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蔣雅淇、鄒開蓮對談沒經驗人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服事的進退二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電影《天才無限家》
作者: BRADY 日期: 2016.06.09  天氣:  心情:
用數學公式訴說屬天智慧─從電影《天才無限家》談萬物皆是造物主的隱喻
◎徐硯美

詩篇十九篇1節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在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裡,有一個法則:所有的受造物,都體現出造物者的性格。寫下詩的大衛懂得,所以他知道透過萬物,我們看見肉眼看不見的上帝,透過萬物,證明祂偉大、榮耀的作為。

《天才無限家》在談的便是探討「數學」,不只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公式,更非一個「創造」的學問,而是「發現」與「詮釋」這個世界的本質與本質運作的模式。是隱喻的證明,亦是造物主的書信,是文學的,是哲學的,也是科學的。是使看不見的運作被看見,它通往奧秘,訴諸理論,更流露智慧。

印度數學天才 在劍橋發光
電影《天才無限家》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敘述一位十九世紀末,生於印度東南部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的故事。他從10歲開始首次接觸到正規的數學,一直到14歲,他不斷地展現出對數學非凡的天份與無比的愛好,然而,同學與老師卻對他「敬而遠之」。在求學路上,他對數學之外的學科毫無興趣,甚至導致他無法考上高中,而他的生活也是貧困潦倒,是窮苦人家的小孩。

後來拉馬努金結了婚,電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他必須找到工作,因為優秀的運算能力成為了一間會計師事務所的職員,領著微薄的薪水,卻也過著較童年平穩的日子,最重要的是,他開始可以埋首在他的數學世界當中。後來,因著印度的慕克吉爵士,將他的一部分「數學筆記」寄到了當時世界頂尖的英國劍橋大學,被一位劍橋三一學院研究員哈代看到,大感意外,他沒有想到在印度當時教育水平低落的狀況下,竟有著這樣一位數學天才。他即刻向劍橋大學申請,力邀拉馬努金前來劍橋。

後來二人不僅成為師生、至交,也成為親密的合作者,當哈代被詢問到他這一生對數學最大的貢獻是甚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沒有埋沒了拉馬努金這個數學天才。

拉馬努金在劍橋的時間不過數年,起初,性格乖僻的哈代不知怎麼與他溝通,拉馬努金則無法明白,為什麼在學術上已經正確的算式仍需經過「證明」。同時,他以一個印度人的身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生存,是很辛苦的,因為那是一個充滿歧視的社會,當軍隊把劍橋大學的一隅作為急救站,進出的軍人多次霸凌拉馬努金,讓他渾身是傷。而他因婆羅門教的信仰而茹素,在飲食上無法與同學們一起用餐,在戰時,新鮮蔬菜又取得不易,再加上研究的壓力日積月累,最終,他罹患了肺結核。

然而,他的病況雖日漸嚴重,他與哈代之間的心結卻慢慢解開,哈代逐漸明白在拉馬努金的腦中,算式的運作不是用推斷出來的,而是一種直覺,他是真正的天才;而拉馬努金也逐漸了解,算式要能夠讓一般人理解,必須要有其過程的闡述證明。在他們二人不斷發表劃時代的數學理論之後,整個英國學術界都無可否認拉馬努金的貢獻。在病榻上,拉馬努金被認可為英國最高榮譽的皇家學會會員。

拉馬努金這一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個方程式對我沒有意義,除非,它代表了神的一個想法。」雖然,他所信仰的是婆羅門教,然而,這句話是否也給基督徒一個很好的省思,我們亦是受造物,我們的一生能否「述說上帝的榮耀」、「頌揚上帝的作為」?我們,是否也能夠讓世界多知道一點神的想法?

天才,是上帝的翻譯
電影的一開始,就拍攝拉馬努金與妻子漫步在海灘上,他捧起一把沙子,告訴妻子,沙從指縫中漏下的過程,在一般人看來,就只是個過程,但他卻能在各種自然的事物中,看見數學存在。

事實上,我們必須思索一件事,如果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就是那位造物主,那麼,這世界上怎會有任何一門「學問」是與祂對立的呢?歷史當中,牛頓、愛因斯坦、法拉第……數不盡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而他們的研究,都是劃時代的「發現」。電影中,拉馬努金不斷地向哈代闡述這個理論,數學,不是發明,而是發現早就已經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不被我們注意到的事情。

但是,這世界需要有兩種人,一、是有能力「看見」未解開的奧秘的人;二、是有能力「傳達」所「看見」的人。就好像聖經當中提及「說方言」與「翻方言」兩種恩賜。拉馬努金在學術上遇見的困難,就是他沒有辦法用已知的知識,去闡述他所看見的公式。但,哈代的出現,宛如是他人生中的一個絕配,哈代協助拉馬努金學會如何「證明」,以至於釋放拉馬努金超越常人能理解的公式,最終,在百年之後,拉馬努金的公式成為現代人研究宇宙「黑洞」非常重要的理論。

智慧,是人與神的橋梁
無論是電影中或是實際生活中的哈代,都是一位無神論者,他認為世界的運作,就只是龐大的數學理論而已,而不是有一位造物主在其中主宰。但是,拉馬努金的出現,讓他對「上帝」有了新的看法。

哈代當然不可能變成一位婆羅門教徒,而是透過拉馬努金的智慧,對數學的直覺,讓哈代開始了解,智慧不僅僅是來自於「地上」,而是來自於「天上」。眼前的天才,是因為他從他的信仰得到了啟示,而自己呢?

上帝會使用尼布甲尼撒這樣的異族異教的王,讓以色列人謙卑悔改,重新認識上帝。上帝也透過拉馬努金,讓哈代從無神論者,開始祈禱,開始明白自己的「聰明」是無法超越上帝的「智慧」。數學,成為了兩個人中間的橋梁,而智慧,卻成為了哈代與上帝之間的橋梁。

而透過這部電影,基督徒可以深思,身處在現代,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用諸般的「智慧」把人完完全全地帶到神的面前,讓人看見造物主的智慧,充塞世界?我們是否求知若渴,如同拉馬努金對數學的鞠躬盡瘁?還是,我們只是願意用二手三手幾十手的信仰「說詞」,來讓人對信仰避之唯恐不及呢?

天才無限家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上映日期:2016-05-27
級 別:輔12級
導  演:麥特布朗
演  員:戴夫帕托、傑瑞米艾朗、陶比瓊斯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84357#ixzz4B5yFgQWs
標籤:
瀏覽次數:40    人氣指數:40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蔣雅淇、鄒開蓮對談沒經驗人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服事的進退二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