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70,82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133016
ju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克服白髮 按摩四大穴位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Marilyn Monroe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電子生命的契機與風險
作者:
judy
日期: 2016.10.28 天氣:
心情:
撐一支長篙,蜿蜒在康河上。徐志摩《再別康橋》裡,劍橋是詩情畫意、自由學風的綜合體。
百年前,一片沼澤的劍橋,其實還擁有另一個和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匹敵的稱號:「矽沼」(Silicon Fen)。
早上九點半,安謀(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穆勒(Mike Muller)騎著單車,熟練地滑進總部旁的停車區。那裡已經停滿員工們的單車,一旁空地正預備蓋一棟新研發大樓。
photo 安謀共同創辦人穆勒,畢業自劍橋大學,見證安謀25年來從一家劍橋的小公司,變成物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要角。
穆勒每天騎單車上班。劍橋這些年不斷大興土木,當單車族恐怕是最明智的交通工具選擇。
一九七七年,他從劍橋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之後成為安謀十二名共同創辦人之一,穆勒一直沒有離開劍橋。「我很懶,或者說很幸運,在劍橋創業,我沒想過離開,」他說。
安謀創立於九○年代初的劍橋。在電腦產業的黃金年代,英國乃至全歐陸沒有半座半導體廠,美國的矽谷才是驅動全球科技創新創業的聖地。
「劍橋感覺就像個鄉下地方(nowhere),」穆勒話裡帶點英式的黑色幽默,「如果按教科書寫的,在這創業應該是瘋了!」
二十五年間,安謀從劍橋郊區不知名的小公司走向世界。全球八五%智慧手機內建安謀架構的處理器,付它授權費,是英國科技業的「隱形冠軍」。近年物聯網崛起,安謀又很快地拿下物聯網相關裝置近三成市佔。
安謀 全球手機都少不它
「它(安謀)的產品幾乎觸及科技產業的每一個角落,」《衛報》形容,「在幫劍橋證明『矽沼』的名號上做出極大貢獻。」
對住在劍橋的穆勒而言,劍橋孕育了他和安謀。安謀的崛起,正寫出一頁,英國劍橋幫影響世界科技的歷史。
在安謀生出撼動全球半導體業的商業模式前,其實是一家影響英國整個八○世代電子工程師的電腦公司「Acorn」。
八○年代初,比爾蓋茲和賈伯斯剛在美國創立微軟和蘋果。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了一部以提高全國電腦普及率為目標的紀綠片《強大的微處理器》(The Mighty Micro),並請Acorn生產一款電腦,搭配電視節目推出。三年後,全英八成的學校都配有這款BBC Micro電腦。
「我八歲時,買了一台二手BBC Micro,自己看電視學寫程式,」樹莓派(Raspberry Pi)創辦人艾普頓(Eben Upton)回憶,一九八九年拿到人生第一台電腦時好興奮。(見八十二頁)
「到現在,還有年輕工程師來面試,最後會告訴我小時候用過BBC Micro,」穆勒笑著說。
他當時在Acorn擔任硬體和行動產品的研發工程師。當時這家工程師起家的公司,為了打造讓教育機構能負擔得起的家用電腦,陷入兩難。一方面是,只有英特爾一半規模都不到的公司,不可能自己設計製造晶片,但外購又找不到適合的,因為處理器的速度不夠快。Acorn需要低功耗、效率高的處理器。
「我們就自己設計,」穆勒臉上泛著工程師的自信說。這款處理器叫作Acorn RISC Machine(後更名Advanced RISC Machine),就是安謀的前身。
但Acorn卻難跨出英國,當時IBM個人電腦已成為產業標準,沒想到在舉步艱難時,處理器技術卻讓公司找到新出路。
當時蘋果正要開發Newton PDA。用現在的眼光看,九○年代初這款產品就是全球最早的平板電腦。蘋果當時先和美國AT&T合作開發微處理器,卻遲遲無法解決功耗過高的難題,產品時程嚴重延誤,焦急地找上在劍橋的Acorn。
「找上我們這家小小的英國公司,是因為我們擁有蘋果想找的處理器技術。但做電腦的Acorn和蘋果某方面算競爭對手。它怎麼可能用一款競爭對手設計的晶片?所以就一起合資公司,」當時參與Newton PDA處理器設計的穆勒說。
十二位原本在Acorn負責處理器架構的技術工程師,包括穆勒在內,正式成立安謀。
當時全球處理器大廠像英特爾,都是設計和製造一手包辦。當時一句名言:「擁有晶圓廠,才是男子漢」(Only real men have fabs)。
安謀規模不夠大,選擇授權的商業模式。晶片公司可以自由使用安謀的設計,待成功量產後,安謀再收專利費。
全球當時沒人聽過專利授權模式,這可說是一群帶點天真的工程師的大膽冒險。
十二人當時搬到附近十八世紀蓋的改良穀倉中辦公。員工既是老闆也是工頭,自己動手裝電話線,等公司專利授權費入袋,才敢多雇人。
photo 安謀當年12名創辦人,就在這座老穀倉改建的辦公室裡打拚。
「我們比較保守,」穆勒笑言,創業資金就十萬英鎊(約四八○萬台幣),每一分錢都要用得很小心。
安謀從劍橋真正大起飛,是搭上行動時代,手機對低功耗晶片需求大增。安謀接到手機龍頭諾基亞的單。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供貨給諾基亞,等於得到認可,其他手機品牌自然也找上安謀。去年是安謀二十五週年,全球出貨晶片達七五○億顆,佔全球智慧手機超過九成,相當於「心臟」的微處理器晶片架構都是「ARM inside」(內建來自ARM)。
當年沒有人會相信,這家不在科技中心矽谷成長的劍橋公司,單靠位在全球科技光譜邊陲、服務業為主的英國市場,能撐下去。
「所以從第一天我們就走向全球,建立全球伙伴關係,」執行長西格斯(Simon Segars)說。身為安謀第十六號員工,他很少待在劍橋,常在亞洲、美國、歐洲間飛來飛去。他還代表安謀來台成立新竹研發中心,就設在合作伙伴台積電附近。
這或許和出身英國劍橋而非美國矽谷有關。安謀只能選擇走出去,聯盟別人,讓自己被需要。
穆勒早年同時要負責行銷業務,常飛消費電子的兩大市場:美國、日本。身為來自劍橋的英國人,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優勢」。「我們總是處在中間(in the middle)!美國人理解我,因為我說英文。去日本,他們覺得很好,我不是美國人。所以在美日都很成功,」穆勒說。
英國人溝通模式不如美國人外放張揚,恰好特別適合安謀的商業模式。「我們不用站在最前排,就是保持中間的姿態,」穆勒和安謀的主管有共識,從劍橋出發,全世界都是伙伴、市場。
這也是提供安謀養分的「母親」——劍橋,最突出的特質。
根據英國國家轉型報告《科技國度二○一六》(Tech Nation 2016),英國二十七個產業聚落中,位在東英格蘭的劍橋,「國際合作程度」最高分。
原因不難理解,劍橋大學自由卻嚴謹的學風下,曾產出九十二位諾貝爾獎得主,高質人才和先進技術研發,吸引國際企業駐點、產學合作,和絡繹不絕的併購案。
劍橋精神 Day One就走向全球
身為聚落核心,劍橋大學公布的報告中就指出,「劍橋是僅次於美國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全球第三成功的大學創新生態圈(University Innovation Ecosystem)。」
劍橋大學電腦實驗室就有一面大看板,上頭按照字母列出劍橋技轉出的公司。至今,誕生了二四○家企業。
「字母A,安謀就列在那,最近被微軟買走的SwiftKey(見八十六頁)也在,」負責安謀產學合作的技術創業研究總監杜倫(Chris Doran)說。
四月初,劍橋大學西邊幾百公尺外,剛落成的「麥斯威爾中心」(Maxwell Centre)就扮演平台的角色。企業得以和材料、光學、電腦科學等理工學系研發的先進技術,有更直接的接觸。
杜倫透露,這是劍橋大學透過產學合作擴大影響力的方式。
photo 安謀和包括劍橋大學在內的英國各在地大學產學合作,提供學生海內外的實習機會。
除了大學技轉出新創公司,國際企業也來劍橋淘寶「金頭腦」。十多年來負責劍橋新創公司顧問輔導的「劍橋網絡」(Cambridge Network)執行長洛絲金(Claire Ruskin),感受特別深。
像土耳其的白色家電龍頭企業阿奇立克(Arcelik)就來劍橋設立研發據點。「他們選擇在劍橋設立研發中心,是為了和劍橋大學技術合作,做先進材料的研究,」協助阿奇立克落腳劍橋科學園區的洛絲金說。
微軟最早來到劍橋設實驗室,和劍橋大學持續合作。Google和亞馬遜也在劍橋設據點。最近蘋果也來了,為了取得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去年悄悄到劍橋買下人工智慧語音辨識技術公司VocalIQ。這家從劍橋大學技轉出來的新創公司,位置就在距離劍橋火車站不遠的站前街(Station Road)底。
中國企業也來了。來劍橋設立據點的華為不落人後,「他們不斷託人詢問,有沒有公司要賣,」洛絲金坦言。
在地新創業者,加上外來的企業,劍橋大學統計,整個劍橋聚落已有超過四千三百家企業。「光在我們劍橋網絡上,就有一千五百筆職缺,」洛絲金說。
湧入劍橋的人潮不斷,有律師和顧問業者,寧可每天通勤,從倫敦坐四十分鐘的火車到劍橋提供服務。早上的火車站前,常常排著超長人龍,都是等著搭計程車洽公的人潮。
車站前的站前路,因為地理位置方便,已成為包括樹莓派、VocalIQ等新創企業搶進的地段。因為空間不足,火車站對面的空地,都在大興土木蓋辦公樓。
一九八九年從劍橋大學畢業的杜倫,在今昔對比後大嘆,「劍橋變化真的很大,光劍橋大學自己就有多個蓋樓計劃。」
他指出,還有劍橋科學園區附近的研究型醫院,也帶動生技醫療、基因研究,成為科技業之外另一股聚落驅動力。
徐志摩的康橋,已經沾染上商業的氣味。成為英國轉型科技數位國關鍵力的同時,在地人會不會對快步走在發展路上的劍橋,有一股回不去的惆悵?
「往好的方面看,劍橋有先進科技,還擁有藝術文學,是混合科技和人文的聚落,這讓劍橋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優勢,」杜倫說。就像二十五年來,征戰世界的安謀依舊根留劍橋,因為這裡擁有傳統,更創造未來。(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6/20 The China Post)
~~~~~~~~~~~~~~~~~~~~~~~~~~~~~~~~~~~~~~~~~~~~~~~~~~~~~~~~~~~~~~~~~~~~~~~~~~~~~~~~~~~~~~~~~~~~~~~~~~~~~~~~~~~~
創客驅動力在這裡
劍橋「樹莓派」:英國電腦教育革命的推手
photo
一塊不到200台幣的「樹莓派」(Rasp-berry Pi,低成本微型電腦電路板,可搭載各種開放原始碼軟體),讓程式教育、創客運動(Maker Movement)星火燎原。
這塊板子,正是誕生在劍橋,是近年劍橋科技力影響全球的另一個代表。
樹莓派之所以能快速推廣,低價和開放原始碼的硬體架構是主因。「我們就是希望用平價的產品,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學習寫程式,」這是樹莓派創辦人艾普頓(Eben Upton)堅持的初衷。
聽起來不像是個賺大錢的生意,當時為什麼會有想做樹莓派的想法?艾普頓透露,竟然是因為發現愈來愈多英國電腦科學系畢業的人才,失去了工程師動手實作、練就扎實技術的精神。
「年輕人畢業後,一堆人跑去寫app,這是搞什麼?十年後英國會沒有足夠的工程師發展電腦科學,」坐在劍橋的辦公室內,艾普頓談到當年的憂心,希望重新重視英國理論與實作合一的精神,於是艾普頓和其他五位伙伴,在劍橋一起創造了樹莓派。
但推動的契機,竟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施密特有關。艾普頓記得,2010年施密特到英國演講指出,「我不解為何英國有圖靈,但現在的電腦教學只剩PowerPoint、Excel這些?」艾普頓笑說,當時坐在台下的官員應該是受到刺激,願意有所改變。
電腦教學不能只剩PowerPoint、Excel!
這個契機,讓想用樹莓派推動電腦教育改革的艾普頓,獲得1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大部份就是來自Google。
樹莓派啟動與教育機構、慈善機構的合作。在英國,靠志工就有超過4000個推廣教育據點,海外也有上千座。
此外,平價且開放原始碼的樹莓派,在創客社群也掀起高度討論和使用率。一股驅動科技實作的創客運動,在全球盛行。
「如果一個出身貧窮的孩子,因為取得了這樣的電腦教育資源,有機會學習,未來有機會翻轉貧窮,不是很好嗎?」艾普頓說。
艾普頓仍在劍橋,不斷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樹莓派。這股劍橋的「樹莓派」革命,還在延續。(黃亦筠)
標籤:
瀏覽次數:
83
人氣指數:
683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克服白髮 按摩四大穴位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Marilyn Mon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