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服事的進退二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當曖昧很近,真愛很遠時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偷書賊》讀後
作者: BRADY 日期: 2016.06.19  天氣:  心情:
一座關於夏日、友誼與道別的文字森林

◎陳麗玲(改革宗長老會民族路教會會友)

夏天,是什麼滋味?對「偷書賊」莉賽爾來說,是扎痛舌頭的香檳;於納粹時代的人們而言,夏天是衰亡的開始;由死神來看,夏日是沸滾如辛辣濃湯的天空下,一鍋險惡的燉肉。

《偷書賊》寫出人如何在苦難中偷取快樂,找到生存的動力。全書從死神的觀點,講述一個戰亂時期,被迫送到寄養家庭,有識字障礙的小女孩莉賽爾,如何用偷來的書學習認字,並發揮文字的力量,安慰、幫助周遭人群的故事。

天堂街的夏日友誼
九歲的莉賽爾,「她不太愛笑,就算她笑起來的時候,也是一副飢餓的表情。」1938年11月,莉賽爾告別了弟弟與媽媽,來到慕尼黑一個油漆工的家庭。納粹德國的人民,領的是配給卡上的物資。莉賽爾來到天堂街認識的少年魯迪,家裡有六個小孩,永遠都覺得肚子餓。

一開始,他們找些事情做,好忘記肚子餓這件事。偷竊成了必然之命運,最終,偷東西這件事徹底鞏固了他們的友誼。
快樂可以用偷的嗎?

當莉塞爾在半小時內吃下偷來的、無法與家人分享的六顆蘋果;一邊嘔吐,一邊開心地想著蘋果的滋味。逡巡於樹林果園間,她低頭瞥見枯乾的葉子彷彿一片片烤過的土司,抹上香甜的果醬。

1940年八月底,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魯迪和莉賽爾在地上撿到一枚卡在泥土裡面、有一半都快爛掉的硬幣。他們用它在雜貨店換取了一顆硬得像玻璃的糖果,輪流舔舐,舔到它沒了為止。

飢餓是一種原始的感覺,驅使我們尋找食物,增加生存的機會。我們很努力地滿足感覺,少了任何一感,人生就貧乏多了,也困難多了。

但真正使人類存活下來的僅僅是食物嗎?

不,是友誼,是一段一段特別的關係。

有時候,友誼的回報可能會出乎意料之外。好比起初一顆不起眼的種子,最終長成一整座森林。
交換禮物 交換惡夢
對莉賽爾來說,養父漢斯開啟她通往文字世界的一扇窗。他們在地下室就著一盞煤油燈,用供過於求的油漆在牆上畫字、學習認字。養母羅莎口中的菸捲與煤油的臭味,在莉賽爾的想像中,成了爸爸身上散發出的友誼的味道。她喜歡這個味道。

至於羅莎,她做的菜實在難吃;千篇一律的豌豆湯,讓人心情鬱悶。凡是見過她的人都討厭她,但是她真心喜愛莉賽爾。當漢斯為了信守承諾,收容一個猶太人藏在家裡的地下室,羅莎重新計算食物的分配方式,改變了日常作息。

1940年11月麥克斯來到天堂街,充滿罪惡感、飄散著饑餓臭味的他,像隻老鼠、沒有聲音地寄居在這個善良的家庭。麥克斯與莉賽爾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火車,作夢,拳頭。他們交換彼此的惡夢。「惡夢像一列準點的火車,在深夜抵達月台,以一條繩索拖拉著記憶…」(頁196)「他一點一滴講述他的逃生過程,彷彿把那些故事一片一片從身上切下來,擺在盤子上端出來。」(頁193)

麥克斯寫下第一個故事《監看者》當作生日禮物送給莉賽爾,也送給她一顆寫作的種子。
傷痕累累 卻依舊屹立
1941年上半年,莉賽爾忙著偷報紙,餵飽在陰冷潮溼地下室裡,靠讀書和寫字打發時間的猶太拳擊手。魯迪曾對莉賽爾說道:「妳聞起來有小偷的味道…我可以聞到罪犯的味道…」魯迪一開始就跟莉賽爾是同一國的,以後每當她遇到失敗挫折,他也跟她同一國,也許只是站在她的身邊,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

魯迪是她最好的朋友。

鎮長夫人則為她打開一扇通往機會的大門。當莉賽爾幫洗衣工媽媽到鎮長家送取衣物時,夫人允許她進入家中的書房。 就在莉賽爾的手指滑過每一本書,當她坐在地板上被書本環繞,當她注視著五顏六色的書本裡一頁頁的文字,一個新奇的世界在她內心烹煮著。

後來,當莉賽爾向這間書房做最後道別,夫人送了她一份禮物;依爾莎‧赫曼送給她一個本子,一個寫出自己故事的動機。因著深夜待在地下室寫作,莉賽爾從空襲中倖存,逃過死神的手掌心。那是1943年的十月七日。
然而,天堂街在那晚被炸為平地。魯迪、媽媽跟爸爸全都死了。只有莉賽爾一個人活著。這一回,她沒有道別,她不能道別(頁468)。她看著魯迪已無生氣的臉龐,在他沾滿灰塵的嘴唇上輕輕一吻;甜甜的滋味,嚐起來像是樹林濃蔭下的那份遺憾。幾分鐘之後,她才找到站起來的力氣。

她想起某個夏日,魯迪彎下腰,撿拾地上一枚腐蝕的硬幣,激動到彷彿心被扎到一樣的大喜若狂。曾經,他們一起使壞;偷麵包、偷水果、偷食物。後來,魯迪竟然把僅有的麵包,分送給押解前往達考集中營的一列猶太人隊伍。她知道魯迪已經不想偷東西了。魯迪告訴偷書賊:「我想與其偷東西,不如留點東西下來。」(頁424)

當一架飛機墜毀於慕尼黑附近的樹林,魯迪將一隻磨舊了的泰迪熊,放在奄奄一息的飛行員肩膀上。小熊雖然眼睛、耳朵縫過好幾次,臉上依舊掛著友善的笑容。一件看來不重要的東西,為什麼可以帶給人安慰呢?(頁283)
在麥克斯病倒,陷入昏迷時,莉賽爾不斷地朗誦書本的故事給他聽。她在上下學的路上,撿起了十三樣可能對垂死之人有價值的廢棄品當作禮物。終於,麥克斯奇蹟似的甦醒。這十三樣放置床邊,為了讓他醒過來的禮物當中,他最喜歡玩具士兵;一個傷痕累累,卻依舊屹立的士兵。

為什麼文字要存在呢?
要如何向一段忠誠的友誼道別呢?
偷書賊吶喊著:「到底要道別幾次呢?」

然而,每一次道別,都是一份禮物。在那個苦難的年代,除了配給物資,每個人還會配給到罪惡、貧困和懲罰。除了承受懲罰與痛苦之外,莉賽爾因為寫作,她還有快樂可享(頁458)。每一個曾與她緊緊相依的生命,都是一顆種子。當她爬得夠高,看見腐敗地表下所隱藏的處處生機,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固執的守候在文字樹上,等待它成為一整座森林。她為防空洞裡的人們朗誦,她熱切追求文字。

為什麼文字要存在呢?文字可以是迷人的,也可以是惡劣的。每一個相信文字力量的抖字手(麥克斯創作的故事人物),都可能發出跟莉賽爾一樣的疑問。儘管這世界在太陽底下,像一鍋不停被攪動、險惡的燉肉;抖字手一顆願意切下生命的肉片與人分享的心,一顆因發現地裡的寂寞硬幣而激動的心,都將成為送給這世界的禮物。

《偷書賊》的講述者:「死神」,看見人類的鄙陋,也看見人類的美麗。它說:「每一次想起某個人,他就踩在我的心頭上,他讓我落淚。」

或許閱讀這篇故事,也使你心痛、讓你落淚。

但希望你能得到益處。

書 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 者: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譯 者:呂玉嬋
出版社:木馬文化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85069#ixzz4C0cVIGVg
標籤:
瀏覽次數:25    人氣指數:2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服事的進退二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當曖昧很近,真愛很遠時
 
給我們一個讚!