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649779
 靜如(改變自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苦短~總會到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不該被工作綁住.....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情到深處人孤獨
作者: 靜如(改變自己) 日期: 2014.02.13  天氣:  心情:

有個女生問我....為何情到深處人孤獨?



我想到.....

有這麼一首歌,歌中有這麼一句:「情到深處人孤獨」。



為什麼當感情越來越深厚時,人卻會感覺到「孤獨」呢?



那是因為我們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時,也加入了過多的「自我對他人的要求」。

 

感情,本來只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之下的一種自然「產物」,也是人際之間的一種承擔和負責,是不帶有任何「自我對他人的要求」的。



然而,在付出感情的同時,我們往往預先「假設」,「想像」著對方可能有的回應和表現,並且期待,甚至要求這種種「假設」隨著個人意願而成為事實。

 

一旦意願不能實現的話,憤慨,不滿,失望,猜疑等種種情緒由是而生。



在這種情況下,相愛變成了彼此相互要求,需索的手段,終致造成苦惱~所求不得。

 

當失望,猜疑的情緒生起後,我們便會開始覺得自己不被關心,重視,一股強烈的,對「自我」的執持不放,使得這種「感覺」一再加強,也就會自怨自艾,自憐自嘆起來。



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將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是應該被垂憐的,同情的弱者,所謂孤獨於焉而生。

 

人際間的相互關愛雖然是易變而不安定的,但它卻是生活中具體而生動的經驗;

它並非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或要求的手段,沒有任何其他的期待或需索~在我們付出感情時,不應該認為:「我對你這麼好,你也應該對我‧‧‧」這將使被關愛的人產生壓迫感,並且在忍無可忍時作出反彈或抗拒;

於其時,付出感情的一方便會認為自己深深地受到了傷害。

 

其實這一切是多麼地不必要。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同時擁有個別的「基地」的,讓感情成為一種自自然然的相依,彼此相互激勵,共同成長,為什麼要讓它成為一種「痛苦的佔有」呢?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互愛關係是不把所愛的人視為自我的延伸,而將其視為一獨特且永遠美好的個體~可以彼此表達自我,是兩個自我的融合,但卻不必擔心自我的迷失。 」

 

我們已經說過:「感情,本來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之下的一種自然產物。」

雖然,在許多時候,在處理感情問題,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或親子之間的親情時,總會帶有若干「執著」的成分;

然而,在本質上,感情仍是由了解,關懷,尊重所組成的。



一旦感情變成了一種要求對方的行為或言語,來符合自我或取悅個人的手段時,那已經不再是一種,人際間相互關愛的自然產物了。

 

這時,感情已經被變質成為一種刻意的追求。所有的適意,溫暖都成夢幻泡影,取而代之的只是一連串的迷亂,慌張,懊惱。

 

再強調一次,感情並非被「製造」出來的。

當我們對人生起關懷,而對方也自然地回應時,這將令我們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一切本來都是那麼自然,同時也是無常的,終於會過去的。



但是,往往這種愉快的情緒將被強烈的「捕捉」,並且期盼它能不斷延續~「常」而保持不變;

於是乎我們企圖「製造」感情。

事實上,這不是感情,是執著,是渴求,是貪。

 

以男女間的愛情為例~戀愛中的人往往喜歡問對方:「你會永遠像現在這樣地愛我嗎?」當然不會!



人本身在因緣生滅的過程中不住變化無常,附屬於精神作用的感情,又怎麼可能永遠都像「現在」這樣呢?



只有「越來越愛」或者「越來越不愛」。



如果能夠認清這一點的話,夫妻白頭偕老的神話也便不難實現。




標籤:
瀏覽次數:185    人氣指數:3185    累積鼓勵: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生苦短~總會到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不該被工作綁住.....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2-16 04:34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2-14 00:26
他, 57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2-13 20:46
他, 57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2-13 17:00
他, 55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