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死亡的藝術-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死亡的藝術-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死亡的藝術-7
作者: KING 日期: 2022.12.25  天氣:  心情:
佛陀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佛皆以苦為良師。沒有苦不可能成道。就這樣,我才開始意識到,這是自己內心想追求的方向。禅師也講:‘能夠觸景會心皆是近道,不可逐境迷心一味向外求。’人須要活在現實生活中,又要超越現實的社會;必須在任何境界中觀察自己的心,不必看別人。所以,佛陀開示:眾生都是愚癡的。長兩個眼睛要看自己的缺點,不要老是挑剔別人。

佛陀告訴我們:人總是自我的,對於自己的缺陷始終像獵人隱藏在樹後,不願意被人家發現。而我們兩眼一直注視別人,就完全沒有時間檢討自我,回光返照。因此,禅師教我們要‘觸景會心’,遇到任何境界顯現,就必須想到回歸自心,要原諒別人、寬恕別人。

佛陀有一弟子,要到遠方去講經(弘法),佛陀告訴他:“那個地方都是不講道理的人,你到了那兒,他們說不定會罵你,若罵你時怎麼辦呢?”弟子說:“他若罵我,我就想說他還沒打我;他打我時,我會想他還沒拿刀砍殺我;若砍我時,我會想還沒有置我於死地;若將我殺死了,我會感激他,成就我的忍辱,幫我解脫。”所以,聖人的心是寬恕眾生的,他可以把生命都獻給眾生,達到一種‘無我’的精神境界。

今天我們還有生、死的問題,是因為‘有我’,有一種強烈主觀的‘自我’,‘我’就是起心動念的根本。‘有我’就產生痛苦;認為‘這是我的兒子、我的太太、我的爸爸、媽媽...’你所疼愛的就只是自己家庭周圍的人。不能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普渡眾生’是因為我們存有‘我相’,我相就是一種束縛,如烏雲蒙蔽了太陽。

有自私的心理,就不能像聖賢一般。因為我們有‘我相’才會向外去追求;為了追求自己的快樂,必須犧牲別人,就產生了弱肉強食的現象。比如說:我媽媽殺雞,我就勸她:“媽媽不要殺雞,雞是有靈性的。’媽媽卻說:‘雞本來就是給人吃的,不殺怎麼可以,讓雞到處走是不好的。”竟然有這樣的理由,這就是‘弱肉強食’。有些修密宗的人更荒唐,雞腿大口地吃著,竟然還說:“吃雞度雞、吃鴨度鴨、吃鵝度鵝,吃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

我說:“功夫那麼好,蛆蟲也是眾生,怎不撈起來吃呢?還有蟑螂、壁虎都是眾生,怎麼不吃呢?”只找這些山珍海味來吃,不然就是各種海產之類的生物。有的人甚至羨慕殺豬、殺雞的人,賺了許多錢;其實殺生的果報到臨命終就知道。殺雞的人變雞臉,殺蛇的人變蛇臉,殺鳗變鳗面。那麼,有人會說:“殺人是不是變人臉?”我說:“不是,殺人變成地獄臉。”所以,我們的心是‘有相’的,一味向外追求,以前我也是一直追求,卻找不到人生到底活著有什麼意義?

今天我已活了三十年,一位老人活了七十年,他會死,我也會死,死後同樣是一具屍骨。美女楊貴妃、貂蟬、王昭君,死後哪一個人還美麗呢?還不是黃土一壞,死後都是一堆白骨,完全一樣。所以,我們要能觸景會心,遇到境界要觀想,了解一切都是無常,不是真實的。佛說:“我們要開采本性,本性才是永久性的;肉體是暫時性的,會老去、會朽化。”

要找到永生,從佛教中尋找,一定能做到。如果,想要不生死,就要超越念頭(慣性)。有的人講‘禅坐’,這樣說其實並不夠恰當。‘禅根本就不是坐,坐根本也未必是禅’,‘禅’與‘坐’是兩種完全不相同的事情,並不是兩腳一盤就叫作‘禅’。有些人‘定功’很深,口念‘阿彌陀佛...’止靜後,一會兒就入睡了,還打鼾,鼾聲如牛,坐著也可以入‘睡眠三昧定’的境界。於是我打醒他們,問他們:“你們為何如此快入定呢?”他們會說:“太累了。”沒多久又是鼾聲大作。我叫他們起來,他們卻說:“師父,我想學坐禅。”我說:“這樣不是坐禅,這樣叫做休息。”如果要坐著睡,為什麼不躺著睡呢?禅與坐是兩種不同的事情,所謂禅者超是非、超善惡、超有無、超好壞,一切沒有對立的觀念,是名禅;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為境界所擾是名禅。

‘禅’的後面要是加上‘定’就對了;‘禅定’才是正確的。不能講‘禅坐’,坐與禅並不一樣。坐也許是坐著休息,而禅是有定,定不見得需要坐。釋迦牟尼佛的禅定功夫是不須要坐的;釋迦牟尼佛你要殺他,他也不生氣,你要害他,他仍然很慈悲,他的心完全放下對立法的東西。禅是超是非。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解脫呢?因為是非太多了,全看到別人的錯誤。打開眼睛,這個也錯、那個也錯,只有我對;整個宇宙看遍了,就是不順眼,只有自己是好的。人太無知了,常對別人說:‘我看你不順眼。’但他沒想想看,別人也可能看他不順眼,這是對立法的存在。你看人家不順眼,人家也看你不順眼,所以,要超是非。
標籤:
瀏覽次數:52    人氣指數:5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死亡的藝術-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死亡的藝術-8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