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716025
 kanghav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Kahneman快思慢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卡夫卡全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湖北省博物館
作者: kanghave 日期: 2015.12.11  天氣:  心情:
  湖北省博物館四件鎮館之寶:鄖縣人、越王句踐劍、曾侯乙編鐘、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
  鄖(音雲)縣人是100萬年前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省鄖縣青曲鎮曲遠河口的學堂梁子發現了頭骨化石兩個,現在擺出的是複製品,沒說真品到哪裏去了,頗掃興,對複製品沒多看幾眼。這間展覽室將古代考古之重要者都陳列了,包括了從前在課本上讀到的屈家嶺文化與盤龍城。屈家嶺文化是距今5100~4500年的新石器文化,發現於1954年。盤龍城是商代早期城市,也發現於1954年。展覽廳有詳細的人類演化史、新舊石器時代的牌子,讓我好好復習了一番。有專櫃展出陶器刻畫符號,這是中國文字的先驅。
  越王句踐劍1988年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劍身靠手把處有鳥蟲文「戉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兩行字,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這把劍似乎常換展覽位置,館內人員指點我的有誤,現在放在鄖縣人展覽室的出口處。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代諸侯墓葬,1977年發現,有發掘時的大張黑白照片,令人遙思先輩的壯舉。文物中最震鑠的是編鐘,全套65枚,親眼看到才知其龐大。彩繪的外棺內槨巨大厚實,比人還高,有七公噸重,是另一個嚇人之物。有個說明牌記載了陪葬者,21名全是女性,年齡在13-25歲間,這是中國殉葬文化的又一例子。
  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是2006年發現的湖北省鐘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腹部飾有青花「四愛圖」: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因此極為稀罕。說明牌說:
==================
元代青花瓷極其珍貴,目前存世的約400件,其中一半為考古發掘品。元青花圖案常見花鳥草蟲,人物形象則罕見。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賣「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以1568.8萬英鎊(約2.6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亞洲藝術品成交價的最高記錄。
==================
四愛圖的價值當在「鬼谷子下山」之上,無怪為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的建築外型與四川省博物館很像。進去是二樓,右廳是「楚文化展」,即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左廳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俄羅斯美術作品展」,因時間不足而未進去。從折頁說明書來看,畫作很不錯。
  三樓四個廳,是一、「土與火的藝術」:即陶瓷器,那四愛圖梅瓶就在這裏。二、「鄖縣人」:含有古代考古,與越王句踐劍。三、「梁莊王墓」:明仁宗第九子朱瞻垍與魏妃的合葬墓,2001年發掘,有許多金器、玉器,華美無比,還有鄭和航海帶回來的寶貝。四、「中流砥柱:湖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展覽」:是抗戰史的照片與文字說明。
  四樓展覽室用於「荊楚百年英傑」,分為科學、人文、政治、軍事諸領域,是人像照片配合文字說明。熊十力是黃崗人,他的說明牌旁邊配了一幅董必武的字:「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粗率毋安排,此傅青主論書法也。十力我兄正字。弟董必武。一九六二年十月。」說明牌:「董必武在這幅題字中,含蓄地稱讚了熊十力特立獨行的個性與人格。」這解說得很好。我知熊十力是誰,卻不知董必武是誰,大陸遊客相反,都知董必武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參加者,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而不知熊十力是當代新儒家的開創者,其弟子散居港臺,形成當代新儒家運動。
  還有半個房間是「辛亥仁人」,專門介紹參加辛亥起義的湖北籍人士。
  這個「荊楚百年英傑」展不分黨派,這是進步,然而整個四樓偌大空間用為鄉土教育,實在不是博物館的正務。據該館網站云:
==================
  本館還藏有大量的六朝隋唐經卷、明清書畫。這些經卷主要來自於敦煌藏經洞,彌足珍貴。繪畫作品中,幾乎包羅了當時的主要流派,有明早期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吳偉為代表的江夏派;明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的吳門派;明後期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派,以藍瑛為代表的武林派;清初以王時敏、王翬、王鑒、王原祁「四王」為代表的正統派,以朱耷(八大山人)等「四僧」為代表的革新派;清中期以揚州八怪為領袖的揚州派。其中,吳偉雪漁圖軸、八大山人魚鳥軸、鄭板橋墨竹通景屏等,都是藝術水準極高的大幅作品。法書作品中,從台閣體到帖學到館閣體到碑學,都有作品傳世,代表性的人物有李東陽、王守仁、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米萬鍾、倪元璐、張瑞圖、王鐸、鄧石如等等,後世以楊守敬、張裕釗的書法收藏最為豐富。
  近代文物以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物為主。辛亥英傑有黃興、孫武、劉公、劉靜庵、王漢、彭楚藩、楊洪勝、蔡濟民、熊秉坤等,一大批珍貴的辛亥革命文物和資料,使得湖北成為研究辛亥革命的中心。指點江山的國家元首有董比武、李先念;救國救民的革命先烈有施洋、陳潭秋、惲代英、林育南、項英等;領兵征戰的軍旅名將有徐海東、王樹聲等,其他還有建功立業的科技精英、學術大師、文藝泰斗,不勝枚舉。本館文物中,還收藏8000多部70000多冊的古籍,善本就有500多部5000多冊之多,明《四然齋集》、清《閩川詩話》為海內孤本。
==================
這些書畫竟不得展出,讓給鄉土教育,這還是政治領導文化的問題。
  五年前第一次走訪武漢,值週一休館,不得而入,今年11月24日終於得償五年前之願,是為記。
標籤:
瀏覽次數:137    人氣指數:1137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Kahneman快思慢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卡夫卡全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