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臺灣教會參與政治的停看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年的有感聖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選擇獨身或婚姻?
作者: BRADY 日期: 2015.12.16  天氣:  心情:
【作者:蔡麗貞】單戀也許痛苦﹐但是痛苦得很安全﹐因為你傷害到的只是自己﹐那是自作自受。

一旦愛情變成雙向﹐你就不再是單純消極地被傷害﹐而要負起傷害到別人的責任。(《我談的那場戀愛》﹐頁75)

快樂與痛苦﹑享受或忍受﹐本來就是交織在一起的人生體驗。有時很難說是單身時比較快樂﹐或結婚後比較幸福。

痛苦的時候﹐就忘記曾經快樂過﹐快樂的時候﹐就忘記曾經痛苦過﹔就像埃及豐收的時候就忘記飢餓的滋味﹐荒年的時候又忘記曾經有豐年。吵架時恨不得分手﹐一旦分手卻又痛不欲生﹐悔不當初。

情人鬥嘴﹑夫妻吵架原本是難免的﹐建設性的吵架會增加彼此的認識﹐而帶來適度的調整與退讓﹔但是有的衝突卻會擦槍走火﹐導致雙方失和﹑受傷﹐甚至分手。戀愛中的情侶或婚姻中的夫妻必須謹慎口角的殺傷力。

結婚﹖獨身﹖

有人因為看見離婚率居高不下﹐害怕婚姻失敗而選擇獨身。馬丁路德不認為修道獨身是比婚姻優越的生活方式﹐結婚或獨身都需倚靠上帝的恩典去經過。

路德認為結婚也是一種修道﹐是陶冶德性的學校﹐讓人學習謙卑﹑仁愛與忍耐。他說﹕「我一生都在忍耐。我要忍耐教皇﹑異端﹐和我的太太凱蒂。」但路德也承認這對他是有益的。

如保羅所警告的﹐結婚亦非易事﹐所以路德也不輕易提倡結婚。每個人按照上帝的帶領及所領受的恩賜﹐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迎合世界價值觀的期許﹑年齡的壓力﹐與親友關愛的眼光。

當我們體認人性的弱點﹐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知道無論結婚或獨身都不是界定幸福與否的指標。未婚不一定待婚或不婚﹔結婚者未必幸福﹐婚姻不是避難所或救世主﹐唯有主是我們可靠的保障。

不能獨處 不適婚姻

情緒問題﹑人際問題﹑生活安排﹑家事學習﹐是無論獨身或已婚者都得面對的。套用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 Bonhoeffer﹐1906-1945)說﹕「凡不能獨處的﹐就當小心團契生活。凡不能在團契中生活的﹐就當小心獨處。」

我認為﹕只有團契﹐而沒有獨處的生活﹐是膚淺的﹔只有獨處﹐而沒有團契的生活﹐是絕望的。團契需要獨處的清醒﹐獨處需要團契的滋潤﹐都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婚姻生活是團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修訂版是﹕「不會獨處的人﹐也不適合婚姻生活。」

我與先生都算是晚婚的﹐結婚前夕我似夢似真地看見一幅畫(我也將它當作是異象)﹐我看見自己彷彿是一個小女孩﹐坐在很高的氣窗上﹐眺望著窗外的風景。

婚姻豐富人生體驗

上帝將我抱下來﹐彷彿對我說﹕「該結束不食人間煙火的歲月了﹐下去體驗世間的滋味吧﹗」其實我蠻適合過獨身生活的人﹐雖然宛如天使被打入凡間﹐但是婚姻生活的確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最大的好處是擴張我的狹隘視野﹐平衡我對事情切入的角度﹐情緒垃圾也有地方可以傾倒。

當然﹐這些不一定是結婚才能得到﹐有屬靈的同伴也能某程度地享有﹐何況夫妻吵架時就開始懷念單身時的自由。不論單身或結婚﹐上帝設計給我們最適宜的生活方式。

我的書《基督徒的搬家哲學》首頁背面﹐放了一幅畫「受傷的天使」﹐當初觀賞複製的卡片時內心頗震撼﹐三年前(2004)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美術館中意外地看到原作品﹐興奮地與這幅畫合影﹐拍攝完這張照片﹐我的數位相機電池就完全沒有電了﹐而且芬蘭的電插頭非常獨特﹐我帶去的萬用插座都無法使用﹐所以也算是驚鴻一瞥的邂逅。

在拙作這幅畫的下面﹐我附了一段文字﹕「客旅寄居的我﹐彷彿淪落人間的天使﹐倚靠萍水相逢的善心鄰舍﹐伸出援手﹔及至療傷養病之後﹐滿載世間友誼﹐重返天庭。」祝福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在您的單身或婚姻生活中﹐邂逅同奔天路的夥伴。

愛過才真正活過

才氣橫溢的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擅長寫戀愛題材﹐他說﹕「就本質說﹕除非我們愛﹐否則我們就不算真正活過。」(《我談的那場戀愛》﹐頁155)

沒有愛﹐我們就無法擁有一個適當身分。在愛之中﹐自我不斷被肯定﹐藉由愛我的人對我的瞭解而更深刻洞察我自己。

我們身邊圍繞著許多根本不記得我們是誰的人﹐所以能在另一個人的臂彎裏找到避風港﹐此人完全牢記我的身分﹐豈不令人感到安慰﹖唯有愛人能指出我個性中他人不屑一顧的特點﹐以及連我自己都難以面對的一面。生命夥伴不易獲得﹐豈不應好好珍惜﹖

愛情並非一切

電影《魔戒》那位美麗的精靈﹐寧可與凡人戀愛而失去永生﹐不願過著長生不死的孤寂歲月﹔寧可選擇人生短暫戀愛與婚姻﹐也勝過永恆中沒有愛欲喜怒的平淡日子。

這應該就是《雅歌》所說的「愛情如死之堅強」﹐愛情比死亡堅強。我不否認人間有真愛﹐或有不變質的愛情﹐雖然非常稀少。

即使《雅歌》頌讚人間愛情的珍貴﹐縱然世上的詩人歌誦愛情存到永恆﹐有人願意為愛情拋棄一切﹐或因失戀而自殺﹐但是我仍然覺得愛情只是上帝諸般豐富恩典的縮影或反映﹐不是我們的一切。

人間的愛情再怎樣的高超﹑美好﹐終究只是一個過程。人間的情愛並非完全沒有條件﹐即使敬虔的基督徒論及婚嫁時﹐仍有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的考量﹐在這方面我們與非基督徒沒太大區別﹐基督徒不需唱高調﹐就像大衛與米甲的婚姻也含有政治因素一樣。

摘自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08775
標籤:
瀏覽次數:31    人氣指數:3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臺灣教會參與政治的停看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年的有感聖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