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有佛法就有辦法-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佛法就有辦法-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有佛法就有辦法-2
作者: KING 日期: 2022.11.25  天氣:  心情:
如果我們要探討死亡就可以了解生怎麼來,死往哪裡去,為什麼每一個人的貌相不一樣?為什麼每一個人的福報不一樣?為什麼每一個人的智慧不一樣?why?為什麼?這一定有它的原因,佛教講宿世的業感,業感,業力的感應,這個又講、又講到唯識學的共業、別業,今天我們大家都不是佛學院,所以不講這個。我們這三天簡單講一個idea一個觀念,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觀念,你才有興趣要學佛,否則你起不了興趣的,起不了興趣的。

如果佛學只是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的話,你只能變成一個學者,不能解脫!如果你把佛法拿來化做我們生命的全部,還不是一部分,融入整個佛法變成我們的生命,我們內部真正地去實踐,去升華我們錯誤的觀念,變成正知正見。譬如說布施,世間人的觀念跟佛的觀念不一樣,世間人布施是為了回饋,希望種善因得善果,這就是眾生的觀念,佛法不這麼說,布施不是為了回饋,也不是說:我想得到什麼善報跟因果,不是的!佛陀告訴我們:布施是為了破除我們內在的悭貪,升華我們自己絕對平等的智慧。簡單講:佛法的布施不是為了任何目的,是想清淨我們的佛性,破除我們的悭貪,了解萬法空性的平等,當然因果就自然存在,你行善得善因,得惡得惡果,這個只是對一般凡夫來說,對中、下階層來說;對於最高的終極目標,不是只有在因果上打轉,它必須是非因、非果,因就是空,這個空絕對不是你想像的沒有,這個講起來這又是另外一個非常的深的學問,非常深的學問。在這麼短暫的三天裡面你不可能講“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諸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為的中心理論。《中論》卷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八不偈之意,以顯發中道實相。)”,也不能講唯識,也不能講一真法界的華嚴,也不可能,只能講某一些觀念idea而已。

所以說:生命的目的是什麼?覺悟,要覺悟。我們要趕快覺悟,覺悟的人少,覺悟的人絕對很少,迷惑顛倒的人多,多得不勝枚舉,我們隨便在紐約的街道上碰到New Yorker(紐約人),你問他,不管美國人、中國人,你問他:你生命的目的是什麼?你在追求什麼?追求錢。佛陀說:依靠錢,錢就會讓你痛苦;依靠名,名就會帶來災難,你依靠什麼呢?這個世間無所依靠,佛教講的獨行道,單獨地來出生,也孤獨地離開這個世間,萬法沒有依靠,萬法都不足以依靠,要依靠自己的清淨的本性,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阿含》裡面講:法依止,莫異依止——就是我們要依止佛陀所講的法。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要依靠自己的正知正見的智慧,要轉變這個錯誤的念頭,萬法都不可靠,因為都會變化,包括我們的色身,包括我們的地球。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在《雜阿含經》就講得很清楚,對不對?自己要依靠自己的正見智慧,自己要依靠自己的佛性、還有理性,不依靠任何東西,你依靠任何東西,都是生滅變化的東西,也沒有一個值得我們依靠的,在這個世間(沒有依靠的),在這個世間。

好了,生命的目的在於覺悟,如果我們不肯犧牲,我們就無法見到真理,因此今天大家如果想要聽佛學講座,要先放棄你以前的觀念,把我們以前對佛教的觀念,或者是你執著的某一種背景的觀念,很徹底地放下、放下、再放下,先聽我的,你一定要放下這一些自己以前所擁有的意見,主觀意識形態的一種意見,這樣才有辦法,所以說我們要先放棄自己的意見,再來聽聽佛法的正知正見是什麼,這樣才可以有辦法。就像一個瓶子裡面裝毒藥,我們一定要把毒藥倒掉,才有辦法裝甘露,我們內心的毒藥是什麼呢?貪、嗔、癡、嫉妒、占有、攻擊、傷害、毀謗、批評、分別、煩惱、無慚、無愧、沒有信心、整天渾渾噩噩、醉生夢死,這個就是眾生的心態,不是太狂妄就是太自卑,就是這樣過一生。所以要先犧牲,所以請大家要先放掉諸位以前的觀念,先聽聽正知正見——佛法的、正法的觀念。學佛,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離苦得樂。因為這個世間不究竟,有了車子、煩惱!死了以後火化,車子不是我們的;洋房、大樓、在紐約華爾街股市,或者※※※的洋房、大樓,那也不是你的,短暫的,也是短暫的。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擁有,簡單講:我們只是錯覺,所以說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間就是萬法都是讓我們,短暫地讓我們用一下,房子短暫地用一下……。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間什麼都是暫時讓你用一下。佛陀告訴我們:我們要冷靜,一定要思惟這個世間的正見,他才有辦法過著超越的日子,否則我們這個生命很快就結束了,既然世間為我所用,那麼我們在執著什麼?我們在執著什麼?問題就開始發生了,這個就是我們為什麼會擁有金錢、擁有洋房、大樓,卻擁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我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跟執著?這個就是佛法的核心,解決那一些科學家沒辦法解決的問題,解決哲學家沒辦法解決的問題,解決心理學家沒辦法解決的問題,解決物理學家、藝術學家所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解決外道所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所以佛教稱為究竟的宗教,其實也不是宗教,佛教非哲學、非宗教,這個討論起來又很多的問題,又很多的問題。
標籤:
瀏覽次數:52    人氣指數:25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有佛法就有辦法-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有佛法就有辦法-3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