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出於藍 >典故~
======================================================
#《荀子.勸學》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書證:
01.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
:「各有師資,遞相倣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或青出於藍,或冰寒於水。」
02.唐.白居易〈賦賦〉:「冰生乎水,初變本於典墳;青出於藍,復增華於風雅。」
03.宋.劉克莊〈哭吳卿明輔〉詩二首之一:「水心文印雖傳嫡,青出於藍自一家。」
==============================================================
典故說明
戰國時代大哲學家荀子寫了一篇〈勸學〉的文章來鼓勵大家多學習。
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就像靛青是從蓼藍提煉出來,但是顏色比蓼藍還要青;
冰是水結凍而成,但是溫度比水還要低。
學習就像這種提煉和結凍的效果一樣。
我們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條用輮的工夫,慢慢使它彎曲,製成車輪。
等它彎曲合乎規矩後,就是經過日晒乾枯也不會再恢復原狀了。
這種輮的工夫也是學習。 所以木頭要劃得直,得靠繩墨;金屬要磨銳,得靠礪石。
君子就是要接受繩墨般的約束,礪石般的磨鍊,假如能廣泛地去學習,
而且能時時反省自己,那就不會有什麼過錯了。
後來就從荀子這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
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超過前輩。
=================================================
如果是修行的師徒關係,千萬不要認為徒弟超過自己是很丟臉的事情,
因為社會在變,佛法的精神不會變!如果在四十年前,物資缺乏,當然大家能省則省,
以現在這一個社會,講求快速,食物必須大量生產,才能夠供應人口的增加。
問題來了,農業社會時候養的雞鴨,只用菜葉,番薯,哪裡像現在用抗生素,生長激素?
假如沒有跟社會接觸,要渡眾生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萬一以後我有學生,我希望他能夠超越我,超過越多越好,
因為我的能力只能應付現在這一個社會。。
講同樣的東西,年輕人願意接受年輕人的勸告。
到時候,我已經老了就沒有人想要聽。 這當然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好事一樁。。。
時代巨輪的推進,誰都不可以擋!
所以,老師也都希望學生成材,更進一步當然能夠再超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