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改掉貢高我慢的習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修行是享受,不是負擔
作者: KING 日期: 2022.10.11  天氣:  心情:
慧律法師《修行是享受,不是負擔》上:
對這世間的天地萬物,要先學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迴向了,終於要結束了,可以輕鬆了,解脫了。」不可以有這種想法。如果你視這七天的辛苦為畏途,大可不必來。那麼,每天都可以過得輕 松愉快。所以,不要認為來這裡是受苦,應當說是享受——享受法的快樂,享受修行的快樂,享受向極樂世界邁進的快樂。每天看三寶(佛、法、僧),聽法師開示,修行應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不是痛苦而是快樂,要抱持這種健康的心理。修行人沒有所謂的假期。因為,持續不斷地用功,對修行而言,是很重要的。若要等臨命終再來用功,有定力者當然無妨,問題是,你會不會有病苦或業障現前?若這兩項現前,那可就妻慘了?病苦現前,雖說你很認真念佛,但宿世造何惡業,自己亦不得而知。發生車禍,被撞得喪失記憶,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平日雖很用功念佛,但業障現前也束手無策。又如有的癌癥患者,在末期時疼痛難當。我們臨命終是否有上述情形,是很難逆料的。
你說臨終十念即可往生,但是否有把握臨終能保持正念?所以要珍惜有生之年,身處壞的環境,作壞環境的觀照來解脫;身處好的環境,做好環境的觀照來解脫。不論何時,都要作觀照,以求解脫。例如:在病苦中就觀照色身無常,只是臭皮囊,無常終有一日降臨,所以,應該要放下;身體健康就觀想:真值得慶幸,能有體力拜佛、念佛,所以應當更加用功;貧窮的人就觀想:反正我沒錢,晚上不關門也不必擔心人家來綁票(因為沒錢,誰會來綁他?)富人就如是觀想:我的經濟能力不錯,能夠佈施修福。不論貧富、健康、多病都無所著,要懂得珍惜。否則就像 慈禧太后,八國聯軍時,自北京倉皇出走,來到四川時飢腸轆轆,有人獻上地瓜。平日吃滿漢全席的老佛爺,從未吃過地瓜,因為飢餓只好將就,吃後還讚不絕口。她平日在宮中養尊處優,講究排場,此刻為了逃命,也顧不得威儀了。專注得連自己的身份也擺在一旁。放下身段後,就覺得地瓜很美味。等到和解,八國聯軍退兵,她的架子又端起來了,耀武揚威的心態又出來了,終至亡國。因為她忘了自己是誰。
由上述的故事可以知道,一個人若真為生死,像慈禧太后那樣,後有追兵,就會拚命奔逃而忘了自己是一國之君。不但如此,滿漢全席、考究的服飾、鞋子、冬暖夏涼的皇宮......,全都置諸腦後,只為逃命。這心情比打佛七還要厲害,還要專注。
我們修行若用逃命的心態去用功,猶如無常鬼在背後追逐般,若不往生就被抓到三塗受苦,就算作人也很痛苦。生恐怖心,毫不眷戀,忘記世間種種假相,一心一意拚命了生死,大家都會往生。用這種心態打佛七,保證會往生。就像 慈禧太后逃命,我們被無常抓到也是沒命啊!慈禧太后忘了自己的身份是誰,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報,窮奢極侈、憤恨、鬥爭,終至亡國。同樣的,我們修行人若忘了念佛,就難以往生。若一個人仍放不下是非、恩怨,竟日聽東聽西,在是非中打轉,我保證此人必定不會往生,能不墮三塗就算很好了。
以下有幾種錯誤的心態,應當避免。來此,不只是打佛七,回去後,在德行方面也應有所長進,那麼,面對世間諸事,即可無障無礙。將我以下所說,也就是修養方面做好,自可無所障礙,臨命終還能往生。要放下這些可怕的心病,不能有這些念頭,這樣日子就會很好過。
標籤:
瀏覽次數:50    人氣指數:25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改掉貢高我慢的習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