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649779
 靜如(改變自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婚姻關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不夠優秀,因為你不夠孤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愛情和婚姻的哲學⋯
作者: 靜如(改變自己) 日期: 2014.03.27  天氣:  心情:

「愛情」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愛情,人生中如果没有了愛情,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失去鮮豔的色彩,乾涸的心靈也不會得到幸福的滋潤。



愛情很珍貴,也很重要,可是自古以來卻没有人能說清楚愛情到底是什麼,也没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定義,人們讚美愛情、渴望愛情,可是當愛情真正到來的時候卻又感到了愛情的複雜與微妙。



 誰又能看透愛情的面目呢?

愛情是一見鍾情後的日思夜想?是兩情相悦卻難以道破?

是互訴衷腸又山水相隔?

是天涯海角生死相隨?……



愛情有太多種,或許是鏡中花水中月,又或許是舉案齊眉白頭偕老。

可是,不管它怎樣變換面目,它都是人們發自内心的感受。



男人用頭腦來思考,女人用心靈來思考。

於是,當男人愛上女人的時候,他就要從頭腦的山峰落入心靈的河流。

所以,一個男人一旦戀愛了,那麼他的頭腦就差不多停止轉動了,什麼文字語言邏輯判斷全部都要失靈了。

我們經常說戀愛中的人們,智商為零。



没錯啊,因為戀愛可不是用頭腦,而是在用心靈啊!

再聰明的智商還有什麼用處呢?



當一個男人戀愛了,那麼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差了,看問題看不清,想事情想不明。

他所做出的舉動往往出乎旁人的預料,在別人看起來很明顯的問題,他卻看不到,這就是為什麼會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他自己把自己困在了愛情的這個「局」裡的時候,他的一切行為思想都是隨著心意而行動的,你叫他怎麼去判斷呢?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兩個年輕男女戀愛了,客觀地講,他們兩人並不合適,甚至很不登配,於是父母阻止、朋友勸解,可是兩個人卻不為所動,依然愛得你死我活。

為什麼沐浴在愛情中的男女耳朵裡聽不進旁人的話呢?

即使那些勸解的話非常正確很有道理?

就是因為旁人看這段愛情是用頭腦來分析,而戀愛中的人卻是用心靈在體驗。



愛情是感性的,是不理智的。

所以當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那麼他就叫做「墜入愛河」,是從頭腦「墜入」了心靈。

在這個「墜入愛河」的過程中,他的邏輯和理性就喪失了。

或許,連這個男人自己都不知道為甚麼會愛上那個女人,別人用正常的思維方式去判斷,怎麼分析都不合邏輯。



可是,愛情真的能够用邏判斷麼?當然不能了,這完全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不是文字語言邏輯思考,它無法用理性來判斷。



所以說,愛情是一種感受,是說不出道不明的,所以愛情會那麼的複雜。

然而,當你用你的真心去愛的時候,你所感受到的就是一種幸福。

如果一段愛情完完全全出自「心靈」的體驗,那麼這一段愛情就是極其純潔,極其珍貴的。

因為它没有参雜陰謀技倆,也没有被功名利碌污染。



愛情也是對靈魂的慰藉。

戀愛中的男女是單純而温柔的,即使工作上,生活上有種種苦悶,可是就因為有了愛情的滋潤,所以他們仍然感覺很幸福很甜蜜。



這是心與心的交流,要知道心靈之間的交流是很珍貴的。



當你向你愛的那個人敞開心扉的時候,你們之間就是非常坦誠的,幸福和喜悦也是真實深刻的。



可是我們又說了,愛情是完全發自心靈的,「人生自是有情痴」啊!

這一個「痴」代表了絕大多數戀愛中的男女。

没有了分析能力,没有了判斷能力,再也無法理性地思考了,愛情的火焰一燒,再跳進愛河裡一激,好了,就完全暈暈乎乎,不清醒了。



戀愛到了一定的程度,覺得我能表達愛情的方式都已經用到了極致了,那麼戀愛的目的地就是婚姻了。

男大當婚,一個男人墜入了愛河,就昏了頭,就要找一個女人來結婚,這就是「婚姻」的「婚」。當然,這只是戲說,然而,婚姻却真的是愛情道路上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不能回避的。



有人曾這樣比喻婚姻:

愛情是一座山峰,山頂是婚姻,當我們千辛萬苦爬到山頂的時候,卻發現,不管從哪個方向,都是在走下坡路了。





P.S.⋯⋯⋯



最近有不認識的過了40歲的男寓友來道德勸說,他說:



這裡的仙姑,道長,傳道士很多,但這裡是談情說愛的地方,請我們這些人退出⋯⋯



呵⋯⋯

我覺得這裡的同參道友好像還蠻多的⋯⋯



我想說⋯⋯

就算要談情說愛,總得理念相同,有共識才談的起來吧!?



其實⋯⋯

愛這個話題,本來就說不清道不明,所以稱之為糊塗的愛,盲目的愛。

學佛者講究了了分明,那在這愛情上如何求得了了分明?



第一層次就是知道自己在這一塊是盲目的。

知道的本身就是能够不被盲目所轉的緣起。

我們一般人陷入愛中時,不只愛情,也包含愛物,你看他把自己的作為講得多理性,多振振有詞。

學佛者的如實就在於不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因此比較能看到自己的局限。



不一定就能超越,但至少不會像一般人那樣受限。



如實就是曉得、體認所有生命都很有限,在起心動念之間,你會發覺有些東西是縈繞心頭的,想遣都遣不掉。



我們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就開始擁抱了,但學佛者會自問:

為什麼揮之不去?

這就是觀照的開始。



拿我自身來說,在愛這件事上不可能不做傻事,但是决不會因為一件傻事而讓更多的傻事接踵而來。



甚麼叫傻事?

難道愛本身就是傻事嗎?

我不也結婚了嗎?



如果從緣起的無明來講,它還是傻事啊!

只是因為這種衝動沒有變成盲目糾結,所有傻事就變成學佛者所講的隨緣做主。



該行則行該止就止,很多人也想做到這一點,但是一旦愛了,明知是錯愛,恐怕也止不住?

怎麼辦呢?



就是不要任自己走下去。

所以不是不犯错,是錯犯得比較少。

念起即覺,比較不二過。

你錯的比别人少,別人用來犯錯的時間你就可以觀照更多的事情,這是一加一减的關係。



就好比說慌這件事,我們為了圓一個謊,可能編了無數謊,時間都浪費在說謊這件事上了。



其實我們生命中的執著,衝動都像說謊,因為要圓這個謊而沿著慣性走下去。但如果你警醒,没有順著它往下走,就會鮮現「春花,夏鳥,秋楓,冬雪」的風光。



煩惱即菩提,首先是有了煩惱就有了觀照,没有煩惱,没有境界現前,你怎知道自己是誰?



再來是有了觀照之後,

你並沒有隨煩惱轉下去,你做主,再回到那個如實真切的世界,煩惱就會轉成菩提。



前一個煩惱還是菩提觀照的對象,後面一個,煩惱就是菩提的真實顯現。



在愛這件事上,也是這樣。
標籤:
瀏覽次數:369    人氣指數:5169    累積鼓勵:2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婚姻關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不夠優秀,因為你不夠孤獨⋯⋯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3-29 21:32
他, 53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9 02:58
他, 57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8 13:29
他, 53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8 10:03
他, 53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8 09:36
他, 53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8 09:34
他, 53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8 08:29
他, 48歲,亞洲其他,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3-27 22:40
他, 5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