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本周上映〉電影《少年彌賽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婚姻是挑戰願不願意放下自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悲劇第一時間不談饒恕」
作者: BRADY 日期: 2016.03.29  天氣:  心情:
【論壇報數位部整理報導】台北市內湖女童「小燈泡」28日遭隨機殺害事件震驚社會,同時也讓死刑存廢議題再被掀起。受害女童母親呼籲:「我真的不想有人藉著我們的故事,討論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盼外界留給家屬空間。長期撰寫社會關懷文章的劉曉亭(筆名:劉三)牧師也在臉書表示,現在這個時機點不適合談饒恕,不管兇手精神狀態如何,真正的焦點永遠應該是「一個無辜的幼童被當街殺害了。」

「如果你理解受害者家屬一輩子的痛苦與煎熬,我們就不會輕言饒恕。不是不饒恕,只是不希望饒恕變得如此廉價。」劉曉亭29日下午表示,當大家開始激烈討論死刑的存廢,這固然也是一種同理心的反應,但對於受害人幫助有限,更令人憂心的是,有些基督徒已經開始思考如何饒恕殺人兇手了。

「基督徒大概是最會講饒恕的一個族群,但這並不代表基督徒真的懂『饒恕』。」劉曉亭牧師指出,當主禱文提到饒恕的時候,說的是「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意思是,「饒恕的基礎是『理解』,當我們不理解整件事情的經過,根本沒有資格論及饒恕。」

劉曉亭也引用馬太福音十八章23至34節故事:「有一個人欠了債主很多錢,這個債主知道欠債的人還不起就免了他的債,這個被豁免的人卻去跟他的朋友要一筆微不足道的欠款,於是引起原先債主的憤怒。」他說這個故事精華就是這個被赦免的人竟然完全無法理解欠債的感覺,還去逼迫別人,這樣的人就不配得到饒恕。

劉曉亭說,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理解:一、學習理解受害者的痛苦;二、學習理解加害者家屬的痛苦;三、學習理解整個社會的憤怒反應;四、學習理解身邊的人不同的反應。他也呼籲,一個真正理解的人就不會說出不恰當的話,做出不恰當的反應,唯有整個社會的理解力不斷提升,饒恕才會帶來醫治。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78831#ixzz44Imk1w00
標籤:
瀏覽次數:16    人氣指數:1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本周上映〉電影《少年彌賽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婚姻是挑戰願不願意放下自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