,滿足於現狀的心,只要不產生新的不滿,就可以一直以滿足的心情生活下去。了解自己身心的需求程度,不去要求更多的東西,就可以生活得很富裕。


《阿信》很容易被歸為從前的貧窮故事、辛苦的奮鬥故事。的確,我一路都在強調這個重點。但是我真正想傳達的,其實是這兩件事:


「日本人已經夠了,不需要比現在更富裕了吧?」


「接下來,何不試著考慮,過符合自己的生活呢?」


「還想要、還想要」的慾望,絕對不會為人類帶來幸福。我想傳達的,就是這樣的訊息。過去的日本有這樣的人,過著符合自己的生活。當初我想把這種訊息,放進電視劇當中。


認為平凡很好、追求符合自己的幸福的人一定也了解「知足常樂」才對。




「有始有終」、「節省」、「簡樸」……。


上述語詞看起來好像都是古老的價值觀,其實無論是處於有錢、沒錢的情況,只要沒忘記這些精神的人,我認為才是真正優美的人。








心得


當我知足了

我才懂得去感恩


去感恩我所擁有的東西


記得在學禪時

法師



每天要感恩

感恩所吃的食物~因為有食物才能活著


感恩有衣服穿~衣服保暖我的身體


感恩有地方睡~身體需要睡眠

人基本需求只有這3個

期於都是想要的欲望

因為太多的慾望貪心

人變的不理性

去追求不需要的東西



有一年

我參加志工活動

去體驗飢餓的感覺

我從來沒有那ㄇ久沒吃到固體的食物

也從來不知道

在遙遠的國家

有人是活活的餓死

讓我知道食物的珍貴

懂的感恩食物































標籤:
瀏覽次數:464    人氣指數:17524    累積鼓勵:853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心❤的距離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舞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