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章 談吃
從熱鬧華麗的台北都市,一直走向充滿鄉土文化氣息的國境之南,不論走到什麼地段,
一定少不了一些對我們人類非常極為重要的農產地帶,雖然時代不斷的再進步,可是..
科技再怎麼進步,再怎麼方便,終究是無法填飽肚子的,人民們平常所吃的一些
青菜魚肉飯米.一定非得要透過這些以草地為生,平日辛苦工作,辛苦耕耘的偉大農民,
以及那些與大海搏鬥,每日進出大海的漁民,今日,我們的餐桌上才有這樣豐富的菜色
對於這些對我們貢獻極大的草地狀元們,我們唯一可以感謝他們的方式,除了謝謝以外
就是千萬不能浪費食物,要抱著感恩,惜福的態度來享用每一口飯,每一口菜!
透過這些農民,家中的食物即可源源不絕,不過偶而家裡面可能事業過於忙碌而
無法準備菜席,又或者,難免有時候會對家中的菜色稍有厭倦,種種原因之下,
帶著零錢包,出門去外頭嚐嚐鮮這也是很正常的,
我也很好奇,一樣的東西,都是透過農產物流的產品,經過不一樣的人來烹調,
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味道,台灣雖是一各小地方,但是這個小小的地方,
確有美食王國之稱,因為台灣人真的很會做吃的,而我呢? 也曾經從南吃到北,
最讓我有印象的美食,應該說是南台灣最傳統的台灣小吃,這些東西大家都很熟悉,
菜頭粿,芋頭粿,甚至是一碗很單純很單純的切仔麵,每一口品嚐,
都含帶著許多說不出的感動,隨著每一口的感動,腦海中也逐漸浮現出許多溫馨的畫面
彷彿見到阿嬤雖然汗流浹背的在廚房間磨著黃豆,但還是不會停止臉上對我們的微笑
不論廚房間多麼的悶熱,準備的多麼的辛苦,最後他還是不會忘了大喊一聲,
來甲奔囉~嗚衣( 嗚衣是我阿嬤口頭禪 ),為什麼吃一碗麵能夠有這樣的反應呢?
以我的觀點來說,原因非常多,但是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其實就是一種味道而已
至於是什麼樣的味道,我想..可能必須從頭說起比較能夠了解吧!
我是一個非常挑食的人,出了社會之後,就很少在家裡餐桌上出現,只能靠著社會上
的攤販,及餐廳的食物來維持生活,吃倦了一些清茶淡飯之後,自然會想要換換口味
品嚐不一樣料理方式的食物,試試來自不同國境的烹調技術!
最先讓我接觸到的境外美食,就是牛排,當時台北牛排館並不像現在,有許多各家企業在經營
第一次接觸到的牛排餐廳,是早期最有名的我家牛排,原本對牛肉的印象,
就是麵裡頭一塊一塊的牛肉塊,加上牛大骨長時間熬煮攝取出來的精華湯頭,
這是我對牛肉的認知,現在看到的卻是只要一各大煎鍋,一塊生牛肉丟上去煎各兩下,
配上店家特製的醬料和一點點的麵,一顆蛋就上桌的快速料理,比起我們台灣的牛肉麵
烹調過程簡單許多,不需要熬煮24小時,只需要10分鐘就能上菜,拿起刀叉,
在熱呼呼的牛排上劃下了一刀,從肉裡頭流出滿滿的肉汁,口中的唾液不禁的一直增加..
放到嘴裡頭咬了第一口...天阿,這是天堂來的美食嗎? 整各口味都是以前吃不到的
西方人的口味都是比較重的,吃過了這一次之後,一直至今我還是偶而會上牛排館,
當然,早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中慾望,而現在,卻是茫茫 牛 海中,找尋以前的滋味
這3年來我吃過即為多數的牛排館,不管是現在當紅的貴族,還是一般店家的平價牛排
西餐廳裡頭的一份要價900元的高級排餐,說真的...
沒有一家的水準可以像我的第一次接觸那樣,應該說是,沒有一家的滋味,
可以有以前的那種滋味,現在人為了競爭,偷工減料,以減少成本為主,
就連 我家 也一樣,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沒上我家牛排吃過餐點,後來一次是在桃園,
滿心期待著那古老的滋味,不料餐點一上桌,我心有如隕石撞日一般....心碎....
唯一的評論就是,這牛排應該包裝起來,不是在這邊賣給客人,是拿到7-11的乾食區賣才對
吃過無數家牛排館,之後給我的啟發就是,古老牛排的味道幾乎泡沫化了,尤其在此忠告,
去恆春墾丁玩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吃路邊攤的牛排,因為吃完後你會為了100元想自殺!
讀國小的時候,我記得我們必須先經過一段非常令人頭痛的山路,一大早起床上課,就要
先爬這一座山,不過這條山路會經過一家雞排店,這家雞排店我記得是一個阿嬤再掌櫃
當時一片雞排才25塊而已,而且25元的雞排,雖然不小不像士林夜市那最有名的大雞排店
賣的那麼大一塊,不過整各雞胸肉的厚度非常的厚,沾上薄薄的炸粉,再丟入那金黃色的
油鍋裡,呈現出油亮古銅色一般的鮮味雞排,再灑上香噴噴的店家特製胡椒鹽,
香味是撲鼻而來,手中握著雞排觀看著,整各肉汁就被那銅色油亮的裹粉頻頻鎖住,
咬上一口,飽滿的肉汁是瞬間在嘴裡一擁而出,每到上學下課後,我們是一定會去這間店
光顧這人間美味的鮮嫩多汁大雞排!
印象中當時是小4而已,一直到了小6要畢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去光顧這家雞排店
畢業典禮那一天,我又去了,原本是滿懷的期待,想要在畢業前吃最後一次人間美味
不料,我的心又有如隕石撞日一般,拿到雞排後,我發現整個變的好大一片,超大超大
一咬下去,牙齒幾乎是要斷了,滿滿的裹粉,而肉片薄的像一張紙,那一天,我失望的回家了!
之後很神奇的不管我走到哪間雞排店,都只是有厚厚的封面,美美的表面,
而裡面,賣的都是雞紙片! 如剛剛提到的士林夜市最有名的那一間,每天都是大排長龍
我也曾去排過對,因為他們手腳很快,所以不用等太久,第一次接觸豪大,我覺得還不錯
跟我印象中的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當然還是差了一點,和其他相比,算好了
幾年之後他開了好幾家分店,有一次我跟另一半相約到淡水散佈,正巧肚子餓了,想找點東西
擋擋肚子,就在不遠處我見到了豪大的分店,我跟另一半推薦了這一家雞排店,
我說:點點看,你會愛上的 , 不料一點等了半小時,終於拿到雞排候,我們到一旁坐著
一邊看夜景,一邊享用著手上的雞排,一咬下去我嚇到了,怎麼會有這種雞排.肉是肉皮是皮
完完全全就是分開的,老闆呀,我們是點一份雞排呀,不是點麵餅夾肉片呀...這一次真的
讓我顏面盡失,虧我還這麼推薦,自從那次之後我還是不斷常式各家店家的產品,
得到的認知是,為了省成本,眾人只好出賣老祖先的精心研發,祖先..對不起了!
這幾年我明顯的發現自己瘦了許多,原因是我已經不知道哪裡,才有我真正的美食,
其實還是有一些地方的產品是我覺得不錯的,像是印度皇宮的菠菜咖哩雞肉飯,超讚!
位於北投吉利街的第一街快餐,裡面的塔香雞腿和泰式椒麻雞也很好吃,公館的泰國小館
公館的龍哥雞腿排都是我覺得非常好吃的店家,不過以個人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境外
的菜色,可以品嚐,但無法當我每日的充飢糧食,畢竟,我們台灣人習慣的就是清淡小菜
吃一次好吃,吃第二次還可以,第三次開始覺得油膩,第四次幾乎想吐了,每個國家的飲食
習慣不同,所以如何將這些東西當為正餐食用呢? 台北都市讓我比較惋惜的事情是,原本
的傳統小吃店漸漸的越來越少,記得以前小時候的早餐多半都是清粥小菜,豆漿蛋餅,
現在西式早餐幾乎已經取代了這些台灣原有的傳統,整座台北城市幾乎快要變成歐美國度了
所以我很喜歡去住商務旅館,因為商務旅館的早餐有清粥小菜,這種早餐在現今的路上,
幾乎已經快要看不到了,可以說,快跟恐龍一樣,絕跡了! 我不懂,為何這樣的東西會泡沫化
豆漿店,現在除了一直健在的永和豆漿,也很少能在台北都市裡找到,記得有一次我從北投
出發到萬隆,我只不過是想喝個豆漿當宵夜,居然找不到,最後是在景美才找到一間永和
而再這路途的過程中,一路上我見到無數家的西式早餐店,這是令我有點傻眼的一幕,
台灣的傳統,究竟到哪去了?
路邊上的美食再怎麼好吃,永遠就是少了一種味道,這樣子的味道非常難找的到,
就是家的味道,我永遠都記得一句廣告詞,就是 有媽媽的味道 ,不管在外面嚐過多少美食
最終最懷念的還是家裡面的味道,傳統的氣息,我們的文化,最近我曾在兩家店家裡面吃到
這一種熟悉的氣味,一間是位於石牌的 阿嬤的灶腳 ,一家是尊賢街上的一間叫做宜蘭麵
的傳統小吃店,從他們的料理我吃的出來,這是用古老的手法來經營的店家,他們的東西其實
非常單純,滷肉飯,煎豬排,都是一些家常菜色,可是吃起來,就有說不出的感動,我有好一陣子沒有回家吃過飯了,而這兩家店家讓我感受到,家鄉的氣息,豬排上面有著醬油微微的焦香
配菜上淋上很單純的醬油膏,這樣一個單純的餐點,卻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坐在自己家的餐桌面前一樣,心理真的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回家了,嘗試過這麼多的地方美食,到最後能夠使我感動的,終究還是我們台灣的傳統!
以專業美食評論家的眼光裡,所謂美食,就是色香味必須俱全
味雖然擺在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外觀的東西,並不是美食,因為不能吃,吃了會後悔
因為很貴,當裝飾品又不行,會發臭,近年頭其實很多店家都只顧慮到色與香,看起來好吃,
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想死,有些人更有趣,能夠因為這家店家的招牌夠大,就催眠自己的味覺說,這間店的東西真讚,我不知道這個讚是從他哪一顆心發出來的,到底是招牌好吃還是東西好吃? 如果因為招牌的關係,那就吃招牌就好了,不是更好吃嗎? 還不用花錢,不過要賠錢就是了!
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沒有與家人同住在一起,想想看,多久沒有回家吃過飯了?
雖然都市裡有許多美味的東西是你隨時可以去品嚐的,但是能夠一直陪著你的,
並不是這些食物,而是家裡的白飯,家裡的溫暖,家裡的和樂,外面的東西吃多了還是會膩的
但是你有發現嗎? 家裡的菜色雖然清淡,但是永遠都吃不膩,久沒吃,真的會很想念的,
有空餘的時間,多回家陪陪家裡的人吃個飯吧,尤其家中的大人們年紀也大了,
如果一直都不回家,有一天吃不到媽媽煮的飯了,你將永遠都吃不到了唷!
XXX 筆
2011.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