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0946
 秋天的楓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號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鬼問目連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作者: 秋天的楓葉 日期: 2011.09.28  天氣:  心情: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1)----海濤法師 


 


1.佛言:「欲學菩薩道者,當從此始: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2.佛言:「一數為檀波羅蜜。數息者,神得上天,為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得作佛,是為內檀波羅蜜,為布施得度。」


3.佛言:「二相隨為尸波羅蜜。意與心相隨俱出入,不邪念、意不轉為不犯道禁,是為內尸波羅蜜,為不犯道禁得度。」


4.佛言:「三止為羼提波羅蜜。意欲、婬怒、瞋恚能忍不為;口欲、甘肥、美味、身欲得細滑,自制意能忍、不受,是為內羼提波羅蜜,為忍辱得度。」


5.佛言:「四明觀為惟逮波羅蜜。內觀三身,體外觀萬物,皆當壞敗,無有常存,不復貪心向道,念無為、常分別、不懈怠,是為內惟逮波羅蜜,為精進得度。」


6.佛言:「五還為禪波羅蜜。斷六入、還五陰。何謂六入?色入眼為衰,聲入耳為衰,香入鼻為衰,味入口為衰,細滑入身為衰,多念令心衰,是為六入,亦為六衰,亦為五陰。何謂五陰?色陰、痛痒陰、思想陰、生殊陰、識陰,是為五陰,還身守淨,斷求念空,是為內禪波羅蜜,而守一得度。」


7.佛言:「六淨為般若波羅蜜。知人萬物皆當消滅,意不淨,向生死,愛欲斷,心淨潔,智慧成就,是為內摩訶般若波羅蜜,從黠慧得度。」


8.問曰:「何等為檀?何等為尸?何等為羼?何等為惟逮?何等為禪?何等為般若?何等為波羅蜜?」佛言:「檀為布施,尸為持戒,羼為忍辱,惟逮為精進,禪為棄惡,般若為黠慧,波羅為從生死得度,蜜為無極,是為六波羅蜜。」


9.問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羅蜜?」佛言:「用人有婬怒、瞋恚、愚癡故,行布施為除惡貪,持戒為除婬怒,忍辱為除瞋恚,精進為除懈怠,一心為除亂意,智慧為除愚癡,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羅蜜。」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2)----海濤法師 


1.佛言:「人有六匿賊盜斷惡故,作檀波羅蜜主制身,尸波羅蜜主制眼,羼提波羅蜜主制耳,惟逮波羅蜜主制鼻,禪波羅蜜主制口,般若波羅蜜主制意。」


2.問曰:「何以故身應檀波羅蜜?」佛言:「人索頭,與頭;索眼,與眼;索肉,與肉,投身餓虎,是為布施故,屬檀波羅蜜。」


3.問曰:「何以故眼應尸波羅蜜?」佛言:「眼不隨色,意不亂念,是為持戒,故屬尸波羅蜜。」


4.問曰:「何以故耳應羼提波羅蜜?」佛言:「耳聞惡聲,不瞋恚是為忍辱故,屬羼提波羅蜜。」


5.問曰:「何以故鼻應惟逮波羅蜜?」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離,是為精進故,屬惟逮波羅蜜。」


6.問曰:「何以故口應禪波羅蜜?」佛言:「口不罵詈、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是為寂然故,屬禪波羅蜜。」


7.問曰:「何以故意應般若波羅蜜?」佛語:「阿難!汝曹為道,常當曉了知定諸垢濁穢、清淨自然,不起不滅,悉斷諸根。諸根斷已,不得復生。為道者,當發平等廣度一切,施立法橋,當令一切得入法門,廣作唱導,無端無底、無形無聲、無邊無際、無上無下,立教當施,本無之中持法,當使如來求道,當在於心,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當於本無之中,垢濁以除,內外清淨,從淨見明,以致自然已現,是空之淨。淨而復淨,空而復空,空無所有,是乃為道。道之本無,無所倚著;上無所攀,下無所據;左無所牽,右無所持;自然而立,清淨為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於有而無,所有故為有;於無而不無,是為無;於得而無,所得是為得也。」


 


  第一發意菩薩     第二持地菩薩   第三應行菩薩 


  第四生貴菩薩    第五修成菩薩    第六行登菩薩 


  第七不退轉菩薩  第八童真菩薩   第九了生菩薩

  第十補處菩薩

標籤:
瀏覽次數:30    人氣指數:23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號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鬼問目連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