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12373
 ღフォーチュン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烏院心靈饗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豁達人生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音樂:東風破~~
作者: ღフォーチュンღ 日期: 2013.02.01  天氣:  心情: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盪氣迴腸的唐代愛情史詩、淒美迷離的皇家愛情悲劇,流傳千古的故事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白居易的這首敘事體長詩《長恨歌》讓莎翁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相形見絀。

樂天居士細緻地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其中有「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三千寵愛在一身」、

「仙樂風飄處處聞」等很多經典名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

體會該詩的深情之處一定要全詩從頭到尾閱讀,尤其是結尾幾句唐明皇在七夕神遊月宮時

與楊貴妃相會時那種哀怨纏綿的深情場面感人至深。

無論經典指數還是深情指數,該詩都是滿分,成為冠軍當之無愧。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唐;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的幾首《無題》首首皆是經典,像「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都是描寫愛情方面讓人擊節叫好的絕句,

從中實在是難以取捨。這首是我最喜歡的,只是在讀書時代經常用來比喻教師。

幾首《無題》詞句優美,寄情深微,意蘊幽隱,蘊涵在詩中的款款深情讓人回味無窮。

該詩之所以成為榜眼,其他幾首也有推波助瀾之功,這是對李商隱的詩描寫愛情成功的肯定。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宋;秦觀《鵲橋仙》 

秦少遊的這首《鵲橋仙》借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神話傳說來歌頌堅貞不移的愛情,

當年甫一寫出就流傳得街知巷聞。尤其下半闕真乃點睛之筆,詞意高遠,脫俗立新,

讓人回味無窮,傳誦至今。經典指數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數也不遑多讓。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風流不羈的柳七爺一生大半時間在煙花柳巷裏倚紅偎翠,有點像大觀園裏的賈寶玉。

連淪落風塵的歌妓的心聲都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而在溫柔鄉淺斟低唱的柳七爺也自然是個多情種子,

一曲《雨霖鈴》響徹大江南北的歌樓舞場,淒冷秀麗的填詞的訴盡了人間離愁別恨,

令人感受到難分難捨的款款深情。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宵》

元宵佳節,偶遇佳人,尋尋覓覓,終又重逢。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充滿了曖味的一夜情風格,
且一改稼軒先生的豪邁詞風,對感情乍憂乍喜的描寫異常細膩。

縱觀全詞也不難發現,與其說是寫對情人的追求,
不如說是對傷心人別有懷抱的自憐幽獨。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 

這首傳說中中國最古老的情詩表達直接而樸實,
沒有矯情的掩藏,沒有誇張的煽情,
真實地反應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輾轉反側的焦慮心態。

原來憑其經典地位,它的排名還可以更前的,
只是尚未追到,何來深情,因此並不.....。


得成比目何辭死 願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

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傳世的作品並不多,這首是精品。

作者用鴛鴦和比目魚常形容戀人或夫婦形影相隨,
深情眷戀的纏綿美麗,尤其是後半句更是經典,
是無數癡男怨女的真實寫照。

只是我才學疏淺,不知道該詩的創作背景,
不知是作者有感而發還是妙手偶得,
因為對其用情之深淺不敢妄言。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李清照《一剪梅》

其實我最喜歡這位中國古代第一才女的《聲聲慢》,
那詞確實是絕品,只是詞風因懷念故國和亡夫而太過淒怨。

相對這首《一剪梅》雖也是描寫相思成災,
卻並不讓讀者感到心情灰暗,
反而對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恩愛的模範夫妻報以會心一笑。

也難怪,該詞將在沉浸在熱戀中那個小媳婦的相思心態描寫得太惟妙惟肖了。
該詞的經典指數和深情指數並駕齊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離思》 

楚王與巫山神女的朝雲暮雨的故事自楚國宋玉時就開始傳唱,

元稹以該故事作為背景來深情追憶亡妻。

該詩尤其是前半句太膾炙人口了,經常被癡情者引用。

而後半句則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為愛情的,顯得用情尚不夠深。




古人生活值得玩味(分享):古文記載


古人上班時幾點到幾點?打卡嗎?

別以為打卡上班是現代的變態發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記錄,
你會覺得現在算是人性化多了。古代衙門裡的公務員上班的時段為:
春冬2季,清晨6點簽到;夏秋2季,清晨5點半就得簽到。
如果誰敢無故曠工或遲到,就不是扣點錢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依天數和情節輕重,可處以笞刑或徒刑。
所以,上班遲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古人如何預測天氣?

在商朝,運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統來觀測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
在政府裡混個高職完全不成問題。到了週朝,人們已經學會從動物
的行為來預測天氣了。秦漢時期,古人完成了24氣節的制定。之後,
農曆的問世,更是歷代祖先智慧的結晶。
古人預測天氣,雖然沒有精密的儀器,
但很多時候卻比現在那些所謂的"天氣預報員"靠譜多了。

古代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古人比現代人可要環保多了。隨手亂扔垃圾這種不文明的事情,很少發生。
早在8千年前,古人就會將垃圾集中處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來堆放垃圾。
解決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燒掉,燒不掉的就掩埋起來。
古代垃圾場的遺蹟裡,大多數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拚一拚,
說不準能還原1件古董。所以,想發橫財的,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

古時就有地圖嗎?那如何製作的呢?


傳說大禹治水時,就有地圖。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
是3幅距今2千多年的漢代古地圖。西晉的地理學家斐秀創立的《製圖六體》,
使地圖的編制有了更大的精確度。古代地圖基本上是一步1個腳印量出來的,
所以,製作地圖的兄弟們,首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
因為,想要製作1張全國地圖,往往需要10多年,是個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人寫錯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筆塗掉是最簡單的辦法。王羲之和顏真卿,就是這樣應付錯別字的。
所以,《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姪稿》算是兩位大書法家的"塗鴉之作"。
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錯別字旁邊(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筆加點,保留原字繼續寫下去
。還有1種方法是,把名為"雌黃"的礦物塗在錯別字上,
有點類似現在的"塗改液"……信口雌黃就這麼來的。

古人女人刮除體毛嗎?


比起她們與時俱進的高智商,中國的女人在刮除體毛上可沒什麼進化。
事實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將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顏料畫眉……沒錯,
黑澤明的電影《亂》裡的女人喜歡把眉毛搞成一小點兒,
就是從仿中國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們還流行"挽面",
就是用線除掉臉上的細毛……都說只有男人愛面子,看來並非如此。

在沒有殺蟲劑的時代,古人如何撲殺害蟲?


古代用於防治害蟲的藥物五花八門,植物性的包括嘉草、莽草等,
動物性的包括蜃灰、魚腥水等,礦物性的則有食鹽、硫磺、石灰、砒霜等。
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種子收藏、伴同種子種植、浸水或煮汁噴灑、點燃燻煙、
塗抹蟲蛀孔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政府甚至還得專門設官員管治蟲害。
每到害蟲猖狂的時節,便會出現"全民捕蟲"的壯觀景象。

古代學生有寒暑假或週末假嗎?


現在的學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這種抱怨發生在古代,
估計手掌心早被老師或家長打掉兩層皮了。古代學生沒有專門的假期,
除了新年、端午節等舉國同慶的節日外,學生每天的任務就是寒窗苦讀,
考試前還得頭懸樑錐刺股,或鑿個壁偷點光,進行一下考試衝刺。
古代只有官員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後,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放假了。

古代的嬰兒會喝羊奶或牛奶嗎?還是只喝母乳?


古代的嬰兒如果可以喝羊奶或牛奶,就不會有這麼多幼年夭折的慘況了。
古人通常到了一定的年紀才能喝動物奶。嬰兒還是以含有人類抗體的母乳為主,
因為那時候動物奶還沒有現在的殺菌處理技術,嬰兒對細菌沒有抵抗力。
若母親沒奶怎麼辦?只能"借乳"了,奶媽這一職業由此誕生。
沒奶的窮人家,只能用米磨成適合吞嚥的細漿來作替代品。

古人怎麼取火?


最初,古人看到火山爆發或雷擊起火,以為是什麼神靈,會頂禮膜拜。
後來,燧人氏看見啄木鳥與木摩擦生煙,從中學會了鑽木取火。
西週時發明了"陽燧"取火,就是用凹面的銅鏡,運用陽光聚焦的原理取火。
直到人類懂得擊石取火後,用火就很方便了。所以,打火石是古人居家的必備品。
不過,也要警惕放在小孩小貓夠不著的地方,免得玩火自焚。

鐵杵真能磨成繡花針嗎?如果不行,那針是怎麼做的?


在古代,凡屬於金屬類的東西都算貴重物品,如果典故屬實,
那位磨鐵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錢又有閒的人了。
不過,製作鐵針的確需要很大的恆心和耐心。
先要將燒紅的鐵抽成鐵絲,再剪成1段段,將一頭磨尖,另一頭鑽洞。
製作用於針灸的針就更煩瑣了,要先插入臘肉中用油脂來填補坑洞,
尖端還要磨得又尖又圓,才能避免針戳斷血管。

以前沒有衛生棉,那月經布是拋棄式的,還是重複使用?


古代婦女身上最長的東西,除了頭髮、裹腳布,就數"月經布"了。
月經布是1根長布條,用於"大姨媽"來時緊緊包裹下體。但是,
由於古代婦女參加體力勞動比較頻繁,所以依然難免"見紅"。
此外,因為中國向來崇尚節儉,使用過的布條還是會經過清洗後重複使用。
現在的女人應該好好感謝衛生棉的發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古人如何減肥?有豐胸的偏方嗎?


比起現在五花八門的減肥藥,古人的辦法就簡單多了,比如用喝茶來減肥。
不過,古代的老百姓難得大魚大肉,1天到晚都得幹又重又累的活,哪兒還胖得起來?
古人豐胸的方法比較自然,比如運用紅豆和黃豆等食補的方法來達到豐胸的效果。
此外,古人認為穴道按摩也能助長胸部洶湧。比起古人的"內調法",
現在的豐胸法更危險,一不留神就成了"毀胸"。

古人近視了怎麼辦?


古時還沒有什麼環境污染問題,也沒有電視、電腦的誘惑,所以近視的人非常少。
通常近視的都是苦讀的書生,你想啊,老鑿壁偷光、囊螢夜讀,不近視才怪呢。
古人以為看不清是因為精神不集中,所以,"定志丸"是最常用的藥方,
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針灸來治療眼睛的。明朝時眼鏡從西方傳入中國,
仗著眼鏡,大家毀起眼睛來,更肆無忌憚了。

太監如何被閹掉?那該怎麼尿尿?


做手術時,會先用白布條將被閹者的腹部以下綁緊,
再用有麻痺作用的辣椒水來消毒,接著將人的手腳捆住,
之後就得看師傅的刀功了。最好一刀解決,將陰莖、陰囊一併割掉,
否則軟骨長出來的話,還得再割1次。如果不慎割得太深,
又會凹1個洞,導致尿尿亂灑。手術後由於少了"水管",
太監尿尿大多呈扇狀,為了不弄髒褲子,只能蹲著尿。

古代男人割包皮嗎?


在中國古代,沒有這種讓男人"皮之不存"的習俗。
男人普遍愛惜自己的體毛髮膚,只有少數民族中才有割禮的傳統。
倒是割包皮在國外更為常見,比如古埃及的浮雕作品中就有描繪成年男性
以立姿接收割禮。傳統割禮的原因,不是為了衛生,而是對陽具的崇拜,
認為包皮是外觀上的缺陷。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們穿內褲嗎?


古人說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裳"有點像裙子,
說白了就是塊遮羞布。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後來,
女性月經時會多穿1條舊褲子在內,避免弄髒外褲,慢慢地男人也效仿,
逐漸演變成今天穿的內褲。如今,不穿內褲卻成為另1種性感的表達。

古代男人有變裝的喜好嗎?


"變裝男"類似如今男同性戀中,陰柔俊俏、喜歡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
在春秋時代的文獻中就有相關記載。當時這種喜歡美男子的風氣,
主要盛行於貴族之中,到了魏晉南北朝,連民間也多有耳聞。
魏明帝時的潘安、何晏、杜弘治等人,就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
善敷朱粉,連女子都自嘆不如。

古代人的鬧鐘只有公雞嗎?


如果那只當鬧鐘的公雞被宰了,怎麼辦?古人當然不會吊死在1棵樹上。
除了漏壺和日咎外,古人還發明了香鐘。就是以特製的模子製成盤香,
盤香粗細均勻,燃燒時間才能準確。
再從燃燒後剩餘的盤香上的刻度來推測時間。
後來,古人對香鐘進行了改良,在香火燒到固定刻度時,上面掛的重物就會落下,
撞擊盤香下的金屬器皿,達到鬧鐘的效果。

古代男生頭髮都留長髮嗎?


古人對三千髮絲勞心勞神的程度,非現代人所能想像。古代無論男女都留長髮,
而且是越長越好。他們幾乎都不剪頭髮,頂多修理一下邊毛,即便這樣,
還得看著黃歷挑日子。男孩到了讀書的年紀,會將頭髮挽結成髮髻,
叫"束髮讀書"。古時的"禿刑",是古人不堪忍受的懲罰,也就是司馬遷說的"剃髮受辱"。

古人抽煙嗎?


煙草最早是在明朝萬曆年間從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中國的,
最初在廣東福建兩省有少量的種植,但抽的人並不多。眾所週知,
煙草造成禍害,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
小小的鴉片,成為改寫中國歷史的導火線。清光緒年間,英國商人借通商之便,
把紙煙帶入大陸,剛開始免費送抽,等人上癮之後開始販售。


如果古代的大俠參加現在的奧運會,會大獲全勝嗎?


你覺得蜘蛛俠和孫悟空PK,誰會勝出?這種問題只能激起唇槍舌戰,
永遠沒有結論。古人大多數從事的是體力勞動,
所以耐力和承受力應該比現代人要好很多。但是,現在的奧運會,
是以舉國之力培養那一小撮運動苗子,有財力、人力、技術的支援,
古代大俠八成拼不過他們。
不過,像一些看重耐力的比賽,比如馬拉鬆,古人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音樂如有侵權請告知)

東風破     主唱:劉芳(原唱:周傑倫)

~~也敬祝各位蛇年行大運    闔家平安~~

請不要吝嗇鼓勵 貼紙! 平安!


烏龍院長lucky敬上

標籤:
瀏覽次數:1159    人氣指數:38319    累積鼓勵:1858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烏院心靈饗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豁達人生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