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陳金德、一例一休、慶富...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風評:以多數凌駕程序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電力三輸風險 賴清德要面對
作者: KING 日期: 2017.11.18  天氣:  心情:
行政院長賴清德親自主持解決投資「五缺」問題記者會,周三針對缺電問題提出方案。遺憾的是,所謂解決方案卻全是新瓶裝舊酒,都是老話與舊口號,不過,在敘述明年供電不足可能風險後,丟下一句「再轉核能電廠是最後的手段」,顯示了這位地方出身的政治人物的務實性格。但2025年廢核目標的實現所面臨的風險,他並未真正面對,可能還必須更務實一些。

賴清德的方案中,繼續堅持2025年全面廢核目標,「將透過多元創能、積極節能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推動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等綠能」,讓未來的供電能力能把備用容量率提高到15%、備轉容量率10%。重中之重要讓綠電達到發電量20%的目標。不過,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綠電進度不如預期,要達到20%絕無可能。

再深入看,台灣地狹人稠,並不適合發展綠電。以太陽能而言,全球排名前幾名的國家,如大陸、美國、印度等,都有廣大的土地,甚至有沙漠做為大規模種電之用。但台灣地小、寸土寸金,而且北部地區平均每天可供發電的日照時間只有3小時多,發電成本居高難下。

至於風電,雖然台灣海峽號稱最佳風電場,但是否真實仍待驗證,且台灣離岸風電仍在起步階段,海事工程難度與複雜度極高,台灣並不具備技術與經驗優勢,其進度與成果都很難掌握。更重要的是,台灣用電尖峰在夏天,但風電場供電穩定季節在冬天,供需上的季節落差,風電很難倚為供電長城。

政策中也包括賴清德所說:「透過多元創能、積極節能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這話講得似乎沒錯,但重點是基本的供給必須足夠,因為不論是節能、調度、多元創能,所能影響的比例頂多在個位數字。至於所謂的儲能,坦白說,現階段不必寄望,因為成本高、效益低,而且每隔幾年就要有高昂的重置成本,不可能肩負重任,從全球尚無任何一個國家敢把儲能當作重要能源策略即可知。

蔡政府堅持冒進全面廢核的苦果,其實已經「普及全島」了。一是缺電陰影、限電風險揮之不去;例如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前年只有33天,去年80天,今年尚未結束就已破百日了 。台電算是調度得宜,把所有可用的資源都使上,才讓這兩年只出現過一次大停電。

但台電不惜成本、不擇手段讓全島免於缺電不是沒有代價的,結果就是碳排放量與空氣汙染的直線上升。台電把所有能用上的電廠機組全部滿載發電,該退役的老舊燃煤機組也撐著用,連燒重油的機組都上陣,結果不問可知。環保署已承認今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創近10年新高,而且可能尚未到高峰;環保署長李應元承認是非核家園政策的「過渡期」,必須使用燃煤電廠供電,他說「很快、馬上就會降下來」,但是否真的可「很快降下來」,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一般民眾而言,排放量問題可能太遙遠,民眾感受最深切的,是汙染的上升,台中市「隱身」在霧濛濛中,高雄八五大樓「看不到了」,對民眾健康當然有不利的影響。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批評燃煤會增加致癌物,呼籲政府不該拿高健康風險的能源政策搏命。

未來幾年,核電廠陸續要除役,電力缺口必須有其他發電方式補充,以綠電的進度看,不可能補足缺口,唯一方式就是繼續增加火電。台電的規畫,明顯就是朝此方向走,燃煤與天然氣電廠都在增加。如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延誤,那就一定要由燃煤電廠遞補,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50%的目標就不能達成,屆時全台的汙染與碳排放量不但不能「很快、馬上降下來」,反而會繼續增加。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已卡死在2025年全面廢核的目標,賴清德所謂「再轉核能電廠是最後的手段」也只是過渡階段。依照核一、核二除役時程,2025年即使出現供電缺口,已無核電可救急。政府應在不改變全面廢核的目標下,根據實際進度,檢討各項能源配置以及廢核時程,不要落入缺電、排放與空汙增加、電價又上漲的「三輸」結局。有「務實」美譽的賴清德,能務實面對嗎?
標籤:
瀏覽次數:127    人氣指數:527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陳金德、一例一休、慶富...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風評:以多數凌駕程序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