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5年的有感聖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時代風雲人物的背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人撐起的家,誰來幫?
作者: BRADY 日期: 2015.12.26  天氣:  心情:
《單親心不驚》
◎ 江 兒(中華迦拿婚姻成長協會副理事長)

前 言:單親家庭,不能說是有問題,它只是暫時「不完整」;然而在這世代,越來愈需要您的關懷,因過往社會是大家庭結構,可相當程度承擔其需要,而今全是小家庭,一旦缺了一角,將出現極大的失衡!本刊推出「單親心不驚」系列,邀請親職作家同時也是牧師的江兒,從生活面的觀察中衍引出當今社會單親的實況,並對教會在這方面應有的關懷,提出適當並可行的呼籲。

單親並非單一成因及狀態,從喪偶、離家消失、暴力、外遇到精神疾病等,陪伴及重建的方式皆有差異,一個人獨撐極辛苦,尤須在多方面學習與構築新的生活,這些議題,將陸續在本專欄隔週刊登。

***
趁著與人聊天、講課或聚會時,我常會隨機做個婚姻普查:「你完全沒有聽說過身邊親友發生離婚例子的,請舉手!」問多了,我可以不等他們回應,便可以肯定地說:幾乎沒有人不舉手;也就是說,今日離婚的情況,已稀鬆平常,加上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數據,台灣的離婚率已高居亞洲第一,全球數二數三!

家庭功能失卻恐成假性單親
離婚之後自然而然是單親家庭的「誕生」。七、八年前,我跟妻子都在教會的第一線服事,她陪伴婦女,我帶男士,她那邊似乎問題重重,我這邊彷彿一切安好。有一晚,我們就寢前聊到妻子壓力不小、常感疲累。問她:「你陪的姊妹的難處到底在哪裡啊?」妻子的回答,我至今深刻,她說:「都是你們男人的問題啦!」

我本能地為自己辯論一番:我陪的弟兄沒甚麼狀況啊!我要她說清楚。於是妻子「算」給我聽:「我帶的12個姊妹,丈夫外遇的2-3個、暴力的1.5個(半個,代表初犯而已)、財務漏洞很大的1個、無業在家的1-2個(其中一個偶有零工)、媽寶的一個,所以,比較正常的只能算3-4位…,我們光禱告就禱不完了,我的擔子當然重啊!」

若是這樣,那我陪的弟兄,真的都沒事嗎?後來我搞清楚了,因為男人不輕易透露自己的問題,且不願求助,即便沒有「大問題」,在婚姻裡的表現也常叫妻兒失望,他卻不知如何是好?

早先雖然我曾有所聞,全福會這個專門挽救及牧養企業男士的福音機構,內部自承一句話:「男人是家庭的trouble maker(麻煩的來源)!」只是不像那晚從妻子口中知道得這般具體。當然,這種現象,並不等同於今天所有單親家庭的形成全是男人的錯。

當時妻子陪伴的這些家庭,還不至於成為單親,可是,你若仔細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實況,不免要為之感嘆:雖不中,亦不遠矣。因為家庭功能若失,則名存實亡,此謂之「假性單親」。在當今社會,假性單親比真實的、法律所定義的單親多了很多!

台灣單親家庭估算
如今,台灣到底有多少單親家庭(指法律上認定的)呢?由於這種普查頗費心力,最近一次在民國99年由衛福部所做的調查統計。今天已挨近105年,五年多來應該增加的速度只會快,不會慢。

這一調查採抽樣方式,對象為居住於臺閩地區由單一父或母及至少有一位未滿18歲之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但不得另有同住之已婚子女),並以其單親父或母為訪問對象。

由這份最新單親家庭狀況調查可知,民國90-99年,十年間,單親家庭戶數成長了三成,高達32萬4,846戶,占全國家中有未滿18歲子女家庭「戶數」之11.79%,又未滿18歲之單親子女人數占全國未滿18歲「人口」之10.58%。

換言之,五年前,台灣每10個孩子就有超過1個來自單親家庭,這尚未包含因「分居、隔代教養」等所形成之「廣義」單親家庭,也意味著實際上單親家庭比例還更高。

而形成單親家庭之後,到底是爸爸,還是媽媽,獨自撐起扶養孩子責任的居多?據內政部的調查,單親母親占了56.68%,略高於「男性」之43.32%。其實據婚姻專家的觀察,「男性」負起單親養育的比重,實際上應低了更多,只因東方家庭文化重男輕女,傳統認定男人有負責傳宗接代的責任所驅使,才會多達四成,否則一般男人會比女性容易放棄扶養。

一人扛起雙責 肩擔沉重
可是,談到單親家庭的問題與需要,筆者認為不是單以法律的角度來界定單親,而應包含「尚未出現離婚或喪偶所致,卻已長久實質活在這種父或母親一方嚴重缺席狀態的家庭」。

社會早已興起稱為「假性單親媽媽」的族群,她們的困擾同樣不可小覷。什麼是「假性單親媽媽」?

親子專家陳安儀就曾在其文章中說到:「就是丈夫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說不到兩句話,或根本早出晚歸、見不到孩子的面。運氣好點的,丈夫還有個星期天會待在家裡,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於吃飯、睡覺、看電視、打電腦,通常兩隻眼睛都不會擺在孩子或孩子的媽身上…。」

陳安儀說:「如果丈夫連假日也要去加班、應酬。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處、聊天的時間,都遠遠超過家裡的老婆、小孩。」她還頗為無奈地補充說:「而且這類丈夫,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口頭禪都一樣:『妳以為我喜歡這樣嗎?我還不是為了妳、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

本文一開頭,我的妻子所提的那些丈夫狀況比起這些「假性單親媽媽」所遭遇的,你說哪一個痛苦呢?其實就孩子與家庭真實的需要而言,可謂半斤八兩。前述算是「生病」了,後者卻是一樣「功能不存在」,都成了今日親子關係的大問題。因此,認識單親家庭該怎麼生活,怎樣面對未來歲月,在如今這個社會,尤其是教會裡,已不只是單親家庭才需了解的議題。

關懷單親從愛鄰舍開始
這幾年來,筆者看到這個需求的逐漸攀升,於是設法在某些教會或社區,想舉辦單親家庭學習的課程,豈料來者稀落。不是有越來越多的單親爸或媽,一人要扛起雙份的責任,肩擔沉重,他們怎麼不願出來學習或獲取支援呢?幾度辦理不成之後,我才發現原來他們雖很需要幫助,但一方面覺得曝光了不光彩;或是一個人獨撐,時間上已捉襟見肘,哪還有辦法分出身來聽課甚麼的?尤有不少尚在離婚的受傷狀態裡走不出來的…。

體會到單親家庭父或母親的心境後,我改變了方向,轉而將這需要放在教會裡婚姻關係穩定的夫婦或成人身上,也就是,由他們先學會「單親如何重建」的概念,然後化整為零,讓他們就近幫助身邊這樣的親友或弟兄姊妹,這也會是傳福音很好的關愛與媒介。

「為什麼我們要去聽?」許多弟兄姊妹會回我說:「我又沒有單親!」我便提醒他們說:「你說的是,你沒有,但你身邊一定已有不少這類的親友,這世代,單親家庭越來越多,你愛他們嗎?想陪伴、幫助他們嗎?乃至希望他們得著福音和救恩嗎?因此,鼓勵你來學習這些相關的裝備,對你自己也絕對有好處,也能知道怎麼幫他們了!」

教會也應開始且逐漸加增主動關心「已在單親路上」或「已處於假性單親」中的爸爸或媽媽(甚至是阿公阿嬤),陪伴他們建立「清楚而健康的生活觀」與「新的生活模式」,而非讓他們一味陷於哀苦、抗拒或逃避,致使自己與兒女都無法走出傷痛或失望的陰影。就像聖經裡保羅所教導的觀念,面對生命中所有的難處,單親也一樣,既已發生,就勇於面對發生的事實,「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我們更可以深信所信的這位充滿愛與憐憫的神,對於「孤兒寡母」,更會格外關照。來倚靠祂吧!祂必像祂對聖經裡「第一位單親媽媽夏甲」的關顧一樣,賜福於你和你的兒女們。

摘自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71403
 
標籤:
瀏覽次數:39    人氣指數:3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5年的有感聖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時代風雲人物的背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