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92565
 十二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法官枉法 台灣淪為狗腿王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特赦阿扁是政治與法治的墮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民非羊群,官員不可有趕羊心態
作者: 十二 日期: 2024.05.10  天氣:  心情: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是羊群,官員更不可有趕羊心態


準總統賴清德出席新內閣策勵營時,勉勵閣員善用權力服務人民,「牧羊人應有羊群的味道」。意即,只要施政符合民意,切合民心,民進黨在國會席次未過半就不再是問題。官員應將權力用於服務百姓,這是正確的觀念,我們也期待新政府戮力以赴。但「牧羊人」這個概念卻值得商榷:人民不是羊群,官員更不宜自認為牧羊人,以為可以像牧羊一樣把民眾趕來趕去。

賴清德的「牧羊人說」,是引述教宗方濟各的說法,闡明只有服務人民的時候,才是真正權力的展現,因此牧羊人要有羊群的味道。賴清德藉此強調「服務」之重要,堪稱用心。然而,宗教中談神職人員與信徒間的關係,用「牧人與羊」為喻有其傳統脈絡;但在民主政治中,將官員和選民的關係作相同比喻,則顯得不倫。畢竟,人民不是羊,更不宜用集體放牧的思維來對待。

古代中國也有過不少關於「牧民」的討論,談到管理人民的哲學。例如,賈誼《過秦論》說,「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再如孟子問牧民之道,孔伋答「先利之」,還說教人民以仁義就是最大利益。另有一說:「牧民之道,在乎仁愛」。這些論述,都是封建年代的思維,但其中不乏深刻至理。如今我們生在民主時代,把百姓當羊群放牧的「牧民」思想,顯已過時。此際,賴清德還要求閣員「有羊群的味道」,固苦口婆心,未免老套。更糟的是,有些人卻連這點都做不到。

且看這幾天執政黨的表現,就一再出現「殘暴牧羊人」的凶惡嘴臉。最令人驚愕的例子,是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因不滿「國會改革法案」與在野黨時生口角,竟稱四○三花蓮地震是「老天有眼,要救台灣民主」,因而使當日表決未過。如此怪力亂神的荒誕言論,不僅違反科學,又毫無對災民的悲憫,對全台人民震災的驚恐也一無感應,甚至還透露「幸災樂禍」之心。把無法預測的地震,形容成「老天有眼」幫了民進黨一把,柯建銘這麼扭曲冷酷的心態,別說他身上沒有任何「羊群的味道」,其言論已近乎「殘民以逞」,還配當牧羊人嗎?

同樣暴走的牧羊人,還有即將出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吳釗燮。他以外長身分在立院接受質詢,卻不斷暴跳怒吼,甚至八嗆藍委徐巧芯「快告我藐視國會」。面對中央民意代表,吳釗燮充滿敵意,他還會在乎人民在想什麼嗎?不僅如此,徐巧芯後再就我國與捷克將合作援助烏克蘭的計畫提出質詢,因握有相關文件,吳釗燮立即宣稱外交部將提告徐巧芯「洩密罪」。如果立委連這種事都不能質詢,要如何監督?這位頻頻暴衝的國安大員,別說眼裡沒羊群,根本就是戰狼一隻。

從服務人民的觀點,賴清德提醒閣員身上要「有羊群的味道」,是一項溫馨的叮嚀,也希望新政府所有官員都能銘記在心。但我們要提醒的是,「牧羊人」一詞是個過時的概念,並不符合現代民主政治的治理精神。以「牧羊人」自居的官員,可能自視高人一等,將民眾視為需要管教、鞭策的次等動物;這樣的關係,絕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平等精神。更讓人反感的,則是「羊群」這樣的概念;彷彿官員可以任意把人民成群地趕來趕去,不必尊重他們的個人意志。

上次賴清德談到就職後要改造社會、洗滌人心,這次他又談到牧羊人的責任,兩者都帶有宗教氣味,也讓人隱隱不安。說到底,官員對人民要盡的是「善良管理人」責任,千萬勿以為自己對羊群有生殺予奪之權。



















標籤:
瀏覽次數:83    人氣指數:483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法官枉法 台灣淪為狗腿王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特赦阿扁是政治與法治的墮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