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婚姻是挑戰願不願意放下自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前研一:台灣已進入低智商社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盡悲傷總有止痛時
作者: BRADY 日期: 2016.04.06  天氣:  心情:
《劉三專欄》
◎劉曉亭(牧師)

內湖女童命案震驚全台,由於發生在都會,對於人心的安定形成重大打擊。這個悲劇除了引發公共安全的顧慮,其實更關鍵的乃是「如何面對意外」。

女童的母親就在當場,目睹悲劇的惡夢勢必日夜圍繞,這樣的傷痛走得出來嗎?當年白曉燕命案也震驚社會,白冰冰女士想起自己無辜喪命的女兒依然悲從中來,儘管那已是將近廿年前的往事。筆者自己的二歲稚女,廿多年前車禍過世,當時的悲痛依然歷歷在目。

人生在世,要接受自己的短暫已屬不易,還要承受所愛之人消失在自己生命中,沉重萬分。問題是,在這個時代,不幸與意外只會更加頻繁,不管是疾病或是交通意外,甚或恐怖攻擊以及這種無妄之災,都是控制不了的事。親友快樂出遊,卻也可能從此天人永隔;台灣有一前往捷克的旅行團3月剛發生了團員跟男友吵架夜晚外出,卻命喪捷克的意外,目前屍體尋獲,家人正要前去處理,這種傷痛也是晴天霹靂。

走出悲傷三關鍵

無盡悲傷也必須要有止痛時,否則根本不知道怎麼度過漫漫長夜。當年若不是透過信仰,讓我理解上帝也曾在十字架上失去愛子因而得到安慰與盼望,根本走不出這種失去至親的痛苦。回想過程,除了信仰之外,還有幾個關鍵因素是走出悲傷不可或缺的:

親情的支持

這絕對是至高無上的原則,除了妻子跟我一同走過死蔭的幽谷之外,當時尚有一個女兒也扮演了重要的支撐,後來蒙神憐憫又有三個孩子,整個家庭至今都扮演著無比重要的強力後盾。事發當時,父母與四個弟妹都給予無限的支援,「親情」絕對是走出傷痛的主幹。因此,內湖命案女童的母親同樣需要丈夫與其餘三個孩子,陪她度過未來無數淚水的日子。

溫暖的環境

由於筆者的教會背景關係,因此,當時服事的機構以及各界教會全體的關切都成了療傷止痛的藥劑,這也加速了我們的復原。

生命的再思

遭逢如此重大的打擊促使我再思生命的意義,也因此絕處逢生,才能化悲痛為力量。

持續與上帝對話

簡單來說,遭遇重大打擊的人最怕孤單,親情與環境若能給予有效支持,恢復的能力自然倍增。當然,所謂「有效」的支持指的是當事人與支持系統的緊密相連,像內湖女童事件,整個社會的支持是否有效傳遞給當事人不得而知,運作不當也可能適得其反,等到更大的新聞吞沒,當事人有可能面對人去樓空的孤寂,因此,政府單位定期訪視,代表社會關懷力量絕對有其必要。

陪伴這樣的親友也不要逃避談論過世的親人,因此,整理照片,協助寫下相處時光的點點滴滴甚或出書都非常有助於親友真正面對悲傷,接受悲劇的真實性。我們無須聚焦於悲劇本身(這就是女童家屬不希望網友再傳照片的原因),但是絕對可以談論悲傷的過程以及逝者的生平,所有的眼淚都是走出悲傷的良藥。

聖經中的約伯絕對是走出悲傷的典範,他失去至親加上身患疾病,還要面對環境質疑,在種種不利的因素中,透過反思生命的本質以及與環境不斷對話的過程,他得到醫治與痊癒並且浴火重生,從〈約伯記〉第一章的「默然不語」演變到全書四十二章,在漫長過程中等於記錄了約伯走出悲傷的心路歷程,包含他與親友還有自己的對話,當然更多是他與上帝的對話。

當然,真正的關鍵良方絕對是「復活」與「永恆」,若非愛是永不止息,我們永遠不可能走出傷痛。死亡之所以可怕就是帶來「隔絕」,讓我們失去與親人對話的機會,然而基督信仰修復了對話的管道。

「對話」是上帝給人的最好禮物,讓我們持續跟傷心者對話,也記得自己持續跟上帝對話!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78992#ixzz453ekUlXT
標籤:
瀏覽次數:18    人氣指數:1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婚姻是挑戰願不願意放下自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前研一:台灣已進入低智商社會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