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538093
 善思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片清蔭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以道事君
作者: 善思惟 日期: 2024.05.11  天氣:  心情:
《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主要的用意在運用道德仁義引導百姓,發個人自覺之羞恥心歸正禮節,進而從禮向善實現禮治。政治之清明在於人之為政以德,其中「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是從修養自身為首,正如孔子所言「克己復禮為仁」。儒家主張為政以德,而德治主要在於君主之德性,所以孔子主張培養君主的德性,以道德提升政治,因此若要避免君主無道、濫用權力,使國家、百姓免遭不幸,根本的辦法就是要端正君心,正如孟子所謂的「格君心之非」。而所謂格君心之非,其實就是以道事君的進一步深化,亦即通過道德說教、諫議規戒等方式,輔養上德,警覺人君,以喚醒其良心與良知,增進其道德上的自覺自律意識,從而或防私欲于未萌,或克私欲于既發。總體而言,儒家政治思想之所謂忠君,絕非專指臣對君個人的服從,應是把君看作國家的代表,只有君的政令真正代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時,臣才有忠的義務,假若君的政令不利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該堅持從道不從君的原則。
標籤:
瀏覽次數:154    人氣指數:1554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片清蔭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住戶回應
 
時間:2024-05-14 13:53
不知妳是怎樣歸納出『無為而治是思想極致』的。傳統儒家人物很少真正了解道家,妳從他們身上也不會真正了解「無為而治」。

建議可以把《老子》反覆讀個10遍(或乾脆背起來),妳就會知道道家說的「無為而治」是什麼了。
 
時間:2024-05-13 17:36
好意外有人在此講《論語》!

《為政》這一則,孔子這樣說其實會有問題:

1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這是法政的事。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是教育的事。並列並有偏譽的結果,使人輕法政,而竟使德、禮這種比較高標的東西也進入法政系統。(東漢之後『以孝治天下』的禮教,經常使士人因涉『不孝』入獄或冤死。嵇康之死還更誇張)

2 《泰伯篇》有一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這一則在操作上是矛盾的。因為這說的是法政規定,很難一一跟百姓解釋法意,照做就對了。政刑規定的東西都是低標,不說不教也易懂。(但讀《論語》的學子很容易困惑。因為語錄形式的教材在系統性上整合較不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