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05187
 *雅詩*⊙_⊙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倒垃圾....無用的垃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冰山美人艾莉絲~紀念的時刻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貼~認識血癌(白血病)
作者: *雅詩*⊙_⊙ 日期: 2005.01.18  天氣:  心情:

轉貼來源:台灣癌症諮詢中心網頁
轉貼網址:
http://www.uhealthy.com/cancer-chinese/leukemia-p1.htm 
請注意文章中紅色字體部分說明






血癌






前言 

血癌(Leukemia)就是俗稱的「白血病」。佔台灣癌症的第八位,小兒血癌更為小兒癌病之第一位,發病的人數更有逐年增加之勢。國內外均是如此。白血病的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2.61%;死亡率的排名男性為第八位, 女性為第十位。 白血病的成因是多重的,包括:基因突變、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核爆)、病毒感染(如日本的HTLV-I病毒)、化學物品的刺激,以及病人體質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等。白血病又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其成因及臨床表現皆不相同

血球的功能 

血液含量約佔正常人體的體重的7-10%,即成人大約有5公升左右的血液。血液55%的血漿和45%的血球所組成。血球又可分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液對人體的功能包括有:
運送氧氣、養份及荷爾蒙
消滅病原體 
止血作用
維持人體體內酸鹼平衡
調整體溫


造血就是骨髓內形成血球的過程,人體內血球細胞的始祖是骨髓內的幹細胞,幹細胞在骨髓內經過連續的分裂和成熟分化過程後,形成成熟的血球,循環於全身血管中。

血癌的分類 

白血病依臨床病程的進展速度和癌細胞的成熟度可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其次,再依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可細分為急性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成年人,約有80%的病人超過25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再細分類為M1到M7型;M1型是「急性未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2是「急性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3是「急性多顆粒前骨髓細胞性白血病」;M4是「急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M5是「急性單核球性白血病」;M6是「急性紅血球性白血病」;M7是「急性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層20歲~45歲的成年人。與費城染色體的異常有關,可再分為幼年型及成年型。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好發於兒童,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又可再分為L1、L2、L3型。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好發50歲以上的老年人。淋巴球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故可再分為慢性B淋巴球性白血病以及慢性T淋巴球性白血病。 

血癌的病因 

白血病的成因複雜,目前可能的致病原因及看法包括:

放射線:正常人罹患血癌的機率約在兩萬五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原子彈爆炸圈的倖存居民,罹患白血病的機率竟然高達六十分之一。另外懷孕婦女的腹部X光照射,出生的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率也較高。 

化學藥劑:長期的接觸有機苯的工人,或曾接受過含氫化合物(Alkylating agents)化學治療的病人。

遺傳及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候群(Down's)、布倫氏症候群(Bloom's)等先天疾病可能會誘導白血病的發生。如家族中罹患急性白血病,則罹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免疫能力:自體免疫能力的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

病毒感染: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

血癌的症狀 

急性白血病:一般常見的臨床表徵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新陳代謝加速,不成熟白血球快速生長,容易出血:包括鼻血、牙齦出血、皮膚出現塊狀瘀血、女性會有月經量不止的情形。貧血:因紅血球減少、血紅素降低、導致容易疲倦、臉色蒼白。關節疼痛:常發生在膝蓋部位。其他如淋巴結腫大、牙齦腫脹、脾臟腫大、體重減輕、腹部有飽脹感等不適情形。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依其病程可以分為慢性期、加速期以及芽球期。在慢性期常見的症狀為發燒、體重減輕、貧血等,約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並沒有症狀。加速期,常見肝脾腫大、不正常的白血球及血小板的增生。芽球期則病情就會轉變如急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初期幾乎沒有任何不舒服,有些人會有免疫力變差的現象,如長帶狀疹、及出現淋巴腺、脾臟腫大。有些病人會出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缺乏症。

血癌的診斷 


血液檢查:白血球數目增高,可能增高到數十萬以上(但有少部份的病人反而減少白血球數目),且大量出現未成熟的白血球,其他如血紅素下降、紅血球數目減少,血小板數目減少等。

周邊血液抹片檢查:出現許多髓芽細胞,這些髓芽細胞就是不成熟的白血球。

骨髓穿刺切片檢查:骨髓穿刺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處的腸骨脊,醫師會以穿刺針穿過皮膚,再以特殊的針鑽過骨頭表層,抵達骨髓腔,抽出少許骨髓血。骨髓切片做法同骨髓穿刺,只是使用的針為特殊的切片針,這兩項檢查可同時完成。

血癌的分期 

對於白血病的病人而言沒有意義,因為從一發病,惡性細胞就已經進入了周邊血液,並進入各器官系統,所以臨床以各細胞型態加以辨認後便可開始治療。 

血癌的治療 

I. 化學治療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近幾年的研究報告,除了M3型使用口服的ATRA來治療,其餘六型所使用的化學治療處方是一致的。Ara-C加上Daunorubicin是首選的藥物,治療效果可達70%的完全緩解率。但疾病緩解之後,若不繼續接受鞏固性的治療,復發的機率相當高。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開始是以化學藥物為主,即可達緩解。使用干擾素治療也可以使病人達到緩解,但通常仍無法根治。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骨髓移植是唯一可根治疾病的治療。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常用的藥物包括:Daun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lone以及L-asparaginase。當疾病完全緩解後,可以考慮鞏固性的化學治療,治療之後,再以口服的化學藥物進行維持性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常會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應考慮給予頭部的放射線治療加上脊髓腔內化學治療。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當早期,如果沒有特殊症狀,並不需要急於治療,當症狀出現後,此時再考慮給予化學治療。一些抗癌新藥對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皆有不錯的控制。

II. 血液幹細胞移植
骨髓移植:可分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自體骨髓移植是輸入自己的骨髓;而異體骨髓移植則是輸入捐贈者的骨髓。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

臍帶血液幹細胞移植:利用胎盤來收集幹細胞,這是近年來醫界持續研究中的移植法。

III.放射線治療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因為癌細胞容易侵犯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所以醫師常會安排做預防性的放射線治療。

預後 

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經化學治療後緩解率在60%之間,五年存活率約為20~40%。
2.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經干擾素治療初次緩解率達70~80%,如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五年存活率約40~60%。
3.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初次緩解率約70~80%,成人五年存活率約20~30%。
4.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化學治療後緩解率在70%左右,平均存活期約為六年。

追蹤與展望 

白血病的病人,須做血液檢查以確定疾病沒有復發,若是2,3年內沒有復發,表示復發機會相當低。若接受骨髓移植者,必須服用抗排斥藥至少半年,且須定期回門診追蹤。服用抗排斥藥時免疫能力會降低,應避免受感染。

高危險因子包括家族中有罹患白血病、唐氏症候群、神經纖維瘤症、ataxia telangiectasia、HTLV-I病毒感染,曾接受過甲基類化學藥物治療者, 以及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或抑癌基因缺損者,皆比常人高出許多倍的血癌致病機率。放射線污染的受害者更需定期做血液檢查。維甲酸衍生物,維生素B6有促進分化及減少血癌細胞不正常增生,已得到學者的認同;惟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有原因不明的白血球或其它血球數目增加或減少,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拜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白血病的治療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有不錯的進展。非親屬間的骨髓移植,近來成功率也日漸升高,對於抗排斥反應的藥物,近年也有新的進展,病患可以不用再為找不到親屬關係的捐贈者而煩惱。 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目前研究顯示由周邊血液所收集的幹細胞,有比骨髓更快恢復造血的能力。而未來臍帶血銀行的設立,更可以讓病患能有更多的機會找到異體髓細胞捐贈者。

標籤:
瀏覽次數:142    人氣指數:3342    累積鼓勵:16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倒垃圾....無用的垃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冰山美人艾莉絲~紀念的時刻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