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0946
 秋天的楓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打開心靈的寶盒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今生與來世
作者: 秋天的楓葉 日期: 2011.09.29  天氣:  心情:

今生與來世(1)----海濤法師 


 


1.一切有情眾生皆有自業,以業為其果報,以業為其生因,以業為其親依,以業為其依怙。有情眾生的貴賤是由自業來加以劃分的。


2.因果規律解說了眾生之間的差異。若有眾生傷害生命,以打獵為生,雙手沾滿鮮血,從事殺傷之業,殘害有情,當他再獲人生時,因殺生之報,即受短命。


3.此世雖苦難,亦有樂可尋;雖存在實有,亦應覓非有;此世雖熱惱,亦有清涼池;雖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得;此世雖惡濁,亦有至善境;雖實有生者,亦有無生地。


4.所有眾生皆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剝奪他人的生命。


5.若有眾生遠離殺戮,放下屠刀,慈悲一切眾生,再獲人生時,因戒殺之報,即得長壽。


6.若有眾生慣以拳頭、瓦塊、棍棒、刀劍傷害他人,再獲人生時,百病纏身,此乃損傷之報。


7.若有眾生無害人之習,再獲人生時,即得享受健康之樂,此乃無害之報。


8.若有眾生暴躁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發雷霆,瞋恚怨恨,再獲人生時,面目猙獰,此乃易怒之報。


9.若有眾生不躁不怒,不為陣陣詆毀聲惱怒,無惡意怨恨,再獲人生時,相貌莊嚴,此乃慈愛之報。


10.若有眾生嫉妒成性,看不慣他人的成功、榮譽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於心,再獲人生時,身體虛弱,此乃嫉妒之報。


11.若有眾生頑固不化,驕傲自大,不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於低賤之家,此乃其貢高我慢,無恭敬心之報。


12.若有眾生心胸豁達,不嫉妒他人的獲取,隨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榮譽,無嫉妒之心,再獲人生時,精力充沛,身強體壯,此乃非嫉妒之報。


 


今生與來世(2)----海濤法師 


 


1.若有眾生不善行布施,再獲人生時,窮困潦倒,此乃貪婪之報。


2.若有眾生樂善布施,再獲人生時,即得家富盈滿,此乃好施之報。  


3.若有眾生恆順眾生,謙虛待人,尊敬應敬之人,再獲人生時,生於高貴之家,此乃謙虛恭敬之報。


4.若有眾生不親善知識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為善惡、對錯、應修非修、應做非做,何為自利自毀之事,再獲人生時,愚昧無知,此乃不善求好學之報。


5.若有眾生親近善知識和善德之人,善向他們探求,再獲人生時,智慧圓滿,此乃上求好學之報。


6.一個嫉妒成性、吝惜傲慢之人,他的身上帶有不願向他人布施、輕看小瞧他人的習性。因此,注定要轉化為貧窮、墮落至困境的菌體,二者之間具有親和性。


7.佛教以智慧和慈悲之光,照耀和溫暖了整個世界,給在生死大海中掙扎的每一眾生施予慈愛之熱流。


8.佛教的慈愛對貧者或富者都有感召力,因為佛法教導信徒要提高低賤者、幫助窮困者、需求者和不幸者,照顧病者、安慰痛失親人者、同情罪惡者、啟迪無知者。


9.一個人應不被惡言惡語憂惱;如同微風不粘網孔,一個人應不被這個無常世界的虛妄快樂所迷惑。


10.慈愛包容了一切眾生,悲憫包容了痛苦之人,隨喜包容了富者,而平等包容了善和惡、愛和非愛、樂和非樂。


11.悲憫是一種甜蜜的美德。它使高尚者有慈愛之心,為他人的痛苦而顫抖,有限的同情不是真正的悲憫。


12.悲憫之人像花一樣溫柔,他無法忍受他人的痛苦。


13.願每一個人對一切眾生培養無礙慈念,如同母親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自己的獨生兒子。


14.菩薩的行為完全受悲憫一切眾生之心的驅使,絕對的無私。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21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打開心靈的寶盒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