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4680
 Vodka say H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袋獾,我來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閱讀《女教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預習澳洲
作者: Vodka say Hi 日期: 2010.01.17  天氣:  心情:

○藍舌石龍子


★關於澳洲&代表動物








































































◇澳洲:



  • 總人口:21,885,016(2008年估計)(世界第53名)

  • 人口密度:2.883/km2(世界第232名)

  • 聯邦治:君主立憲、國家元首:Elizabeth Ⅱ。現任聯邦總理,工黨領袖陸克文 Kevin Michael Rudd            陸克文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


1770年,英國庫克船長在澳洲東海岸登陸,英国正式宣佈擁有澳洲主權。1788126,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 Captain Arthur Phillip )率領首批移民定居悉尼,并升起英国国旗,澳洲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洲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19141918年,澳洲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洲聯邦會議在坎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洲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洲取得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成为大英國協的独立国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洲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英聯邦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洲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前往澳洲签署《与澳大利亞关系法》,规定澳洲最高法院擁有「终審權」,英国法律不再对澳洲有效。澳洲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洲举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採共和体制取代现有君主立憲制,并直选总统为国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20083月,總理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被偷走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


 



▲澳洲 國旗



  • 新南威爾斯州(NSW) - 首府悉尼

  • 昆士蘭(QLD) - 首府布里斯本

  • 南澳大利亚(SA) - 首府阿德萊德

  • 塔斯馬尼亞(TAS) - 首府霍巴特

  • 維多利亞(VIC) - 首府墨爾本

  • 西澳大利亚(WA) - 首府伯斯


 



▼澳洲國徽


澳洲國徽意義


澳洲國徽以盾牌為中心,盾面上的圖案代表組成聯邦的六個州:.


 紅色聖喬治十字和金獅代表新南威爾斯,.      


金冠和白星代表維多利亞,


 馬爾他十字和王冠代表昆士蘭,.


 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


黑天鵝代表西澳大利亞,...


 



澳洲動物相包含了多種獨特的動物。居住在這片大陸上的動物中,有83%的哺乳類、89%的爬蟲類、90%的魚與昆蟲,以及93%的兩棲類是澳洲的特有種。


⊙有袋目:


因為有袋目動物一般都沒有胎盤,無法提供充分的營養和氧氣給胎兒,所以懷孕期很短,在胚胎發育約早期便生產了。新生兒非常弱小,發育不全,在母親協助下爬入育兒袋,吸附在乳頭上,吸取乳汁獲得營養。幼兒在育兒袋內,會度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能夠自由行動取食,才離開育兒袋。科學家們認為,有袋目動物的幼兒在母親育兒袋內的成長,很類似有胎盤動物懷孕末期胎兒的生長。


由化石證明,有袋目動物在白堊紀曾大且分布於歐洲、美洲和澳洲,後來澳洲大陸漂移與其他洲隔離,有袋目動物在那裏經過適應繁衍,出現很多種類



 



袋鼠kangaroo(哺乳綱 雙門齒目  袋鼠科)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誌。


袋鼠出生時非常小,大約只有1粒花生米那麼大,成年袋鼠的體重身高有2.6米,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袋鼠用下肢跳動,奔跑速度非  常快,時速可達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條「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時它可以支撐於地,與雙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跑動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另外袋鼠尾巴還是重要的進攻與防衛的武器。


 



麝袋鼠Musky Rat-kangaroo


(哺乳綱 雙門齒目  麝袋鼠科)


 



●袋獾Tasmanian Devil(哺乳綱 袋鼬目 袋鼬科  袋獾屬)


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佈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州。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牠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貯存脂肪的尾部是袋獾健康的指標,因為瘦削的尾部代表袋獾健康欠佳。袋獾的毛髮呈黑色,不過胸部和臀部往往帶有小塊白色的毛。


1990年代末,袋獾面部腫瘤病嚴重影響了袋獾的數量,故袋獾已於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現時塔斯曼尼亞州政府正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以減少這疾病對袋獾的影響。



袋狼Thylacine(哺乳綱 袋鼬目  袋狼科)


袋狼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佈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洲草原等地。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


袋狼體型苗條,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度,經常潛伏樹上,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頸咬斷。


袋狼出現於4百萬年前。1936絕跡。1990年代初,至少有7種物種的袋狼化石已被發掘。迪森袋狼是這7種被發現的化石中,年代最久遠的物種,可追溯至2300萬年前,也是體形最小的。



袋熊 Wombat(哺乳綱 雙門齒目  袋熊科)


牠們的腳短及肌肉發達,身長約有1米,尾巴亦很短。牠們生活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袋熊會以其像齧齒目的牙齒及強壯的爪來挖巢穴。雖然牠們主要是黎明、白天及黃昏活動的,但仍會在夜間或寒冷的日子出來攝食。牠們並非容易看見的動物,但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牠們留下的證據。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草、莎草科、香草、樹皮及樹根為食物。牠們的門齒有點像齧齒目的,可以用來咬粗糙的樹,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動物一樣,牠們的門齒與頰齒之間有很大的縱裂。



無尾熊Koala(哺乳綱  雙門齒目   無尾熊科)


英語 Koalas名稱是澳洲原住民的方言,意指「不喝水」,是澳洲的特有種生物,又譯作樹熊樹袋熊考拉,全世界僅分佈在澳洲的東部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地區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樹林中。1798年一位探險家在澳洲布魯山脈首次發現。由於無尾熊所居住的澳洲的森林大多是尤加利樹所組成,使得無尾熊可取得的食物僅限於尤加利葉。因為尤加利葉十分粗糙,纖維相當堅硬,營養少之又少,因此無尾熊每天都必須不停食用並咀嚼上萬次才能攝取到足夠的養分。



針鼴Echidna(哺乳綱 單孔目  針鼴科)


針鼴,即針鼴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稱為刺食蟻獸,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動物。在此科下共有兩屬四種的生物,均生活在澳洲及新幾內亞。


澳洲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生活在新幾內亞東南,在接近澳洲的地方亦有其蹤跡,這些地區包括澳洲阿爾卑斯山脈及內陸沙漠地區等,尤其是在螞蟻及白蟻生活的地方。牠的體形較原針鼴屬動物小,但有較長的刺。



鴨嘴獸 Platypus (哺乳綱 單孔目 鴨嘴獸科/屬/種) 


鴨嘴獸科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性物質,人類被刺到後,會造成嚴重疼痛。


奇怪的外觀、產蛋、鴨子般的嘴、哺乳等莫名其妙特徵



⊙澳洲野犬 Dingo (哺乳綱 食肉目 犬科 狼種)


澳洲野犬或丁格犬(Canis lupus dingo)是一種野狗,可能源自伊朗狼(Canis lupus pallipes),雖然叫做澳洲野犬但是分布並不限於澳洲,也不是澳大利亞原生物種。


已知最早的澳洲野犬顱骨在越南發現約有5500年的歷史,在東南亞其他區域有發現澳洲野犬的化石自5000到2500年之久,而澳洲最早的紀錄是在3500年前。


 



○鴯苗Emu(鳥綱 Calss Avia,食火雞目 Order Casuariiformes,鴯苗科 Family Dromaiidae )


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鸸鹋属唯一的物种。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鴯鶓有三根腳趾且呈三趾腳型;這種適應奔跑的情況在其他鳥種身上也可看見,例如鵪鶉。鴕鳥只有兩根腳趾。


鸸鹋跟其他平胸类的鳥類一樣,雖然牠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鸸鹋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身高由1.5至2公尺,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細小。他們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衝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3公尺。


鸸鹋日常的食物有榖類、花朵、果實、嫩芽、昆蟲、幼蟲或任何可食用的東西。為幫助消化,他們還會吞下小石頭。雖然鸸鹋經常都會吃掉農夫的農作物,但由於牠們亦愛吃農作物的昆虫,使農作物生長的更好,澳洲的農民對他們又愛又恨。



南方食火雞Southern Cassowary


(鳥綱 Calss Avia,食火雞目 Order Casuariiformes,食火雞科 Family Casuariidae)


是居住於新畿內亞及東北澳洲大型不能飛的鳥類。牠們以果實為食物,尤其是落下的果實或生在低樹枝的果實。牠們也會吃真菌、蝸牛、昆蟲、青蛙、蛇及其他細少的動物。亦有報告指牠們襲擊人類,不過這多是因人類入侵牠們的領域或是令牠們感覺被威脅。



○藍舌石龍子Blue-tongued skink


Blue-tongued skinks comprise the Australasian genus, Tiliqua, which contains some of the largest members of the skink family (Scincidae). They are commonly called blue-tongued lizards or simply blue-tongues in Australia. As suggested by these common names, 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us is a large blue tongue that can be bared as a bluff-warning to potential enemies.



★斗篷(傘)蜥蜴Australian Frilled Lizard(爬行綱 有鱗目 非蜥科 斗篷蜥屬)


體長可達60~90公分,這種蜥蜴最大的特徵就是,受到威脅時會在瞬間豎起巨大的傘狀斗篷 (並伴隨著身體姿勢及張開嘴巴)。全身為灰黑色、灰褐色或黑褐色,背部和體側有暗色不規則斑紋,而傘狀斗篷的色澤則帶有令人炫目的亮彩 。


分佈:澳洲北部、東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生活在乾燥的草原、灌叢和樹林中。


生態習性:卵生日行性,在繁殖季節時,雌性把卵產在樹叢或樹洞中,每次產約10~13枚卵 ,幼體在一個半月後破卵而出。本種主要以昆蟲為食,但偶爾也會獵食小型齧齒動物或小蜥蜴 ;這是種樹棲性的蜥蜴,生性較為膽小且顯神經質 ,遭受攻擊時會逃回到樹上;在平地奔跑時會將前半部身體懸空,只以後肢快速奔跑,看起來和人踏單車一樣,所以澳洲傘蜥還有一個暱稱叫「單車蜥(Bicycle Lizard)」。


 



★尤加利樹Eucalyptus/(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桉屬)


(台灣最常見種類:大葉桉)


學名:Eucalyptus robusta
別名:大葉尤加利、尤加利。

原產:澳洲(700多種)同属的桉树植物由于适应澳大利亚大陆各种不同的地理气候,其覆盖率遍及整个大陆。其他各大洲境内的植物,没有一种可以像桉树一样,独冠为一个洲内代表性植物的称号
葉:革質;全緣;互生;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銳。
花:白色,繖形花序,總花梗扁壓狀,具角稜,雄蕊多數。
果:杯狀蒴果,褐色。





●鳳凰旅遊之塔斯馬尼亞介紹


….抵達後前往皇家植物園散步賞花欣賞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致。之後前往▲KIKI 小鎮, 造訪世界聞名的動畫大師, 經典卡通"魔女宅急便"的麵包工坊,品嚐遵造古法燒烤的火爐麵包, 在電影中 " 魔女小婍 " 住宿及打工的麵包坊, 即是以此作背景;甚受日本及影迷喜愛, 專程組團前來, 非常值得一遊。鎮上古老的石橋,建於1823,橋下流水潺潺,搭配哥德式教堂,頗有歐洲小鎮的味道


皇家植物園 Royal Tasmanian Botanic Gardens










     



荷巴特的皇家植物園距離市中心步行約2公里,早從帆船入港時代,已有原住民在現址活動,證明此區發展甚甚早。
今日的皇家植物園是在塔斯馬尼亞的皇后區,該區被列為文化與自然遺產,也因此讓皇家植物園保留不少歷史遺跡、而皇家植物園建於1817年是澳洲最早的國立植物園之一,園區內種植許多當地植物,也移植不少亞洲或歐洲的植物栽培,受到維多利亞時尚風的影響,園區本身頗重設計風格,更讓植物園美輪美奐,而植物園也拉近與當地居民的生活,讓民眾容易親近自然與了解多元化植物特性。


亞瑟港 Port Arthur










     



今日美麗的亞瑟港是昔日到塔斯馬尼亞坐監的犯人們眼中的人間地獄。在西元1830年時,亞瑟港主要是建在白樺灣旁的一個木材替代場,然而它的重要性卻逐漸因扮演殖民地的刑法處置場所增加。


西元1842年一座巨大的糧倉被建立起來,這成為之後的監獄主體,而1848年的獨立禁閉監獄也興建完成,因應犯罪率上升,亞瑟港監獄也隨即被擴充,原先僅是為了教化犯人的獨立禁閉監獄也成了多數新犯人的入獄儀式,需先在這個獨立與黑暗的空間裡,關上4~8個月不等,以求身體與心靈的教化,所以一開始被關到這裡的犯人會有深刻的絕望感,也將此地視為噩夢之所。



卡特瑞峽谷花園Cataract Gorge










     



根據文獻記載,西元1804年搭乘"Lady Nelson" 到此的威廉科林斯是造訪卡特瑞峽谷花園的第一人,同時留下其觀察,對當時所見的巨大瀑布與岩石交會之壯闊,印象頗為深刻。
為求發展,1899年成立改良協會,耗費8年完成連接兩岸河谷的大橋,不止便利當地區民,也讓這個美麗的景點,有著不同的參觀風貌,壯麗的風景與後來精心設計的花園,讓這個距離Launceston市中心不遠的卡特瑞峽谷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風景吸引遊客到訪。


 



摩里溪鐘乳石洞 The Mole Creek Karst National Park










     



摩里溪鐘乳石洞(The Mole Creek Karst National Park )是澳洲唯一在地底的國家公園,屬活性鐘乳石岩洞,仍會因滋養產生不同的變化。
在西元1996年摩里溪鐘乳石洞宣佈需受到保護,尤其是開放參觀的兩座大眾岩洞~所羅門王岩洞與Marakoopa,而這兩座岩洞僅只是已知的300多座中的兩座克斯特地形較為明確的洞穴。
在摩里溪鐘乳石洞中,還可觀看到許多動物如何演化適應無光條件的過程,甚至是螢火蟲飛舞的美麗情景。


 



科拉朵(搖藍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 Cradle Mountain










     



科拉朵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就是大名鼎鼎的搖藍山國家公園,是塔斯馬尼亞景色最壯闊與純淨的景點,更被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名單中。
區域內仍表有原始雨林、山嶺湖泊的風貌,因風景優美規劃不少健行步道,以其難易度做區隔,最簡單的就是環湖步道,大約是1小時的路途,如果想要挑戰中級或順延峭壁攀爬高級路線,也能有不同的景色體驗。沿途的小水塘、碎石步道與應景花卉鳥禽,喜愛幽靜與自然的旅遊首選。


 



薰衣草花園農莊Bridestowe Estate Lavender Farm










     



1922年建立的薰衣草花園農莊是世上最大的薰衣草商業農場之一,生產品質最棒的薰衣草香氛產品與薰衣草花田,每年最盛大的花季季節是從12月與1月,而從12月底開始的五周是農場製作薰衣草相關產品的繁忙時間。
儘管盛開的薰衣草花海只有兩個月,然而為了吸引遊客到訪,在非薰衣草盛開的時節也有美麗的景致觀看,讓薰衣草花園農莊一整年都充滿香氣。


 



碧奇諾企鵝之旅










     



塔斯馬尼亞雖然離南極洲還有2000多公里,但是卻已能看到南極洲企鵝處,而碧奇諾是座塔斯馬尼亞東海岸的小鎮距離荷巴特約200公里處,原是捕鯨貿易的市鎮,後來轉為觀光產業小鎮,而為了碧奇諾當地的生態保護,每年參觀小企鵝的人數是有受到控制,所以如想參觀小企鵝還需先報名當地的導覽。







◇墨爾本Melbourne


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澳洲的第二大城市,亦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都市之一。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墨城本身人口89759,市民大多數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大都會共有389萬人(20086月資料)。墨爾本曾經成功的舉辦過1956年夏季奧運會和2006年英聯邦運動會。


 


墨爾本於1835年正式建城。1840年全城人口有1萬人,最早的城市移民來自英國向澳洲輸送的囚徒。1850年,殖民者在墨爾本周邊發現金礦,使其快速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人口紛紛移民至,其中包括英國、德國、義大利、荷蘭、中國等,墨爾本遂得名新金山;另外的一座在此前發現金礦的美國城市金山則被改稱為舊金山(三藩市)。



▲布里斯班Brisbane


布里斯班在昆士兰的东南部,为一滨海城市。其市中心的街道乃依棋盘状规划发展,南北向以女性名字命名,东西向则用男性名字,取名布里斯班是为纪念前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布里斯班爵士(Sir Thomas Brisbane)。1859年布里斯班成为昆士兰首府。


 


1925年,布里斯班市与比邻的南布里斯班市合并,“南布里斯班”成了中央商业区内其中一区的名字,而布里斯班的面积也因此扩增到1,367平方公里,成为都市辖境全球仅次于美国洛杉矶的第二大城(中央商业区,即市中心,英文是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写为 CBD)。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本市接近南太平洋战区,因此在澳大利亚和联军的防御体系中担当重要角色。全市成为数以万计的澳大利亚和美国军人的临时家园,同时也是联军“太平洋战区”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麦帅)的指挥总部。


 


 



 

標籤:
瀏覽次數:76    人氣指數:2276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袋獾,我來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閱讀《女教皇》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1-19 06:28
她, 4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0-01-19 13:44]:

是阿,連鴨嘴獸都有毒!

我帶了好大一包藥去,

希望都不要派上用場!

 
時間:2010-01-18 16:06
她, 44歲,台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1-17 18:09
她, 99歲,北京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0-01-18 12:09]:

葡萄酒是我的好朋友,
我會用力暢飲;
妳的資訊十分寶貴,
哈哈!
[)-D]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