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0946
 秋天的楓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幸福的修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修行密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幸福的菩提》
作者: 秋天的楓葉 日期: 2011.09.30  天氣:  心情:

《幸福的菩提》(1)----海濤法師 


 


1.幸福美滿不必仰賴各種外在因素,只要我們擁有信心,愛與關心他人是通往幸福快樂的唯一道路。


2.慈悲、愛與智慧可以帶來細微而且恆常久遠的快樂,這就是正面的情感。而這些正面的情感能夠把我們轉變成為更快樂、更可靠以及更值得信賴的人。


3.我們都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欲望——渴望擁有幸福快樂,而快樂與否,取決於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在心中的比重。


4.非暴力具有兩種意義:如果你有能力,那麼就幫助、服務眾生;如果你無法利益眾生,那麼至少不要傷害他們。


5.我們與一切有情眾生相互依存,所以我們必須修持不害與慈悲。


6.不顧他人的權利、漠視他人的存在、剝削利用他人以自肥,是愚蠢的自我,最終將導致失敗和痛苦。


7.不論一個人的宗教背景為何,一旦培養了珍貴殊勝的菩提心,人就會成為一個勇敢、熱心、慈愛、有貢獻於社會的人。


8.菩提心是美妙、非凡的特質,它可以清淨所有負面情緒,並彰顯所有正面的品質。


9.在面臨困境之時,讓一個人保持平靜沉著的內在力量是修心。一個人可以透過修心塑造自己的態度,變得更加沉著。


10.如果一個人擁有一副慈悲心腸,內在力量會自然湧現,恐懼猜疑也隨之減少。最後,他會成為一個更加快樂、心靈更加開放、廣結善緣的人。


11.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專業來看,每一個人都必須提倡慈悲心的價值。雖然行之不易,但它是獲致更美好良善的人性、更幸福快樂的未來的唯一途徑。


12.如果沒有慈悲、沒有愛,人類難以生存;如果沒有憤怒,人不僅能活得更輕鬆,而且更加快樂。


13.影響人們意念轉變的最大力量是愛,而不是憤怒。


 


《幸福的菩提》(2)----海濤法師 


 


1.人生的圓滿成功取決於決心、意志與勇氣,而利他就是勇氣與決心的泉源。


2.為了服務眾生,一個人應該下定決心獲得證悟,這種決心即所謂的菩提心。


3.我們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對待他人。我們應該關懷他人,而非同情他們。


4.因為金錢而結交的朋友之間存在的不是真正的友誼,經由愛與情感結識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5.由於我們都希望獲得快樂,所以我們必須時時留意達成此一目標的因緣,這也是我們應該心懷慈悲,遵循奉行不害(非暴力)原則的基本理由。


6.慈悲是一個法門,智慧則是了解實相的哲學觀點。結合智慧與發心,乃轉化心境的適切途徑。


7.如果你從清晨開始即培養正面良善的動機,便等於創造了更多、延續了一整天的正面感受。


8.你過生活的方式、處理日常事務的方式,可以真正考驗你的修持。當你可以趁著工作之便操縱欺騙他人、行邪惡之事時,你必須克制自己,因為真正的修行,乃在於避免從事惡業。


9.認清痛苦的本質,有助於我們去面對困境或痛苦。


10.當憎恨、忌妒、貪婪等負面情緒生起的那一刻,你的心也失去了寧靜安祥。


11.每一個人的未來必須自己負責,因此最好還是安分守己。


12.只要我們的心平靜安祥,或許能夠適當地了解和看待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感受痛苦,但安祥的心境卻使我們感到快樂舒適。


13.如果一個人能夠多替他人著想,那麼愛心便因此而形成發展,也帶來更多、更強的內在力量。


14.一個人應該慈愛寬厚,切勿運用才智行毀滅之事。


 


《幸福的菩提》(3)----海濤法師 


 


1.關愛他人將使一個人感覺美好;反之,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設想,心中將持續存有不滿足感,欲望更多,自然引發猜疑的情緒,最後更加焦慮不安。


2.擔憂自己只會招致更多的恐懼、更多的猜疑;而不安全感與孤獨寂寞往往伴隨著猜疑而來。


3.憎恨或厭惡鄰人,並不會對他們造成傷害或使他們心生猜忌,反而會直接地破壞自己內心的平靜。


4.真正偉大的修行者禪定之時,不需要借助任何念珠;他們僅僅觀察自己的心、分析各種現象、深刻地思考。這才是恰當的修行方式。


5.憤怒與憎恨會嚴重戕害你的人生與健康;慈悲與愛心不僅有助於平和寧靜的心境,也有益健康。


6.寧靜安祥的心理狀態與美好良善的品質,乃是成就快樂圓滿人生的要件。


7.自我創造就是指: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必須全靠自己的努力,未來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8.當我們無緣無故地遭人傷害之時,我們應該培養忍辱、安忍之心。


9.我們必須了解,忍辱不是投降讓步或懦弱順從,而是從容地、深思熟慮地下定決心,不採取報復的行動。


10.缺乏愛心與慈悲乃是引發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11.我們不僅要建立知識,也要培養內心美好的品質,所以在經過教育的洗禮之後,你將不僅是一個博學之士,也會是一個善良且慈悲為懷的人。


12.一人口中之蜜糖,可能是他人眼中的毒藥。善惡好壞不是絕對的,我們必須依據情況來下判斷。


13.一個睿智的人,不會讓憤怒或憎恨肆無忌憚地橫行,因為沒有人想要面臨不幸與痛苦。


 


《幸福的菩提》(4)----海濤法師 


 


1.修持愛與慈悲並非宗教或神聖的事物,而是關係到生存。無論在任何領域中,慈悲與善心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2.我們必須區分愛與慈悲之間的差異。人們往往對愛失去耐心,乃是因為愛混雜了執著,或被執著所污染了。


3.這種執著的污染顯示了我們的愛依賴他人回應的方式。


4.慈悲的愛是真摯而誠懇的,在這種愛之中,一個人了悟其他人如自己一樣渴望離苦得樂,都有超越痛苦、獲得快樂的權益。在這種基礎上,真正的愛與慈悲因而滋生。


5.如果理智伴隨著愛與慈悲,將會為我們的行為帶來深遠的一處。


6.生命的目的是幸福或滿足,而幸福或滿足的真正源頭是幫助他人、服侍他人,生命因而變得很有意義。


7.我們每天應該過得正面積極、充滿意義,而且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


8.如果我們能夠學習如何面對死亡,那麼事前的準備工作將使我們免於承受巨大的痛苦。


9.人是否能夠輕鬆安然地面對死亡,取決於我們每天過日子的方式。在活著的時候,如果能夠控制你的心,讓平靜沉著成為一個習慣,那麼,當你面對死亡之時,便能夠從容面對。


10.菩提心乃臨終重要的修持。


11.平靜與快樂必須由自身做起才可得。如果我們自己不改變,每一件事物將停留在原地,期待他人改變也太過天真。


12.萬事萬物相互依存,我們的快樂滿足極需仰賴他人,如果他人——甚至是動物——感到滿足,流露快樂或良善的情感,我們也將感到幸福愉快,因此,修持利他心乃是關鍵。


13.對於世間事物好壞善惡的最終判斷,還得根據親身體驗和感受,我們的心才擁有最後的答案。


14.端正的心和態度可以征服痛苦。

標籤:
瀏覽次數:22    人氣指數:22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幸福的修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修行密碼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