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04127
 凱文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本週推薦MV -- 替我照顧她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本週推薦MV--未完成的愛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物聯網
作者: 凱文 日期: 2015.05.29  天氣:  心情: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口中的「一件大事」,已經變成眼前唯一的大事!
甚至成為國家戰略,未來更將決定一個國家整體產業的生與死。
原本僅在電子業流傳的科技新概念,自從張忠謀董事長在2014年3月
親口說出,「物聯網是下一件大事(big thing)!」
這個有點深奧難測的名詞,就此紅遍天。

2014年12月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台北盛大舉行,雙方簽署的備忘錄中,
包含了研發新世代IC與面板、5G與通訊、雲計算、以及物聯網。
但什麼是物聯網...? 是購物網站嗎...? 是馬雲的阿里巴巴進化版嗎?
是穿戴式裝置...? 還是裝了感應器的遊戲頭盔...? 或是智慧手錶...?
這些確實也可以算是物聯網非常小的部份,但與完整的物聯網相比,
簡直是滄海一粟。

簡單來講,物聯網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工業革命,即將改造我們目前所
熟知及習慣的商業模式,未來的廠商將從「銷售產品」變成「提供產品與服務」,
而消費者不再消費,變成「使用者」。換言之,產品從「所有權的移轉」
改為「租用」。而廠商在產品上裝了非常多感測器,並利用網際網路將資訊
即時傳回廠商,以掌握產品狀況、取得產品各項特性的大量數據(大數據)、
運用大數據以輔助產品的研發與分析,預測並降低產品故障的發生、
進一步延長產品壽命。使用者不需要負擔產品的維修保養,產品故障由
廠商維修或更新零件,產品壽命到期則由廠商回收,拆解、維修、
更新、重組再利用。

在全球原物料供應越來越困難的情形之下,廠商不需再買新原料製造,
省成本、省資源、減少廢棄物,賺錢又環保,從生產、服務、到回收,
完成一個循環。經濟學與製造業未來最夯的名詞將是「循環經濟」。產品
循環使用的次數越多,廠商的獲利就越高。先進如歐洲,目前手機的
回收率也只有15%,而零件中未回收的黃金成份就造成美國每年340億
美元的經濟損失。

因此,廠商必須開始思考民眾真正所需要的「服務」是什麼?
並快速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再是賣東西給消費者。因此,物流業
也必需開始思考規劃反向的物流,而不是只有從廠商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而循環經濟也會促成物品交換平台的興起。而更重要的是,產品從設計到
製造的整個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必須依照新的循環經濟概念重新打造製程,
零組件全面模組化。

大家都在喊大數據,但產生一大堆數據就是大數據嗎?除非資料被處理
判讀之後,能為需要者提供有意義的統計分析結果,否則資料本身是
沒有價值的。

奇異公司原本製造並銷售飛機與火車引擎,在導入物聯網的概念之後,
在火車引擎的齒輪箱內裝設了許多無線感測器,即時監測潤滑油的污染程度,
以大數據的統計分析來預估故障發生的時間;奇異公司也在飛機引擎內
裝設了許多無線感測器,蒐集大數據資訊,在引擎出狀況前未卜先知,
及時更改航班以降低航空公司與旅客的損失。2013年奇異公司以物聯網
概念增加了8億美元的收入。

2014年飛利浦公司免費幫美國首府華盛頓的捷運公司管理25個停車場的
照明設備,換上了1萬3千組智慧燈具與物聯網系統,因此節省了68%的電費,
約為200萬元美金,作為飛利浦的報酬。

物聯網 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經提出,英文名稱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
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
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以進行訊息
的交換與通訊。 嚴格來說,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訊號感測或傳輸設備,按約定的
通訊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訊息交換與通訊,以實現
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蒸汽動力帶動機械化生產是第1次工業革命,電力帶動大規模生產是第2次,
第3次是資訊化,第4次就是為了符合物聯網需求而產生的智慧製造。
而物聯網所需要的三大產業:機械製造、電子電機和資訊通訊,正好是
台灣過去最有優勢的產業。換句話說,能不能在各國追求的第4次工業革命
競賽中卡進有利的位置,關係到台灣經濟未來的榮枯。 智慧製造的工廠,
很像高智商的章魚。章魚有兩套記憶系統、三個心臟與五億多個神經元,
正如工件、產品、設備、生產線、工廠和上下游之間,以感測器串聯成
一個大網,協調而敏捷。

2014年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福斯汽車展出三座機器手臂,參展的台商
原先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等到知道這三隻手臂能夠互相溝通,他們都傻眼了。
第4次工業革命德國已領先全球,緊追在後的是美國、中國和日本。大家對
物聯網的討論和想像,還僅限於穿戴式裝置等消費性產品之際,卻沒注意到
金融海嘯之後,工業大國們已經悄悄集重兵逐鹿物聯網戰場。

最後,大數據加上行動裝置功能的快速融合,將賦予電腦思考的能力,
人工智慧逐漸從實驗室走進日常生活。更多的管理、思考、及控制,將由
電腦取代人類,從IBM的超級電腦「華生」主廚創造新食譜、2011年蘋果
手機的語音助理Siri、到電影「星際效應」裡機器人的幽默程度設定。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告誡我們:人工智慧短期的重點將是誰能掌握研發的
控制權、但長期的隱憂則為人工智慧是否能被人類所控制,不可不慎!

標籤:
瀏覽次數:56    人氣指數:856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本週推薦MV -- 替我照顧她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本週推薦MV--未完成的愛情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5-31 12:36
她, 54歲,南投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