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94237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揮別的手勢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黑白色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the longest day
作者: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日期: 2012.06.07  天氣:  心情:

最長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 1962 by Paul Ank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paTwpWt8BQ&feature=related
Many men came here as soldiers
Many men will pass this way   
Many men will count the hours 
As they live The Longest Day  


Many men are tired and weary 
Many men are here to stay 
Many men won't see the sunset 
When it ends The Longest Day


The Longest Day, The Longest Day 
This will be The Longest Day 
Filled with hopes and filled with fears 
Filled with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Many men the mighty thousands 
Many men to victory 
Marching on right in to battle 
In The Longest Day in history 




引  言
  緊臨著大西洋的法國海岸線上,依靠著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相對望,數千年來海水不斷地重覆拍打沖擊著沿岸沙灘,不曾稍歇。歷史上法國與英國曾有著一段糾纏複雜的淵源,但縱使有海峽相隔,兩國始終保持密切關係。但在希特勒入侵法國後,情況有了轉變,在1940年敦克爾克徹退後,英國人便不曾再正式踏上法國領土。如今在這片沙灘上,陣陣的海風吹向法國內陸,正巧吹拂著希特勒所誇耀,永遠不倒的大西洋長城,時而強勁的風勢,令人有站不安穩的感覺。似乎也代表委身英國的法國流亡人士,亟欲重返故土的強烈意識。然而在灘岸的後方,因北非之役而名噪一時的德國西線B集團軍司令隆美爾元帥,正凝視著海岸線,思考著如何防範英美盟軍的入侵;在荒曠的沙灘上,他手裏拿著在北非得來的黑色銀頂紅黑流蘇的元帥權杖,穿著灰色厚大衣,頸上有條厚圍巾,包裹著略顯粗短的身軀,隨侍在旁的有B集團軍的各級指揮官,幕僚及侍從官藍格上尉。過了一會兒,他以手中的元帥杖指向遠處的海岸說道:「這個海灘上將分出戰爭的勝負,乘敵人仍在水際...掙扎著上岸的時候,是我們唯一阻止敵人的機會。預備隊永遠不會到達攻擊地點,連考慮使用他們,都算得上是愚笨的行為,相信我的話,藍格,登陸後的第一個二十四小時內,將決定戰爭的勝負。」他隨即頓了一下,又開口說道:「這一天不論是對盟軍或德軍,都將是最長的一日。」
 
1944年6月6日的清晨,以美英軍為主的同盟國軍隊於法國南部諾曼第海灘登陸。開闢了所謂的第二戰場,計劃代稱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也有人翻成太上(皇)或統主或霸主(中國大陸翻)。其實Overlord是指一位英國君主。由於諾曼地登陸的保密措施,許多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攻擊發起時間,最高當局一律以代號稱之,Dday代表攻擊發起日,H時代表發動攻擊時間。盟軍以後的各項攻擊行動都以此模式實施。盟軍並採取大規模的欺敵措施,一項代號為「堅忍」的欺敵行動,誤導德軍,以為盟軍將於海峽最窄處的加萊登陸。同時並實施大規模空襲,削弱諾曼第附近德軍力量。盟軍統帥艾森豪原定於6月5日實施登陸,但因天候不佳,展延至6月6日。(最近看到有遊戲代理商發行戰棋遊戲時,廣告文案上將日期誤植為6月7日凌晨,實在是.....!)
 


  事實上盟軍在登陸時天氣還是相當惡劣,許多士官兵皆不耐船隻顛簸,紛紛暈船,嘔吐...在生理上承受極大的負荷。可是憑藉著一股信念,大部份的士官兵還是默默承受下來,並沒有太大的反彈。相反的都希望能早日脫離集結區的等待之苦,早日與德軍作戰。當時,對多數人而言,只有一件事值得他們關心,那就是何時發動攻擊?而在漫長的等待時,為排解無聊與苦悶,士官兵便以賭博為樂,當時以美軍的駐地部隊最為風行,幾乎無處不賭,如果在臺灣,可能早就被送禁閉了。
 
    計劃中將諾曼第灘頭畫成五大部分,由西向東分別為猶他(Utah),奧馬哈(Omaha),黃金(Golden),天后(Juno),寶劍(Sword)灘頭。其中的猶他灘頭由美國第4師負責登陸,奧馬哈灘頭由美國第29師與第1師登陸,黃金灘頭由英軍第50師負責,天后灘頭由加拿大第3師負責,寶劍灘頭由英國第3師負責登陸,預定於登陸的頭兩天(D+2day)內使用兵員176,475人,車輛20,110輛完成登陸。為對它們提供支援,共出動達上萬架次的軍機及5,000多艘軍艦和登陸艇。登陸後各灘頭皆能順利登陸,僅有輕微抵抗,唯一的例外是奧馬哈灘頭,由於空襲與岸轟效果不佳,復加上盟軍忽略德軍第352步兵師的增防,導致該灘頭死傷頗重.總計有2,500人傷亡,佔登陸日當天盟軍死傷總數的四分之一強。


       大君主作戰計劃中,特別計劃以三支空降部隊先期空降敵後,分別控制各處要道,遲緩德軍增援部隊抵達,以利盟軍地面部隊進攻。空降突擊為求發揮奇襲的功能,決定於夜間實施,一方面以夜色掩護空降行動,另一方面也達奇襲之效。在最高指揮部中初步估計,空降突擊的戰損率極高,可能達50%,部份單位甚至會有高達70%以上的損失.對艾森豪而言,批准空降行動是一個難題,明知損失極高,但又不得不為。在通盤考量下,仍然通過由美國第101及82空降師兩支空降部隊與英國空降第6師共1萬8千多人負責此一艱鉅任務。艾森豪於行動前特別花了一個多小時與空降部隊士官兵談話,在空降部隊出發後,艾森豪將軍凝視著夜空,國家廣播公司記者瑞德.穆勒,意外地發現這位將軍眼中竟充滿盈眶淚水。


       盟軍登陸後,為確保灘頭堡陣地完整,並源源不斷送上補給品,因此各項後勤設施也準備妥當。其中最為特別就是人工港口的設計.這也是第一次採用的新設計。人工港的名稱為桑椹(Mulberries),大小相等於一個多佛港(Dover),共造了兩座,在防波堤與灘岸之間,又放下許多三層樓高的水泥箱(代號鳳凰)及浮動通道(代號鯨魚),灘頭上並昇上防空氣球,避免德軍戰機的侵擾。除此之外還有由英國本土直接連接至灘頭的海底油管。每日送至灘頭的補給品達百萬噸,提供盟軍的完全支援。但是由於天候持續惡劣,最後還有暴風雨侵襲,人工港口後來毀於惡劣的暴風雨中,但是它的出現仍是盟軍在最初登陸階段,鞏固灘頭堡陣地的唯一屏障與支援。


附記

       戰爭電影鉅作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是根據柯奈留思.萊恩(Cornelius Ryan)所著之同名暢銷名著改編而拍成。萊恩於二戰時是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戰地記者,本身就曾隨軍採訪過戰爭新聞,戰後在讀者文摘的支助下,萊恩花了十年的時間,訪問超過1千人以上的交戰雙方人員,上達將軍下至士兵,平民百姓,不一而足。引用書目達120種,才完成本書,內容可謂詳盡,是報導文學中的佳作。萊恩出生於1920年6月5日,愛爾蘭都柏林市人,畢業於愛爾蘭音樂學院,後從事新聞工作,歷任路透社記者;倫敦每日電訊報記者;歐州及太平洋戰地記者;耶路撒冷記者;時代周刊及生活畫報記者,編輯;新聞周刊電視部;柯里爾雜誌主編;讀者文摘作者及編輯。1951年入籍美國,1974年11月25日因癌症病逝紐約。本書於1959年初版,第一年便銷售達80萬冊。

熬過了昨天6/6,這些日子---天天難過天天過,
明年此時呢?
人面猶在?

標籤:
瀏覽次數:343    人氣指數:2743    累積鼓勵: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揮別的手勢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黑白色系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6-08 21:26
他, 99歲,台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08 12:41
他, 61歲,Los Angeles,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08 08:22
他, 99歲,台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